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封建皇帝在加强集权时更加奉行儒术?

我们说的“封建王朝”,一般是指秦以后的时代。夏商周是奴隶制国家,春秋战国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一个过度期,真正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是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第一次出现。

为什么历史上的封建皇帝在加强集权时更加奉行儒术?

从秦始皇到汉朝的文景帝,都是奉行的法家、黄老之学为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汉武帝时期才出现的。思想大一统的出现,有汉武帝时期统治的需求,有儒家的基础思想的不断传播的基础,也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进,以便更好的为统治者服务。时、势,缺一不可。儒家思想最早是孔孟的“仁义”之道,但这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根本不被帝王们采纳。(前写过孔孟,大家可以翻看)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四代帝王,差不多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政治的稳定,呼唤与之匹配的思想体系的诞生。

于是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形成了新儒家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为什么历史上的封建皇帝在加强集权时更加奉行儒术?

汉武帝又把用儒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使儒学迅速渗透。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魏晋南北朝兴玄学;唐朝以儒家为主,兼道家、佛家;宋代发展理学;元明清时以朱熹理学为取士内容。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儒家的统治地位。

儒家之所以经久不衰,首先是她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大一统主张,都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其次是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包容性,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改变自我面目去适应社会。到现在,人们发现儒家的“中庸之道”是整个世界文化体系里最有连续性的文化,又被普遍用于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智慧中。两千年后,我们依然寻求先祖智慧,可见他的价值。

为什么历史上的封建皇帝在加强集权时更加奉行儒术?

最后用庄子评论的儒家来做个结束吧:“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渔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