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圆觉经略说》 南怀瑾选集 第九卷

这部经(圆觉经)是大经,佛说此经时,与十万个大菩萨在一起,此十万大菩萨不一一列举,再次仅举出十二位菩萨名号,《圆觉经》是释迦摩尼佛答复此十二位菩萨所提问题的经典,所以大陆上的圆觉寺,一进门便供着十二位大菩萨。

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现在各位看看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有没有道理?

读经要用第三只眼--用脑筋想想看,此为思惟修。《圆觉经》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已经告诉我们佛法大乘的修法。

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第一位,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成就。

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第二位,大行大愿普贤菩萨

悟了道智慧成就以后,就要起“行”。光想自己修,不入世,不修菩萨行,那是不对的,所以古人骂禅宗容易流入小乘偏空之果,非菩萨道也,这骂得也不无道理。但是达摩祖师的禅不同,有理入也有行入,理入智慧成就以后,须入世修菩萨行。所以文殊师利之后便是大行大愿普贤菩萨。

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第三位,普眼菩萨

但是入世可不容易,必须手眼通天,千手千眼,手是手段方法,眼是智慧方便,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大乘菩萨无论魔道、妖道、鬼道、外道、小乘道无所不通,法门无量誓愿学,因此才能有很多的方便,才足以摄受折服各种不同的众生。这就是普眼菩萨的道理。

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第四位,金刚藏菩萨

有了普眼菩萨的境界以后,修持才能达到金刚藏菩萨颠扑不破的境界。金刚藏的意思,一是不为外界所迷惑动摇,再则是粉碎外界的邪魔歪道。


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第五位,弥勒菩萨

再以后是未来继承佛位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在在欲界天的中心-兜率天为天主。兜率天与我们一样声色犬马,五欲俱全,吃喝玩乐样样都来,并不清净。但是,其中有一座内院,摒除一切声色犬马,弥勒菩萨在此说法,《瑜伽师地论》便是弥勒菩萨在此内院说的。弥勒菩萨下一生就要像释迦摩尼佛一样,剃光头,以出世法表相,现出家相成佛。


要如何成佛呢?必须先得到清净智慧(菩萨)。有了清净智慧,才能威德自在(菩萨)。

然后就是辩音菩萨,辩才无碍,法音清净。辩才无碍,必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是由多生累世说法之功德而来。

并且还要净诸业障,我们的业障可不是那么容易消除,《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业障不是一下子去得掉的,要慢慢一步一步的销。

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业障净除之后,才能普觉圆觉等妙二觉,等同于佛。成了佛之后如何?是否就不来了呢?不,还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像贤善首菩萨所代表的意义。

南怀瑾讲述圆觉经: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此为思惟修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各有不同的表相,代表着十二种法门。看懂了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才有资格来研究圆觉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