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精」方國珍:首揭反元大旗,遊走在各大勢力之間生存高手

提起方國珍,他的名氣遠不如元末起兵反抗的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明玉珍等人,但此人卻是明末第一個反元的以軍首領,而後割據浙東近二十年,遊走於各方勢力,最後在朱元璋煞氣下獲得壽終正寢,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人物。

“海精”方國珍:首揭反元大旗,遊走在各大勢力之間生存高手

方國珍塑像

最早的反元領袖

方國珍家族世代以販鹽為生,當時浙東的確百姓民不聊生,“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歌謠暗中流傳。

方國珍走上起義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元至正八年(1348年)方國珍有個同鄉活不下去入海為匪,朝廷不能平定,方國珍便認識到“天下亂自此始”。剛好他的仇家告他通匪,他便殺死仇家,和兄弟逃亡海上,不到一個月時間便召集了數千人開始打劫元朝的海運皇糧,正式開始了反元之路。

他的起義,比韓山童劉福通的紅巾起義早三年,比朱元璋的岳父郭子興起義早四年。

“海精”方國珍:首揭反元大旗,遊走在各大勢力之間生存高手

元末農民起義

懂得生存法則的“海精”

方國珍首義反元之後的行為在傳統史學家眼中只有四個字——反覆無信。尤其是對與元朝的態度上,他在反抗與招撫之間反覆無常,時反時降,變臉極快。

其實,他的反覆,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至正九年(1349年),浙江行省參政朵兒只班率三萬水軍揖捕方國珍,兵敗,朵兒只班被捉。方國珍迫使其請命於朝廷,授他為定海尉。

至正十年(1350年),方國珍攻溫州,再次反元。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討失利再次招降他。

至正十二年(1352年),重新反叛。

至正十四年(1354年),方國珍攻下臺州,勢力坐大,接受朝廷招安。

接受朝廷招安後便進攻張士誠,七戰七捷,直到張士誠也被朝廷招安才停止。

在一次次反叛與招撫之中,方國珍的勢力越來越大,官至行省參政,據有慶元、溫州、台州之地,可謂是深諳生存法則。

然而,也正因為他太重於求得生存,導致他格局太小,目光短淺,缺乏王霸志向。

“海精”方國珍:首揭反元大旗,遊走在各大勢力之間生存高手

元末各勢力割據示意圖

到了至正十五年(1355年),除了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外,方國珍也算得上一支勢力強大的義軍。

此時有謀士勸他,以“千百之舟、數十萬之眾”主動出擊,成就霸業。

然而他卻拒絕了,認為朝廷雖無道,猶可以延歲月;豪傑雖並起,智均力敵”,“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斯吾志也”。

他的志向只是割據一方保境安民,等待明主出現。當然我們可以認為他沒有遠大志向,但不得不說相對於張士誠陳友諒等人的結局,最終他的選擇是明智的。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方國珍以朱元璋勢大,遣使納款降服,但朱元璋認為他仍是“陰持兩端”,只有虛言沒有實際表示(沒有完全依附歸順,更不進京面聖謝恩),警告他“福基於至誠,禍生於反覆,隗囂、公孫述故轍可鑑。”

但方國珍此時可看不出朱元璋就是他所期待的“真人”、明主,不願完全納土歸順,還想著佔據浙東,更想著和元朝和張士誠互為犄角,抗拒朱元璋。

最終朱元璋大軍出動,部將紛紛投降,逃亡海上的方國珍不得不奉書乞降。朱元璋難得大度一回回信道:

“吾當以汝此誠為誠,不以前過為過,汝勿自疑。”催方國珍立刻進京。

方國珍只能進京,朱元璋接見他時說道:“若來得毋晚乎!”,責怪他來得有些晚了。責備歸責備,朱元璋還是授他廣西行省左丞,只領俸祿不用赴任。

洪武七年,方國珍在京師病逝。

和洪武朝那些被殺戮的功臣相比,方國珍無疑幸運很多。以至於清朝時《明史》,史官都有些不敢相信,“國珍首亂,反覆無信,然竟獲良死。”

能在殺人如麻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安然死去,果然不愧是在各方勢力之間是一個生存高手,不愧“海精”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