深度對話百度風投CEO劉維:我眼中的AI創業公司生存之道

在人工智能概念崛起的這幾年裡,作為轉型最為成功的巨頭,百度在賦能技術初創項目上也展開佈局。

2016年9月,百度宣佈成立獨立風險投資公司,簡稱百度風投,李彥宏親自擔任董事長,參與重要項目的評估判斷。他表示,百度風投將專注於人工智能以及AR、VR等下一代科技創新項目。

2017年2月,李彥宏將百度風投交棒於前聯想之星合夥人劉維。劉維正式出任百度風投副總裁,並擔任CEO一職,全面負責百度風投各項工作。

此前,劉維已經專注智能機器投資領域長達15年,參與投資了包括 Face++、思必馳、中科虹霸、Ablecloud、Airmap、好買衣等在內的多個知名項目。

對於受邀加入百度風投,劉維說:“我們都興奮於‘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這件事。”

未來圖靈也就劉維豐富的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經驗與其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在當下、未來的發展變化,以及百度風投的投資理念等精彩話題。

以下是對話內容,由未來圖靈編輯整理後發佈:

AI概念初起時也交了學費

未來圖靈: 2011年,人工智能並沒有像今天一樣得到這麼多人關注,當時是什麼原因讓您預見性地投身於該領域?

劉維: 雖然都說2011年做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挺早,但我們更早之前也交過學費。比如2003、2004年的時候我們投過家庭機器人的項目,這個機器人可以跟著人移動,同時,使用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還可以讓它給人讀新聞,就和今天的家庭陪伴機器人的故事一模一樣,當時我們就做了,只是因為大環境的原因都沒有太成功。

今天做這件事早不早不知道,技術的早期投資帶有的風險和魅力就在於此,你肯定會投早一些事,但你就得埋頭不斷試錯,不斷地找經驗、找規律。

AI百人|深度對話百度風投CEO劉維:我眼中的AI創業公司生存之道

未來圖靈: 為什麼選擇在2010、2011年這個節點重做了一些佈局?

劉維: 最大的原因是移動設備的成熟。2010、2011年已經比較明確地看到了智能移動設備傳感能力、網絡傳輸能力快速發展和普及。我們自然就思考它會帶來什麼樣的機會。當時覺得最直接的一個痛點就是這些智能機採集了大量的物理信息,即物理世界圖像、語音等採集的信號。所以我們當年投Face++,投思必馳,投做虹膜識別的中科虹霸,都是沿著這一邏輯在佈局。

今日頭條是不是人工智能公司

未來圖靈: 在這個領域裡,為什麼沒有投那些傳統的上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公司?

劉維: 去投Face++,包括思必馳俞凱等是從劍橋等學府回來的年輕人,但他們當時都是在深度學習這套技術路徑,我們也比較相信這個技術的潛力,以及雲計算資源的提升帶來的技術的可行性。

未來圖靈: 在你看來,2011年作為國內移動互聯網的開端,是否也是中國人工智能起步之時?這兩個概念重疊了嗎?

劉維: 2010、2011年是移動互聯網已經經過幾年的蓄勢進入落地期,同時是人工智能的蓄勢期,這兩個之間有一定的交叉。當然,今天又像是人工智能的落地期,同時也可能是下一代技術的蓄勢期。

因為移動互聯網從2002 、2003年的Smart Phone開始已經在蓄勢,到2010、2011年因為技術的成熟、設備的成本下降、應用生態的建立、用戶意識等很多疊加之後終於爆發,AI今天也是這樣一種感覺。今天的AI,更像是利用一些還不夠成熟的東西,做出了一套還不夠成熟的系統,所以它能夠較快地在一些極為剛需的領域,諸如安防等落地。

所以在這個人工智能的時代,我認為下一代的智能攝像頭、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底盤,可能在這些“平臺”上跑,各種智能應用就會容易多了,又會帶來新一波大爆發。

未來圖靈: 其實我很好奇你的投資理念和原則。比如2011年大家都去投今日頭條、投陌陌、投滴滴,這是一種方式,但您是從另一條路進行投資的,換句話說,為什麼沒有投今日頭條?因為沒有把它當成一個人工智能企業嗎?

劉維:

其實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投中了一些公司,也錯過了更多公司。錯過的分兩類,坦率地說,一類是不是我們看得懂或者擅長的事,比如很多O2O或者電商公司,它們其實在拼運營能力,拼對整個互聯網生態的理解,這不是我們擅長的。二來,我們傾向於找技術驅動型公司,像頭條、摩拜單車等,這就屬於做VC的挑戰了。你總會錯過很多公司,或是因為沒碰到,或是因為估值太高沒有投進去。

中國AI熱不熱

未來圖靈: 我記得你曾經接受採訪說,現在AI的熱度還不夠。對比中美兩國就會很容易發現,美國無論是90年代的深藍挑戰國際象棋,還是這兩年的Alpha Go挑戰圍棋,都是技術和社會對接形成了一個標誌性事件,對於中國來說,如今都在說AI熱,但什麼才是中國的標誌性事件呢?

劉維: 我認為標誌性事件已經發生一些了,只是它沒有在大家的生活中引起關注。

比如智能安防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就是其一。中國現在建立的世界上最大、也最先進的智能監控網絡,智能天網,Face++也好,商湯也好,都是技術的得力推動者。其實它已經蓄了很多年的勢,現在開始到了一個破局點。因為今天這種所謂智能網絡、新的camera sensor覆蓋可能只有未來的萬分之一、千分之一,以後的道路上肯定到處都是這樣的智能之眼,再利用這樣的智能,得到結構化的數據,未來可以為各行各業服務。

樂觀來看,未來一兩年內,還可以期待在一些限定場景內的自動駕駛落地。目前,自動駕駛可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在開放環境中進行,但在一些限定場景內肯定可以做到。

未來圖靈: 為什麼目前在國內,百度以及其他幾個巨頭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和社會對接的時候,沒有進行深度的計算或者挑戰,而只是一個簡單的應用推廣呢?

劉維: 其實中國還是挺願意去搞一些競賽的,開玩笑地說,國際上各種什麼測評基本上都被中國公司的榜刷完了,這個事情也引起了很多新聞的傳播,只是中國市場上有更多更熱門的新聞覆蓋了這些東西的熱度。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對AI抱有非常大的長期信心。我覺得中國這一波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應用,都跟原來不一樣,還是很務實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論是對量的需求還是對質的需求都在快速提升。比如在美國能容忍一個包裹一兩天送達,中國恨不得四個小時都等不了。美國還是習慣一次訂很多,而中國可能是一件件,就是這種高頻率的需求非常大。而再看中國的供應,就是傳統的工業化、信息化完成的還不夠,所以這就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所以大家也不用去做太多的PR,不用去做太多的事,現在我們投的很多初創公司,就是按照很深的行業場景去創造實際的價值。

未來圖靈: 那他們已經有了很清晰的商業模式了嗎?

劉維: 大家對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的需求還是很明確的,現在很多商業模式也是成熟的,但是它的挑戰是更進一步,這也是我們作為VC去尋找篩選和幫助他們的地方。比如如何在競爭的市場內拉開門檻和差距,比如更好的資金支持。

中美AI發展水平

未來圖靈: 最近有一種言論,說中國在人工智能上已經超過美國了,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劉維: 其實大家也都是美好的願景和希望。但客觀來講,在某些領域中國已經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比如百度的自動駕駛。

咱們前面也聊到,中國在應用上的痛點和剛需,包括投入能力在很多領域是遠遠領先於美國。比如雖然美國的槍擊事件越來越多,但是我覺得美國短期內看不到做安防視頻網絡的可能性。

但是我也不認為中國能一夜之間大大的超過美國,

我們必須得承認美國在先進的一些底層的技術上、行業應用上,比如農業領域、數字醫療等方面要好得多。

未來圖靈: 你一再提到AI時代核心關鍵詞是效率,過去及未來也都是沿著能夠提升效率的人工智能項目做投資。這個是你之前就想好的方向,還是到了百度風投後替李彥宏打造的方向呢,亦或是你們二位的想法不謀而合?

劉維: 特別關注技術對效率的提升,這是我和百度作為一家有歷史積累和技術積累的公司之間最大的共同點。我們都非常興奮於技術還不成熟,但是它未來可以更成熟。從擴展技術和這些技術在行業應用的視角看,有太多可以去做的事。

本質上,百度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就是一家幫助提高廣告營銷、用戶信息獲取效率的公司。像鳳巢這些其實就是非常好的AI系統提升效率的典型。百度的合夥人齊玉傑,原來負責鳳巢技術體系,做了很多的積累。百度也出了新的slogan願景,叫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我想這個表達就是效率提升的理念。

未來圖靈: 進入百度風投,你自己給自己設定的角色是什麼?

劉維: 我覺得百度風投對我來講,就是一次創業吧。作為一個比較市場化的基金,也是新組建的一支團隊,面對的直接是茫茫大海,就像有好幾支艦隊去做探索,我們能不能比較快地找到對岸、找到正確的美洲大陸,就是很大的挑戰。

剛才說對創業者的要求是在AI時代具有很高的洞察力,其實我自己也一樣,作為一名投資人,每天在積累的也是對於不同技術路徑發展趨勢的判斷。我希望我能找到真正的未來的大金礦,並且做大這些公司,這是屬於我個人的理想。

AI百人|深度對話百度風投CEO劉維:我眼中的AI創業公司生存之道

未來圖靈: 你早期在聯想之星時投的一些人工智能項目,現在到百度之後還會再後續跟投嗎?

劉維: 我覺得每一個基金都要去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從百度風投的角度來看,因為時間點變了,這些項目的發展、輪次、估值也都變了。我們已經投資了一些,從雲丁科技到玉光科技,也就是從這種做智能門鎖的單品公司到玉光這樣的底層技術公司,也有很多都是原來在聯想之星的時候投資過的企業,我們也會在這個組合中選出一些再進行後續的投資,同時也會和聯想之星及其它的天使投資機構共同去投資一些前沿的技術公司。

未來圖靈: 在百度風投投資會比較著重在哪一輪?

劉維: 我們的定位是具有戰略打擊能力的早期投資機構。就是希望能夠保持一個早期投資機構的世界觀,對新鮮的事物非常敏感,同時具有戰略打擊能力。

有很多項目想在一個行業化的賽道上真正的做強,就需要多輪的持續資金投入,我們也希望能夠持續幫助它發展。

未來圖靈: 2014年的時候百度股價往上衝,其實就是因為人工智能概念在美國給人帶來了巨大的想象力,但那輪之後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因為概念的不落地,也導致了百度在美國市場股價的回落,所以百度投的項目落地的節點是什麼時候?

劉維: 我覺得從生態的角度來講,百度已經做出了很多貢獻。但作為一個新基金,所做的貢獻還非常有限。我們也在找探索的方向。另外我們投的創業者和百度技術平臺公司之間也有很自然的合作,被投企業中有很多也使用了百度各種各樣的技術,同時他們也幫百度以促進百度的提升和改進。

人工智能概念落地困境

未來圖靈: IBM從深藍之後變成了解決醫療的華生系統,但它現在也普及不起來,大家都覺得因為成本太高。國內來說,如果反而帶來了更高的直接成本或間接成本,這個怎麼辦呢?

劉維: 這確實也是一個真實的困境。

我理解的其實一個是做減法,就是去縮窄要落地的領域。比如你現在想做一款自動駕駛的汽車普及不了,但是假設在一個核輻射的無人區需要有司機運貨,儘管自動駕駛的技術成本高,但是它能解決這個問題,用了之後成本就會越來越低,而且也會推動技術更成熟以及整條產業鏈的發展。

AI百人|深度對話百度風投CEO劉維:我眼中的AI創業公司生存之道

此外,AI的核心在於去擴展人類的天界線,抬高天界線,不是簡單的代替,而是做到很多人根本做不到的事,通過減,大家實際上在裡頭在加各種東西。作為創業者,我不光是做個算法就指望它落地,我也很辛苦的要去做硬件、做支撐、做方案。從客戶角度講,因為這個東西是痛點,所以他們就願意加預算、加配合,先把這個循環跑起來。

百度在自動駕駛上的投入,也帶動了上游做激光雷達、傳感器的很多廠商,也帶動了很多創業者、很多VC去投資。

AI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未來圖靈: 對於新創公司你有什麼建議?過去的程序員等技術人員如何轉變為新的時代的AI人才呢?

劉維: 在AI時代創業成功有太多種不同的路徑,底層技術公司核心還是要深扎行業。

對人才的需求則是多元化的。如果說什麼樣的人能在AI時代成功,我理解的是洞察力很高的一類人。洞察更多的是對用戶終極需求的理解,繼而不斷地去改產品設計、去提高。

還有就是對技術前瞻性的判斷,因為你每做一個版本產品,無論碰不碰硬件都要跟行業對接,這都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到底是有需求就去做還是下決心做出一個可以解決行業智能化問題的產品呢?這對洞察力要求就比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