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京劇特技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京劇表演中的高難度技巧。因技術性強,故須經過專門訓練才能掌握,多用於某類特定劇目或特定情境,作為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活動,交流人物之間的特定思想感情,烘托戲劇氣氛,加強藝術效果的特定藝術手段。

有的藉助於服飾裝扮,如耍帽翅、耍翎子、耍水袖、耍大帶、耍髯口、耍甩髮等;有的利用砌末(道具),如扇子功、手帕功、椅子功、耍素珠、耍旗、耍盤子等;有的誇張表情、動作,如變臉、噴火、吃火、耍牙等。武打中的“大出手”以及寶劍入鞘、入錘疊立等,亦屬於特技範圍。

水袖功

水袖是手勢的延長和放大的。有很多思想感情,如果單純用手勢來表達,不夠充分或不夠鮮明強烈。因此演員利用水袖作出豐富的動作,誇張地表達人物的複雜感情和變化多端的心理活動。這種技藝叫作水袖功。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運用水袖的具體姿勢多達數百種,如投袖(抖袖)、擲袖、拋袖、揮袖、抓袖、撩袖、挑袖、背袖、翻袖、揚袖、折袖、疊袖、搭袖、打袖、抓袖、繞袖、甩袖等多種名目。水袖技巧的基本要領,在於肩、臂、肘腕、指等各個部位的協調配合,演員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熟練地掌握水袖的性能和動作要領,運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程硯秋曾將水袖的基本動作歸納成勾、挑、撐、衝、撥、揚、撣、甩、打、抖十種,這些基本動作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組合,可以表現出多種感情。

帽翅功

演員運用紗帽翅的不同方向、力度的旋轉和顫動,以表現人物的情感變化和心理活動,稱帽翅功,亦名“翅子功”或“展功”,又名“耍紗帽翅”。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帽翅旋轉和擺動的方向,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繞圓圈。表演時可以雙翅齊動,也可以單翅擺動,單翅擺動的難度較大。耍帽翅功多用於人物情緒激動、焦慮、沉思、內心矛盾尖銳、慌亂或狂喜等情境。《鍘美案》中駙馬陳世美的金銀二色,上綴紅絨球,兩耳垂絲穗的駙馬翅。然而更多的則是黑色圓形的烏紗帽,兩邊插的帽翅有方、園、尖三種,分別稱為方紗、圓紗、尖紗。

翎子功

翎子功即舞動翎子的技巧、俗稱“耍翎子”。各個行當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翎子生”一行。耍翎子的技巧有單掏翎、雙掏翎、單銜翎、雙銜翎、及繞翎、抖翎、擺翎等多種,配合各種各樣優美的身段,可以表達喜悅、得意、氣急、驚恐、憂慮等各種感情和神態。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按舊例,草莽英雄如《九龍山》的楊再興、《盜御馬》的竇爾墩,舊時的外邦君主將帥如《挑滑車》的金兀朮、《蘇武牧羊》中的單于王等都戴翎子,同時加戴狐尾。神怪妖魔如《青石山》中的周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等也多插翎子和加戴狐尾。

蹺功

“蹺”又叫“蹺板”。木製仿小腳形,分為“硬蹺”和“軟蹺”。硬蹺用於武旦、刀馬旦。軟蹺用於花旦、潑辣旦等。蹺功稱“踩蹺”,即模仿封建時代纏足婦女行走的姿態的動作。表演時,演員雙腳掌各縛“蹺板”一塊,外套繡花鞋,著大彩褲遮住真腳,而將“小腳”露出。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蹺功屬於高難技術,訓練時非常艱苦,演員須能踩蹺走碎步、跑圓場、打把子、甚至跌撲、打出手。由於蹺功是對婦女纏足陋習的模仿,現在已經被廢除。但作為形體訓練的手段,蹺功的廢留仍待探討。

髯口功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京劇表演中常借舞弄髯口的動作來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稱耍髯口。耍髯口的技巧有摟、撩、抄、撕、甩、繞、抖、吹等多種。其中有些是單項動作,有些可以組合起來使用必須與舞蹈身段相配合,才能表達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

帽翅功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京劇中的扇子,並不是扇涼工具,而是特殊的舞蹈工具。演員常藉助於手中的扇子做出各種動作,用以表現劇中人物的感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應用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各個行當均有此功,但以小生、花旦、閨門旦等使用較多。舞臺上使用的扇子有:大摺扇、小摺扇、團扇、竹扇、鵝毛扇、芭蕉扇等,各有不同的使用技巧。基本動作大體有:揮、轉、託、夾、合、遮、拋、撲等。

手絹功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源於二人轉,多用於“三小戲”。手絹是舞蹈道具,有四角和八角兩種。舊時旦角所用的多為四角手絹,耍法有裡外翻花、裡外挽花、抖花等,手絹一般不出手,近年多發展唱成手絹出手,技藝高超,有叼絹、託絹、轉絹、踢絹、拋絹、彈絹等多種名目。手絹能耍出多種美妙的舞姿,形體動作美麗活潑,烘托戲劇氣氛,又可作為刻畫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的手段。

椅子功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演員利用道具椅子進行表演,稱為椅子功。耍弄椅子有很多繁難技藝,多用來表現人物暴躁性格和激動情緒。如《通天犀》中的青面虎,《鍾馗嫁妹》中的鐘馗。

打出手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又稱“踢出手”,俗稱“過傢伙”、簡稱“出手”。常和武打“檔子”相互穿插連接,但又是自成格局的武打套數。以一個角色為中心,稱上把,另有幾個拋扔武器者稱為下把,相互配合,作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

變臉

戲曲小百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京劇特技

用於表現劇中人物情緒的突然變化,或驚恐、或絕望,或憤怒等。變臉最先用於神怪角色,明代已有這種化妝,但那是演員進入後臺改扮,後世逐漸發展為各種當場變臉的手法,稱為表演特技。變臉特技以川劇最為出名,京劇變臉是由川劇移植而來。此前,聽戲公眾號已經推出過一篇關於川劇變臉的精彩文章,歡迎各位點開鏈接欣賞。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