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越調越漲」的真相被刺破 剛需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馬雲說,過去8年中國的房價整體呈上漲姿態,未來中國最便宜的就是房子。對於這句話,奇哥比較認同前半句,更準確的說,過去20年中國的房價都是呈現不斷上漲的態勢的。尤其是最近幾年,房價的上漲已呈井噴之勢,從一二線再到三四線,很多不入眼的小城都已進入“萬元俱樂部”了。對於不斷拉開工資收入的高房價民眾抱怨連天。

回顧房地產的歷程,房價雖然一路上漲,但調控也斷斷續續堅持了很多年,為何房價卻屢調屢漲,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高房價何以成了歷史性難題了呢?

房價“越調越漲”的真相被刺破 剛需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首先,奇哥認為高房價直接來自於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的合謀,其背後的主要推手是地方政府、房地產商、銀行和投資炒房客們。這就使得房價只有往上走才是他們樂見其成的,而縱觀所有角色,唯有無房的普通購房者才會真心期盼房價,除此之外都巴不得房價能直穿雲霄,冠絕九州呢。

最重要的是,房地產已經與經濟發展緊密綁在一起了,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房地產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那個被大手提著的“木偶”,怎麼動、怎麼跳都有人在操控。

地方政府會讓房價降嗎?有人說讓他們降房價無異於“與虎謀皮”,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在土地出讓金收入佔總的地方財政收入超過5成的地方政府看來,高房價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法寶。高房價提高了房地產開發商的拿地積極性,給土地拍賣帶來了更加可觀的收入。所以一旦房價下跌,開發商拿地積極性下降,沒有賣地收入,地方政府財政赤字會立刻顯露,沒有錢的政府班子還談什麼做出業績,城市基建公關資源建設從何而來?

再者,很多人認為雷軍的小米是玩飢餓營銷的鼻祖,實際上並不是的,房地產開發商才是。如果從時間上推算,最初那一批老謀深算的房地產商玩這個套路要比雷軍早十多年。

房地產商對房地產市場運作極為老道,“捂盤惜售”哄抬房價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而預售制更為其操控市場帶來極大便低,使其市場運作成本極低,況且房地產商及中介操控房產買賣手法非一般老百姓所能知,對處於弱勢地位的老百姓來說,極易受到引誘,放大從眾心理及買漲不買跌效應。

最近市場出現的二線城市“萬人參與搖號買房”的盛況誰能說其中沒有開發商自導自演的戲碼呢?西安某盤的關係戶內部選房名單的外洩已經說明了一切! 也就只有傻傻的剛需們才會傻乎乎地去為他們免費站臺,充當他們抬升市場溫度的“稻草人”。

樓市之火屢禁不息,房價不斷被抬升,房地產調控本身就存在極大的“有病亂投醫”特性。房地產大佬潘石屹說,所有人都知道影響價格的是供需,可是我們過去調控不是在供應上面想辦法,不是在需求上面想辦法,而是調價格,這難道不是本末倒置嗎?

誠然,如果按建設的房屋總量計算,現在中國的房子早已能夠滿足居住需求,但是每一輪的房地產調控都從未涉及解決市場房屋空置率問題,這就使得無論開發商建設多少房子,都註定無法滿足市場的供應需求,因為房子作為投資品,作為暴富的撬槓沒有人會嫌擁有的房子多。

反觀現在的調控手段,都是市場出現問題之後的原則意義上的“短期補救和抑制需求類措施”,這就必然導致藥不對症,不在供應端和增加房屋持有成本端發力,而只是一味的出臺一些不痛不癢的“限價”、“限貸”等短期抑制手段,根本起不到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效果。且現在的調控政策都存在極大的滯後性,

奇哥一直都說,炒房客不是房價上漲的決定因素,但高房價他們也難逃其咎,因為任何一個市場的房價暴漲從來不乏投資炒作者的身影,他們是推動市場火熱的主要助推手。

毫無疑問,中國是世界上房地產炒作最盛行的國家,這一點從全民負債中房貸佔大多頭可以看出,中國家庭的房產在總資產中佔比高達69%,美國僅為36%!

不僅如此,中國人甚至很好心的把這種炒作的行為傳遞延續到了其它國家,將炒作的種子播撒進世界各國的樓市中去,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泰國等都房價的上漲都有中國買家的難以估量的功勞。

遠的不說,5月份丹東樓市房價一夜暴漲超50%是誰的功勞?是全國的炒房客聞風而動一夜殺到之後狂買的結果!調控大錘不斷落下,市場上可投資炒作的空間越來越小,但凡有一塊被開發的投資窪地,所有的炒房投機客都會一舉將其拿下,隨之而來的是房價暴漲。這種力量也只有在中國的樓市中才能得以窺見。

一種人手裡有房子,想等房價再漲點出手,一種人沒有房子,想等房價跌下來買房。各有各的算盤,各有各的信仰,但市場的表現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誰才是大贏家,誰才是那個只能“望房興嘆”的主,不言而喻。

但未來還會依然如此嗎?樓市調控真的就是無用功嗎?“房住不炒”就只是一句用來空喊的口號嗎?

奇哥認為不是,房地產市場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且經過以上各個陣營的合謀拉抬之後,房地產現在已然是千瘡百孔、危機重重:樓市泡沫已經吹脹到近乎破裂的邊緣,高槓杆高負債的隱憂也在危機金融大局的安穩,此情此景國家再怎麼想房地產發展拉動經濟發展,也要顧全大局。

否則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文轉自:全國政策 樓市新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