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拿小说当历史了,细数《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虚构情节(上)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一些经典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然而本书毕竟是小说,书中有很多情节,都是作者罗贯中根据一些民间话本、戏曲、野史传说,加上他本人的想象虚构的,与史实存在很大出入。

小编选取了《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演义)书中与史实相悖的十大经典情节,本篇先列举五项。

1、桃园结义

民间有“要学桃园三结义,莫学瓦岗一炉香”的说法。刘关张桃园结义,至死不相背弃,被世人广为传颂。而隋唐时期的瓦岗寨三十六英雄结义(亦为小说杜撰),却最终分道扬镳,有些人还转友为敌,与桃园结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史书中,并未提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只说三人情若兄弟。也有人说,刘关张三人真正的年龄排序为关羽最大,刘备次之,张飞最小。小编查阅资料发现,刘备与关羽生于同一年,并无出生月份记载,而张飞的出生年份却无据可查。这三人的年龄长序,小编不得而知。

别再拿小说当历史了,细数《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虚构情节(上)

桃园三结义

2、温酒斩华雄

《演义》所述,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联军进至汜水关,董卓部将华雄出关搦战,采用单挑的方式,一连斩杀讨董联军数名武将。其中,冀州牧韩馥手下部将潘凤,被网友们戏称为“无双上将”。

后来关羽请战,曹操叫人为关羽斟酒壮行,关羽只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随后“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此情节有多处违背史实之处。

其一,讨伐董卓的诸侯只有十一人;其二,据《三国志》记载,诸侯讨董之时,刘关张三人正在公孙瓒麾下效力,而公孙瓒并未参与讨伐董卓,因此,关羽不可能出现在汜水关;其三,韩馥当时虽为讨董诸侯之一,但其坐镇河北,为联军输送粮草补给,也不可能出现在汜水关,自然也不会有“无双上将”潘凤上阵之事了;其四,讨董诸侯当时分别屯兵于四个地点,并未联合作战;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华雄实为被孙坚斩杀,他丧命的地点也不是在汜水关,而是在阳人(地名)。

3、三英战吕布

《演义》中此情节发生于虎牢关。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合力大战吕布,罗贯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厮杀。

此情节与史实相悖之处,与温酒斩华雄有些相似。刘关张并未参与讨伐董卓的战争,也自然不会发生“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了。另外,汜水关与虎牢关是同一处地方,乃是历史不同时期的不同叫法。《演义》中说诸侯联军先克汜水关,再进至虎牢关,将一个地方写成了两个。还有就是,吕布也是在阳人之战时为孙坚击退。

别再拿小说当历史了,细数《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虚构情节(上)

三英战吕布

4、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此情节发生在白马之围。刘备与关羽失散后,刘备投袁绍,关羽降曹操,袁绍派大将颜良攻曹,颜良连斩曹将宋宪、魏续,关羽自请出战,阵斩颜良。后来文丑欲为颜良报仇,出战关羽,又被关羽斩杀。

实际上,关羽斩颜良真有其事,但文丑却是被曹操使诱敌之计所杀,与其交战的,是徐晃所部。至于文丑究竟是被徐晃所杀,还是乱战而亡,已无从考据。

5、过五关斩六将

《演义》中,关羽降曹后,得知刘备下落,欲投奔刘备,遂挂印封金离开许昌。然后就发生了关二爷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正史中,刘备当时被袁绍派往汝南附近牵制曹操,并非身在河北。关羽是直接从许昌南下径奔汝南,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被关羽所斩杀的六员武将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在正史中也未见记载,他们出现在小说中的使命,仅仅是为了挨关二爷一刀。

另外,《演义》中所写的五关,地理位置分处四方,相距甚远,关羽实际上是走了冤枉路。

别再拿小说当历史了,细数《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虚构情节(上)

受篇幅所致,先写前五项,后五项明日送上,期待大家的阅读。

PS:小编刚注册头条号,尚在新手期,恳请大家多多关注,并踊跃留言评论,为本文点个赞,多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