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此地有“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诺邓村 知道的人却不多

云龙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结合部。东连洱源、漾濞县,南邻永平县和保山市,西靠泸水市,北交剑川、兰坪县。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势是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属山区地形,从西到东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脉、盘山山脉、清水朗山脉,占云龙县总面积的90%以上。

云南此地有“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诺邓村 知道的人却不多

云龙县

云龙县主要旅游景点:

1、诺邓村

诺邓村,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南端的云南省云龙县,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里,交通便利,是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

诺邓村于2002年1月获授“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5年8月列为“云南省开发建设型旅游小镇”,当年9月被评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的古村落”;2007年5月31日,诺邓村被授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当年11月又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

诺邓村主要景观:玉皇阁道教建筑群、黄氏题名坊、万寿宫、诺邓村民居建筑、盐井、古驿道、古桥等。

云南此地有“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诺邓村 知道的人却不多

诺邓村

2、虎头山

虎头山,位于云南省云龙县城东南角,因形似虎头而得名。虎头山离县城不远,步行就可以到达。明初山顶建有山神庙,洪化年间建有真武阁,清乾隆至民国陆续修建了一些道教寺观,形成以虎头寺为中心的道教建筑群,近来,又新修了龙池、虎泉和众多的亭阶及雕刻,使虎头山成为亭阶相连、山水相映的休闲胜地。

虎头山主要景观:

半山亭:在半山亭回看,整个云龙县城尽收眼底,蜿蜒的沘江绕过县城流向山的那边。县城不大,但依山伴水,抬头仰望,虎头寺已近在眼前。

仙人扇:来到上花台,路在这里分为两条,直上是传说中的“仙人扇”,传说这里是仙人休息睡觉的地方,遗留着石扇、石床、石杖、仙人脚印等仙人的踪迹,旁边还有一个老虎石雕,栩栩如生,使虎山的名更加贴切。往西边走,过一座小桥是沿石山而上的栈道,与友人石头、剪刀、布后决定,由虎头寺而上,沿对面山上的栈道返回。

龙泉、虎池:一上一下,其实就是山涧里的两个水库,清澈满溢的水。池边是清一色的云南松,清风吹来,松涛阵阵。据《虎山碑记》记载:“层峦耸翠,高临碧汉之间;飞阁流丹,杰出青云之表。”

云南此地有“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诺邓村 知道的人却不多

虎头山

3、秀峰塔

秀峰塔,位于云龙县宝丰乡东面山顶的象鼻岭上,距县城约11公里,属云龙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秀峰塔为七级圆形实心石塔,塔高6.31米,周长2.7米,始建于明代,现在看到的秀峰塔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约1843年)。

塔基为圆形,塔座为方形,成梯形分四级依次而上,塔形为圆柱体,每级出檐部分均为石料凿打而成,上下收缩比例较小,塔刹由整块石头雕为宝顶,是大理州境内为数不多的古石塔之一,也是云龙县保存的唯一古塔。秀峰塔从第四级开始到第六级,都雕有佛龛,里面再雕四大天王像、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像,合在一起为天龙八部。特别是四大天王像,雕刻精美,形象逼真,这些雕像应该是大理地区清代为数不多的石雕艺术精品之一。

4、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总面积14475公顷,是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函[1983]58号文件正式批准建立的,是云南省最早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在保护区内世界珍稀、特有野生动物除滇金丝猴外还有金钱豹、云豹、金雕、红瘰疣螈、云南红豆杉、云南榧树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40种以及大噪鹛、红腹角雉、金江湍蛙、草绿龙蜥、云龙箭竹、云龙报春等众多地区特有种。主要保护对象:滇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云南松种质资源、天池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

云南此地有“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诺邓村 知道的人却不多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云龙天池

云龙天池,又叫署场海,古称高海子。从云龙县城沿着蜿蜒的公路西行20余公里,便在森林茂密的山间看到一池碧水恬静安详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这就是滇西有名的高山湖泊五宝山天池。物换星移,世事沧桑。天池仿佛一位久居山中的绝代佳人,以她特有的唯力,向外界不断展示其天生丽质与风姿。周围的五宝山,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原生的云南松林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池畔环境幽静,周围山峦叠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风光四季不同,使人仿佛置身于变幻的画卷之中。

6、飞龙桥

飞龙桥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功果桥镇水井街东部,横跨澜沧江。飞龙桥西岸的望江楼与建桥时同建,上下两层,呈方形,长宽各8米,高11米,重檐歇山,斗拱架叠,气势雄伟,底层墙内镶有十三块建桥碑记,是研究杜文秀起义的重要历史资料。正前面高悬“兰津胜览”匾,为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知州张礼堂(湖北沔阳人大)所题,门上有清代举人尹陈谟作的长联,上联、下联各87字(比昆明著名的大观楼长联各少3字),文笔酣畅,对仗工整,保存完好,是云龙现存的重要文物之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