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風------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西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此時距大漢戰神霍去病和衛青首次出擊匈奴(前123年)已過去了87年,從整個邊塞形勢來看,匈奴已經受到了決定性的打擊,分裂為幾部,各自稱單于,互不錄屬,暫時不能對中原構成重大威脅;西域則自張騫打通陸上絲綢之路後,已成自家後院。但這一年,還是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之事。

帝國之風------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匈奴各部中以郅支單于力量最強,先後攻滅閏振單于,破呼韓邪單于,殺伊利目單于,但也就這點本事,面對大漢軍威,不敢正面交鋒,西遷到西域康居郅支城。然而喬遷新居後,囂張本性依然故我,屢破烏孫,屠殺康居王女及貴人、百姓等數百,同進遣使逼迫闔蘇、大宛等國每年進貢。郅支單于幹了幾票好的,走路也有點飄了,自以為可以稱霸西域,不把大漢放在眼裡,侮辱使者、言語輕嫚之事時有發生。

此時,代表朝廷鎮守西域的是西域都護、騎都尉北地甘延壽,副校尉山陽陳湯。從職位上講,甘延壽為正,陳湯副之。陳湯為人沉勇,胸有韜略,志向高遠,渴望建立不世的功勳。面對郅支單于咄咄逼人的態勢,陳湯向甘延壽提出建議:就地徵發屯田吏士,同時糾集烏孫軍隊,一鼓作氣,擊滅郅支,千載之功一朝可成。甘延壽認為可行,準備奏請皇上批准。陳湯說道:“一旦上奏,皇上就要召集公卿大臣商議,可是這種非凡遠大的平戎方略,平庸之人豈能理解,一旦機會失去,事情可就黃了。”甘延壽猶豫不決,恰好他又生病在床,不能理事,於是陳湯撇開甘延壽,假傳聖旨,徵調部隊,準備行動。甘延壽欲加阻止,陳湯大怒,按劍叱責:“大軍已經集合,豎子欲沮事乎?”甘延壽只能順從。二人指揮四萬餘人的部隊,一半人馬從南邊越過蔥嶺,經大宛直指郅支城;另一半人馬由甘延壽親自帶隊,從溫宿國出發,由北道經烏孫王國進入康居王國邊界,挺進到闐池西岸。行軍途中還順便擊敗了康居副王抱闐的數千騎兵。第二天大軍全部到達郅支城下。

郅支單于派使節前來詢問:“漢軍緣何到此?”回答說:“你們單于曾經上書大漢皇帝,說:‘居住環境困苦,願意歸降強漢,親到長安朝見。’皇帝憐憫單于,所以派遣都護將軍率軍前來迎接。因怕驚動左右,所以沒有直接到達城下。”使節往返幾次後,甘延壽、陳湯責備郅支單于的使節說:“我們為了單于不遠萬里來到此地,但時日已久,單于卻沒有派哪一位名王或顯貴前來晉見都護將軍。為何如此輕慢,不講主客之道?更何況我們遠道而來,人困馬乏,糧草不夠,請儘快決策。”

次日,大軍挺進都賴水畔,距城三里紮營,遙望城上,五色旗幟迎風飄揚,數百匈奴人披甲防守。城中衝出一百餘名騎兵,在城下往來奔馳。一百餘名匈奴步兵,在城門兩側,演練“魚鱗陣”。城上守軍還向漢軍挑戰:“來打啊!”一百餘名匈奴騎兵欲衝擊漢營,但見漢軍將士彎弓如滿月,引而不發,匈奴騎兵不敢攻擊,只好撤退。城門外的匈奴軍隊也全部退入城內。甘延壽、陳湯下令總攻:“鼓聲響起,直撲城下,四面包圍,各有所守,開鑿洞穴,堵塞門戶,盾牌在前,戟弩在後,仰射城樓之敵。”攻擊開始,城樓上的匈奴守軍抵擋不住,退下逃走。土城之外,尚有雙重木城,敵人從木城中射箭,漢軍多有傷亡。漢軍於是縱火焚燒木城。入夜,敵軍騎兵數百名打算突圍,漢軍予以迎頭痛擊,箭如雨下,全部殲滅。

當初,郅支單于聽說漢軍到達,打算逃離。可是,懷疑康居王與漢軍勾結,裡應外合,又聽說烏孫等國都派出軍隊,自覺走投無路。他出城又返回,自信:“不如堅守。漢軍遠征萬里,豈能持久。”郅支單于全身披甲,在城樓上指揮作戰。他的閼氏、夫人共數十名,也都加入戰鬥。漢軍射中郅支單于的鼻子,而他的夫人大多被殺。午夜之後,木城被攻破,匈奴軍退入土城,在城頭呼號吶喊。這時,康居王國一萬餘人騎兵援軍來到附近,分散十餘處,繞城四面部署,與城上匈奴守軍互相呼應。康居軍隊乘著夜色,多次向漢軍衝擊,然而每次都徒勞無功。天將亮時,四面火起,鉦鼓之聲動地,漢軍乘火勢大喊,從四面同時殺入土城。郅支單于率一百餘人逃入王宮,漢軍縱火焚燒王宮,士皆爭先,軍候假丞杜勳砍下郅支單于頭顱。王宮中搜出漢朝使臣的使節兩隻以及谷吉等攜帶的寫在帛上的書信。凡是郅支單于搶掠的財物,都物歸原主。此戰共斬閼氏、太子、名王及以下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有一千餘人。繳獲的財物和俘虜都賜予參加共擊郅支單于的西域十五國。

帝國之風------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第二年正月,郅支單于的腦袋被傳送到京師長安。同時甘延壽、陳湯上書皇帝: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苒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呯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後甘延壽被封義成侯,陳湯賜爵關內侯。王莽時期,追加陳湯諡號為破胡壯侯。陳湯就是一個傳奇,詳細瞭解可閱讀有關史書。

整個事件的主心骨是陳湯,有此大功足以彪炳千秋羅冊,就算當時沒有封侯之賞又何負人生!甘延壽因人成事,同為不朽!人生太過渺小,歲月匆匆,最大的遺憾莫過於當生命逝去,卻不能在歷史的軌跡上留下一絲絲記憶。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