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爲何要把退位後的溥儀逐出紫禁城?

晏少忠


溥儀是1912年遜位的,至此,大清宣告滅亡。

按說,大清已經亡了,皇帝就不應該繼續存在了,也不應該繼續住在紫禁城了。但是,身為滿清舊臣的袁世凱心軟了,給與了溥儀非常大的優待。其中一條就是保留皇帝的尊號,並且允許他繼續住在紫禁城。另外,還要每年給他400萬銀元,供養著他。

對於清室獲得的這種優待條件,當時很多人極為不滿,認為保留皇帝尊號是不倫不類,革命不夠徹底。馮玉祥就是不滿的人之一。但當時的他人微言輕,沒有能力改變什麼。

1924年,發生了第二次直奉戰爭。此時的馮玉祥,已經是手握重兵的直系將領。由於長期受到吳佩孚的壓制,馮玉祥便利用這個機會在北京發動政變,不僅囚禁了直系的首領曹錕,順便也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同時,馮玉祥宣佈修改原來的清室優待條件,徹底廢除溥儀的皇帝稱號,同時將供養費由每年400萬削減為50萬。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先是短暫居住在他的出生地醇王府。但是溥儀的父親載灃害怕引火燒身,便催促溥儀趕緊離開。溥儀離京後,住進了天津租界。


趣談秘史


首先這件事情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紫禁城裡面那些寶物,馮玉祥當時為什麼會出現在北京城?就是當時張學良給了他50萬銀元,要他跑北京城,把曹錕給抓起來,事情做完了,但是馮玉祥這個時候想著,錢嘛,越多越好。

這一點,當時的奉系軍閥張作霖曾經自己承認過,溥儀為了復國選擇將紫禁城裡面部分寶物拿出去販賣,以獲取資金,馮玉祥看到這筆錢,感到十分動心,大家都知道西北軍窮啊,因此他就選擇將溥儀扔出了紫禁城,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搶奪紫禁城裡面的寶物。

當然說實話,縱觀整個一個歷史文匯發現。溥儀之所以會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最大一個原因就是他自己作死。

辛亥革命最大的貢獻,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當辛亥革命剛剛發生的時候,也就是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成為民國大總統那個時候,溥儀還小,他不懂得皇帝的權力究竟有多麼美好。當張勳率領辮子軍進入北京城以後,然後他就感受到了還是當皇帝最好,當他坐在皇帝的寶座上接受康有為,張勳等一批人的跪拜的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就是滿清帝國的皇帝,就是整個華夏大地的皇帝,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但是,事實證明,任何想要歷史倒退的人都會遭到時代的共同阻擊。張勳就是一個例子,處於因為這件事情遭到其他軍閥的反對,本來你一個小皇帝坐在紫禁城,什麼事情都不做什麼事情都不幹,什麼事情都不想,我們不會去怪你,我們甚至會供著你,養著你,但是等你一旦把野心給暴露出來,你始終就是一個危險,我們不會因為你已經被廢了皇帝的名號而不擔心你會不會反撲,我們只會用更加殘忍的手段將你的野心扼殺在搖籃之中。

張勳復辟,將溥儀的野心直接暴露在了當世所有人的面前,這個時候你把所有的責任推給一個張勳,誰信?

馮玉祥的這件事情雖然遭到了一些舊時代的軍閥的反對,但是不得不說,這件事情確實當時做的有些大快人心,叫你們愛新覺羅家族在皇帝的位置上作威作福,這麼多年好了吧,招報應了吧,馮玉祥過來,把你們給趕下去了,底下的人一看心裡那種暢快,別提了。

並且我們得說溥儀之所以能夠在紫禁城站穩腳跟,跟他的八旗子弟在紫禁城或者說整個北京城擁有巨大的勢力不無關係,但是我們看一下清朝倒臺以後,這些人做的什麼吸大麻,嫖娼,撕鬥,有的甚至直接放棄了生活理想,整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少數幾個有理想的都選擇將錢財放在了那些術士,也就是那些裝神弄鬼的人身上,最後錢用光了,人財兩空,理想沒達成,隨著這批人都墮落和破敗,愛新覺羅家族對於北京城的控制越來越下降,你想翻盤,(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於悟空問答首發)你想做皇帝,這個名頭你必須得有實力,但是你的實力從哪兒來?靠你手底下這幫酒囊飯袋,能成功嗎?

馮玉祥也正是看上了現在溥儀就是一塊肥肉,但是沒人還動這個念頭,因此把他直接給打了下去,選擇將它嘴的肉全部搶了過來自己吃。這件事情有點像當時的軍閥孫殿英直接挖了慈禧和乾隆的墓,有的相同的特性。


漩渦鳴人yy


北京政變後,馮玉祥幹了件轟動國內外,既譭譽參半又名垂青史的大事——驅逐滿清廢帝溥儀出宮。

他為什麼要這麼幹?

先來看看馮玉祥場面上的說法,馮玉祥認為:“在中華民國的領土內,甚至在中華民國的首都所在地,竟然還存在著一個廢清皇帝的小朝廷,這不僅僅是中華民國的恥辱且是中外野心家時刻企圖利用的禍根。”

這麼說的時候,馮玉祥還打了個形象的比喻,他說,稍明事理的人,此時無不以留著辮子為可恥;如今留著溥儀,即不啻為中華民國留了一條辮子,可恥孰甚?

所以,他極力主張掃除這個奇怪的現象,並要剷除這一禍根——

激進的正義進步之詞向來具有片面屏蔽雜音的鼓惑力,馮玉祥的這番說法聽起來就是如此,初聽有理,再聽懷疑。

當時一些成熟的、對時局具有責任感的人就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究竟是剷除所謂的恥辱重要,還是維繫中華民國的信譽重要?

因為溥儀是協議退位,退位前中華民國和滿清朝廷是簽有八款優待條件的。

對民國而言,激進地毀掉信譽,這也不啻為剷除恥辱的同時又親手製造了新的恥辱。

此外,一旦撕毀信譽,廢除八項優待條件,滿蒙的分裂危機就會立即發酵,這究竟是剷除了禍根,還是點燃了禍根?

因此,當時段祺瑞等北洋元老對馮玉祥此舉持強烈的否定態度。

而如果僅僅只有公德上的分歧,馮玉祥此舉引起的爭議還不至於那麼大,關鍵他激進行事的背後還隱藏著某種甚至可以說是齷齪的私心。

持這種看法的代表人物是張作霖,他一口咬定,馮玉祥此舉就是想侵吞紫禁城財物,他這是以正義的名義行土匪打劫之實,說白了,就是為擴充實力搶地盤,搞軍餉而已。

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現實依據的。

原先的清室八款優待條件中,紫禁城裡的財物屬於滿清私產;而馮玉祥趕溥儀出宮開的條件卻要求溥儀只能帶私產走,公產必須留下。

何為私產?何為公產?

這本身就是很難界定,也需要花時間界定的問題。

但馮玉祥手下鹿鍾麟進宮驅逐溥儀的時候,只給溥儀兩個小時時間。

兩個小時時間能幹什麼?很明顯這裡有趁火打劫的味道。

事實上,紫禁城財物經此一事確實也有大量流失的問題。

那問題來了,用一面之詞的正義包裹私慾,他乾的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除了名義上剪除了一條辮子,對時局的影響恐怕負面的東西更多。

但這恰恰符合馮玉祥的行事風格,既沽名釣譽又得盡實際好處。


黑句本


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根據“清室優待條件”,溥儀保留“宣統皇帝”尊號,仍在紫禁城內過著君臣如儀的帝王生活,雖然有《清室優待條件》作後盾,但在過慣揮霍無度的生活和想出國留洋夢想的牽引下,民國支配給紫禁城的開支,已經漸漸不能滿足小朝廷的揮霍了,於是溥儀開始了監守自盜的行徑。

將紫禁城所珍藏的國寶持往宮廷之外,這是個難題,雖然不敢他還坐鎮紫禁城,但是這個財產是大清四處搜刮的民脂民膏和前朝收藏的國寶文物,毫無顧忌地公開帶走,不要說民國臨時政府不答應,老百姓也不會同意。

1922 年3 月26 日, 為籌集辦大婚的錢欲,清室準備將奉天的《四庫全書》以120 萬元的價格出售給日本,立馬引起了各界強烈反對,政府也面臨了很大的輿論壓力,溥儀要將宮中寶物盜出宮外,又不至於露出馬腳,就得想出一個兩全之策。恰值此時溥傑在宮中“伴讀”,每天均要出入紫禁城,溥儀就跟溥傑商量採取的是假借“賞賜”溥傑為名的手法,神不知鬼不覺,使得盜運國寶的行徑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衣,連禁衛軍都完全瞞過去 。

金編鐘

1922年11月2日他們蒐集了咸豐、同治年間一些文物古玩和金銀珠寶,裝滿42只大木箱,由皇叔載濤送往北京鹽業銀行,用以抵押貸款,銀行總裁查理二世將40萬元現鈔點付給清室內務府,其後卻無錢贖回。這次流失的大量珍寶中,最昂貴的當數16只金編鐘。這組編鐘是為祝賀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由各省督撫聚斂呈獻的,由13647.2兩黃金鑄造而成,屬稀世珍寶,價值連城。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首都革命”(亦稱北京政變),囚禁了賄選總統曹錕,在北京的一些遺老遺少和保皇黨人乘機起來活動,散佈清帝即將復辟的謠言。一時北京謠言四起,人心惶惶。針對這種情況,馮玉祥決定,立刻把溥儀趕出故宮。

其實 1916年,張勳復辟。在北京郊外的西山賦閒馮玉祥的,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他迅速回到部隊,組織討伐軍,通電反對張勳復辟。隨後攻入北京,平定了復辟醜劇。當時馮玉祥提出,要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故宮,把皇宮的財產和文物收歸國有。不過,由於段祺瑞反對,馮玉祥的主張中斷了。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回馬一槍佔領北京,馮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率部荷槍實彈進入紫禁城,奉馮玉祥之命,驅趕末代皇帝溥儀。整個過程費時僅兩個多小時,下午4時10分,鹿鍾麟將優待條件大肆修改後,脅迫溥儀及其後妃親屬離開故宮,民國後存在了13年的小朝廷,宣告結束。

被趕出紫禁城的溥儀秘密逃到天津時期,溥儀從北京故宮中盜運出的珍寶、古玩、金銀器皿也被秘密帶走, 據一些當事人的回憶和從後來的流散情況看,數量也不少。為了達到“復辟祖業”的政治目的,拉攏、收買各類軍閥,使大量的古玩珍寶散佚,為了滿足他那揮霍無度、浩繁無邊的開支,溥儀又把手中的國寶變賣,換為金錢。


五星出東方


我說話比較直,一為做秀,二為故宮裡的文物。


首先我是不相信馮將軍有什麼情懷的,因為根據日方史料披露,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張作霖換取馮將軍倒戈的100萬大洋這筆錢是關東軍委託華北駐屯軍轉交給馮將軍的日本顧問的。


所以,以馮將軍這樣無利不起早的性格,沒有好處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是“出風頭”。


馮將軍自稱信仰基督,然而根據馮將軍身邊人回憶,馮將軍皈依基督教十載,仍“不很理解深奧的教義”。這也從他家人那裡得到了證實——他每天讀經,學習,但“不做禱告的,我從來沒聽家人說他做禱告”。


同時,馮將軍特別愛用粗瓷大碗,不愛用細瓷,以示其生活簡譜;然而根據史料披露,馮將軍的粗瓷大碗均為特製產品,去任何地方都要專車帶著,當時就有報紙表示馮將軍運送這些粗瓷餐具的成本足夠在當地買好幾套細瓷的了。


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927年在鄭州見到了馮玉祥。後來她寫道:他故作儉樸地從一節貨車上下來,他的發言人告訴我,他坐貨車是“因為我的士兵兄弟也坐貨車”。很久以後我才聽說,馮玉祥在鄭州的前一站才上了那節貨車,在這以前他一直坐在同一列火車的一節最舒適的私人包廂裡。


馮將軍趕溥儀出紫禁城當然也有出風頭的考慮,因為隨著民族主義在民國的傳播,許多國人對溥儀依然居住在故宮有很大意見,尤其是太監以及溥儀本人盜賣故宮文物,這讓當時一大批文化人很不滿,馮玉祥出面趕走溥儀,從當時輿論看是很得分的。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為了軍費。


馮將軍把溥儀趕走之後不久就有就有傳馮將軍藉機大肆盜賣文物,所以馮將軍才會把李宗仁等人請到故宮吃飯,期間讓依然滯留在故宮的雜役人員集合,齊聲高喊“馮將軍是清白的,沒拿故宮一針一線”之類的話。


然而李宗仁在回憶錄裡卻明確表示,很多年後他在美國見到收藏家收藏的一個古董花瓶,收藏家直言是從馮將軍手裡買來的。


曹汝霖、李鴻章的孫女婿楊圻都在自己的回憶錄裡稱馮將軍乘機大肆盜賣故宮文物。


當然,可以說這些是一家之言,但是1920年代中後期馮將軍主政河南的時候確實做過一件和趕溥儀出故宮類似的事情,而馮將軍在河南做的這事明明白白就是為了籌集軍費。


那,馮將軍在河南做了什麼事呢?


馮將軍在河南沒收寺廟財產以為軍餉,開封大相國寺的羅漢就被將軍派人融了鑄錢,洛陽白馬寺等河南知名寺廟都遭受了差不多的待遇。


既然馮將軍能在河南做出這樣的事情,那麼,我們當然有理由懷疑馮將軍也能在故宮做出同樣的事情來。綜上所訴,馮將軍驅逐溥儀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齣風頭,第二為了籌集軍費。


蘭臺


首先來捋一捋馮玉祥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的前因後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隨後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省相繼脫離清廷獨立。在革命黨和袁世凱的商議妥協之下,1912年2月12日,清帝遜位,清朝滅亡。作為補償,清朝皇室有一個“清室優待條件”,如溥儀保留“宣統皇帝”尊號,仍可暫居在紫禁城內。紫禁城內太監宮女依舊,宛如還是那曾經的大清皇宮一般。

再說外界,袁世凱當上了民國大總統,看似平穩地過了幾年,後來卻想復辟帝制,結果招致舉國反對,草草收場。袁世凱死後,中國再沒有一個強大的實力派來維持表面的統一,就此陷入軍閥割據。

民國政府在黎元洪、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曹錕等人手中你來我往,誰的拳頭大誰就有權,中間還鬧出過張勳復辟的鬧劇。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鬧劇中,宣統皇帝溥儀高高興興地坐上了龍椅,彷彿他還是大清皇帝。

然而,世道變了,鬧劇很快就收場,段祺瑞也沒有為難溥儀,依舊讓他住在紫禁城。不過溥儀從小受到的教育,就不是教他做人的,在他的腦海裡,他還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可以隨意揮霍,但很快,沒錢了,皇帝怎麼能沒錢呢?溥儀於是打起了故宮文物的主意。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溥儀賣了一大批文物。

接下來,下一位主人公登場。

軍閥混戰,打生打死,但是北京還是軍閥們嚮往的權力中心,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從屬於直系的馮玉祥接受了奉系張學良50萬銀元的賄賂,率軍返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總統曹錕,推翻直系的曹錕政府,宣佈脫離北洋軍系,改編所部為"國民軍",並電請孫文北上。

亂局從來易活動,清朝滅亡才十餘年,清朝的遺老遺少還不少,之前就搞過復辟,現在見局勢緊張,紛紛起來散佈謠言,對此,馮玉祥的反應是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當然不值得同情,單單他賣文物這一點,就可以將他掃地出門了,而且紫禁城中的小朝廷沒了,寄居在民國體內的皇帝也沒了,對民國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


平沙趣說歷史


慶父不死, 魯難未已!


老袁與大炮談妥了南北和談的條件後,率領自己的內閣進宮拜見龍裕皇太后,威逼利誘之下龍裕皇太后同意退位,她和溥儀及天潢貴胄獲得了退位的優待政策,任然居住在紫禁城,擁有天下皇莊資產,國民政府革命軍派遣了一支三千人衛隊負責皇室保衛安全(絕大部分是清廷的禁衛軍。)

袁世凱將總統府設在中海南,中華民國實行總統制,並沒有君主立憲一說,所以出現了奇葩的共和國裡存在皇帝的格局。袁世凱很明顯是亂世之奸雄,他也想皇袍加身,首先面對的是南方革命黨的軍隊編制問題,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之後,革命黨以黃興為首的團體,主張保留實力相當軍事力量制衡袁世凱北洋軍隊維護臨時約法。

袁世凱沒有給革命黨機會,他從天津小站練兵開始,就積極打造自己私人僱傭軍,北洋軍隊都姓袁,至於不姓袁的革命軍自然沒有存在價值。中華民國財政有限,關稅掌握在英國人赫得手裡,這裡的財稅主要用於列強不平等條約的履行義務,剩餘部分才是中華民國所有。南北和談之前,孫中山靠著老岳父資助和海外發行國債,老袁看著李鴻章留下2000萬兩白銀和洋務運動家底及外借六國銀行資金維持穩定,孫中山和袁世凱是兩個力量的靈魂和核心。

洪憲稱制,老袁唐突,列強不容,國內討伐,內外交困,翹了辮子。北洋三傑,段祺瑞執政府成立,黎元洪按照袁世凱遺詔做了大總統,段祺瑞背後是北洋軍隊支持,黎元洪的根基在南方,南方總統自然當不了北方總理的家,於是總統府不再給總理府做橡皮圖章,兩個國家執政團隊發生了爭執,遠在徐州的張勳召集了北洋各地都督湊齊了十八路諸侯,帶著五千辮子軍進入了北京趕走了段祺瑞和黎元洪,張勳進了紫禁城拜見了龍裕皇太后和宣統皇帝。


張勳復辟,宣統皇帝

張勳復辟了,宣統皇帝和保皇派拿出了壓箱底了的戲服,戴上了辮子,好戲開鑼了。退位詔書,被撕的粉碎,舉國聲討,護國運動開始老段帶著人馬殺向北京,張勳兵敗逃亡天津做了寓公,宣統皇帝和龍裕皇太后對老段說我們孤兒寡母是被逼的,段祺瑞說臣救駕來遲罪該萬死,紫禁城在段祺瑞執政府庇護下,繼續享受優待政策。

愛新覺羅·善耆是一個君主立憲政體頑固派,他積極聯絡日本政要,爭取國際支持,企圖重新依靠日本支持,以滿洲為基地,勵精圖治,重新恢復大清。日本派出了土肥原做特使,居中聯絡促成交易,滿足日本對中國政治利益需求。

愛新覺羅·善耆(1866年3月15日—1922年3月14日),字艾堂,號偶遂亭主人。滿洲鑲白旗人,晚清貴族重臣,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十世孫,女間諜川島芳子生父。同治五年生於北京,初封二等輔國將軍,光緒二十五年其父隆懃逝世後,善耆襲封肅親王爵位。後歷任乾清門頭等侍衛、副都統、統領、民政部尚書、民政大臣、理藩大臣,是中國現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 善耆在清末贊成立憲運動,並免除刺殺監國攝政王的汪兆銘死刑。辛亥革命後,為宗社黨骨幹,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後逃至日本佔領的旅順,兩次發起滿蒙獨立運動,均以失敗告終。民國十一年(1922年)病死於旅順,享年56歲,運回北京肅親王墓地安葬。溥儀追諡“忠”,全稱肅忠親王。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日本積極策劃中,這時候東北張作霖與直系段祺瑞打起來了,馮玉祥將軍的西北軍奉命入京,擔任了討逆軍總司令,負責起北京防衛。這是一個機會,馮玉祥響應南方孫中山號召,贊成北伐,希望民族團結統一。

馮玉祥決定剪掉人們心中辮子


1924年10月23日發生在中華民國的首都北京,發動者為馮玉祥。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軍。10月23日,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監禁總統曹錕,宣佈成立“國民軍”。

政變後,馮玉祥授意攝政內閣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廢除帝號,清室遷出紫禁城,驅逐溥儀出宮。他認為這個紫禁城的小朝廷勾結國內外的反動勢力,對於國家統一政令和維護共和政體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張勳復辟時候他極力希望段祺瑞執政府可以將宣統皇帝趕出宮去,可是段祺瑞庇護了他們,終於等到了機會。


慶父不死, 魯難未已。辛亥革命剪斷了人們頭上的辮子,但是心裡的辮子一直留著,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日本人企圖建立偽滿洲國等等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從未間斷過。馮玉祥北京政變,驅逐溥儀,也受到列強壓力,畢竟當時清廷退位,列強是見證人,他們認為馮玉祥讓他們信譽受損了。


北京政變以後,馮玉祥通電全國,邀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全國統一政事。不料天妒英才,孫中山北上後舊疾復發,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唐俊龍55398571


總體來說,馮玉祥將溥儀逐出宮去,與1924年的“北京政變”密切相關,同時也是馮玉祥一貫痛恨封建帝制,決心“以全力行其素志、徹底將最後一個封建帝王拉下馬的”直接結果。

(一)歷史源淵:辛亥革命勝利,清帝退位獲優待

清末民初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議和代表商定的有關清帝退位的條件。經過南北議和代表的磋商,南京臨時政府方面於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致送有關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修正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認可了這一條件,並於次日公佈,宣佈清帝退位。

優待條件包括對皇帝、對皇族、對滿族三項內容,其中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共8款,內容如下:

1、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

2、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

3、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

5、光緒陵寢如制妥修,民國政府支付實用經費;

6、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

7、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8、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二)驅帝出宮:馮玉祥政變成功,徹底廢除帝制

1924年9月17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系軍閥的軍隊。1924年10月22日午夜,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從城北的安定門進城。部隊不費一槍一彈,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係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職務,監禁總統曹錕。

北京政變勝利後,馮玉祥立即採取斷然措施,要將清帝溥儀驅逐出宮,並提請攝政內閣討論。議案尚未交付閣議,北京警備總司令部發現清室已預知其事。為防生變,內閣連夜開會,擬定了修改後的皇室優待條件,具體內容包括:

第一條,大清宣統帝從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與中華民國國民在法律

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權利;

第二條,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五十萬元,並特支出二百萬元開辦北

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

第三條,清室即日移出宮禁,以後得自由選擇住居,但民國政府仍負保護

責任;

第四條,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

第五條,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當天,馮玉祥就令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和警察總監張璧執行,將宮內太

監470餘人、宮女百餘人分別給資遣散,又用汽車5輛,送溥儀及清室“後

妃”移居什剎海“醇王府”。

(三)事件意義:革命更徹底,徹底打破封建思想枷鎖

1912年的清室優待條件,是當時南方革命黨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同清朝皇室進行妥協的產物,清帝皇帝尊號的保留與民國共和制的本身相悖,為了解決這一法律矛盾,對清帝以外國君主之禮對待,這在事實上讓民國初年的紫禁城成了超出國家主權的特例,它的存在是辛亥革命對舊社會改革不徹底性的一個表現。

直到1924年修正清室優待條例以後,溥儀才從事實上成為法律上的一個普通公民,文秀的離婚訴訟也是以此為基礎,而且對於清除人們頭腦中的封建意識和保護歷史珍貴文物也有重要意義。

(四)歷史影響:改觀革命形勢,促進民族、民權運動興起

其一,造成了有利於革命的客觀形勢。北京政變導致曹錕、吳佩孚政權的垮臺,直系在北方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這種形勢不僅有利於北方革命的發展,也有利於南方革命勢力的鞏固。

其二,客觀上促進了民族、民權運動的興起,為爭取國民會議的召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北京政變以後,直系政權垮臺,馮玉祥電邀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共商國是。孫中山行前發表《北上宣言》,沿途廣為宣傳,使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群眾性運動蓬勃展開。

其三,對以後的工人運動和北伐戰爭起了積極作用。北京政變後,馮玉祥改組成立了中華民國國民軍,從軍閥中分化出來的國民軍,紀律較嚴,政治上傾向革命。所有這些為工人運動由“二七”慘案以來的低潮走向以“五卅運動”為標誌的高潮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在北伐戰爭中,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平定陝西,南下河南,在戰略上策應了北伐軍。


牛海山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溥儀在退位後的某些所作所為,已經不在適合於《清室優待條例》了。而一向以“革命軍人”自詡的馮玉祥,自然不能再容忍溥儀繼續在紫禁城裡面胡作非為了。驅逐溥儀出宮,完全時馮玉祥的正當之舉!

首先,《條例》中明文規定了,清帝暫居紫禁城,將來移居頤和園。也就是說,紫禁城只是讓溥儀暫時居住,並不是一直都給他居住的。而馮玉祥1929年驅逐溥儀的時候,溥儀已經自1912年退位居住了18年。早該走人了。



其次,當時之所以達成《清室優待條例》,是以清帝主動退位為前提的。而在溥儀退位之後,他又幹了什麼呢?1917年7月,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由率領“辮子軍”入京,擁戴溥儀復辟,溥儀當時可是一點沒拒絕就直接宣佈復位了,直到段祺瑞把張勳打跑,溥儀才灰溜溜的結束了這場鬧劇。既然你溥儀不遵守協議在先,憑什麼要馮玉祥遵守協議?

綜上所述,馮玉祥當時有完全正當的理由把溥儀趕出去,溥儀沒有任何理由賴在紫禁城不走。

有了充足的理由之後,馮玉祥在北京也是立即動手,派鹿鍾麟前去驅趕,而溥儀顯然沒有“君王死社稷”的氣魄,直接灰溜溜的走人了事。

解放後,溥儀經過改造,成了人民中的一員,在全國政協任職。後來與驅逐他出宮的鹿鍾麟見面時,還非常熱情的擁抱了對方(同時擁抱的還有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熊秉坤)。

所以說,人溥儀自己自己都看清了,怎麼還有人糾結於這個問題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歡迎點贊、關注;如果不喜,也歡迎批評、吐槽。


星城搞機娃



馮玉祥將軍是一箇舊時代的人,按他自述,當兵是為了吃飯,當了連長後想著發財,當了營長後才懂得革命。 他有很深的半吊子封建士大夫情懷,自己相當節檢自律,在家裡實行男耕女織,粗茶淡飯,也希望手下如此,結果手下大批叛變,最後弄的他成了光桿司令。


可見他是一個理想主義分子,醉心於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一心願為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的實施傾盡全力! 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從一開始就是要推翻清帝的,民國政府對清帝的優待政策是袁項城所爭取得來的。儘管馮玉祥是北洋出身,但他的心是革命黨的,對優待條例從一開始就是反對的,是北洋中的激進派。


他掌了權,從心眼裡就是要把皇帝徹底拉下馬。加上他窮,付不起傅儀優待費,政局又不穩,所以趕走傅儀對他來說是順理成章。

說他貪財,是不公平的,民國軍閥想要發財,容易的很,窮到他那份上的,可說絕無僅有,就是幹了些出格的事,也是逼不得已。馮將軍的人品是當的高潔二字的。 要說此事不好,是他違反了全民共識的原則,清帝優待條例是妥協的產物,妥協也是全民共識的特點,代表了國家共識,人民的意志,而不是部分人的看法。他僅憑武力將之推翻,使得中國至今還是無法用全民共識對抗強權,可以說是時代的侷限性,也是馮將軍個人的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