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精”方国珍:首揭反元大旗,游走在各大势力之间生存高手

提起方国珍,他的名气远不如元末起兵反抗的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明玉珍等人,但此人却是明末第一个反元的以军首领,而后割据浙东近二十年,游走于各方势力,最后在朱元璋煞气下获得寿终正寝,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海精”方国珍:首揭反元大旗,游走在各大势力之间生存高手

方国珍塑像

最早的反元领袖

方国珍家族世代以贩盐为生,当时浙东的确百姓民不聊生,“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歌谣暗中流传。

方国珍走上起义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元至正八年(1348年)方国珍有个同乡活不下去入海为匪,朝廷不能平定,方国珍便认识到“天下乱自此始”。刚好他的仇家告他通匪,他便杀死仇家,和兄弟逃亡海上,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召集了数千人开始打劫元朝的海运皇粮,正式开始了反元之路。

他的起义,比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起义早三年,比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起义早四年。

“海精”方国珍:首揭反元大旗,游走在各大势力之间生存高手

元末农民起义

懂得生存法则的“海精”

方国珍首义反元之后的行为在传统史学家眼中只有四个字——反复无信。尤其是对与元朝的态度上,他在反抗与招抚之间反复无常,时反时降,变脸极快。

其实,他的反复,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至正九年(1349年),浙江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三万水军揖捕方国珍,兵败,朵儿只班被捉。方国珍迫使其请命于朝廷,授他为定海尉。

至正十年(1350年),方国珍攻温州,再次反元。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讨失利再次招降他。

至正十二年(1352年),重新反叛。

至正十四年(1354年),方国珍攻下台州,势力坐大,接受朝廷招安。

接受朝廷招安后便进攻张士诚,七战七捷,直到张士诚也被朝廷招安才停止。

在一次次反叛与招抚之中,方国珍的势力越来越大,官至行省参政,据有庆元、温州、台州之地,可谓是深谙生存法则。

然而,也正因为他太重于求得生存,导致他格局太小,目光短浅,缺乏王霸志向。

“海精”方国珍:首揭反元大旗,游走在各大势力之间生存高手

元末各势力割据示意图

到了至正十五年(1355年),除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外,方国珍也算得上一支势力强大的义军。

此时有谋士劝他,以“千百之舟、数十万之众”主动出击,成就霸业。

然而他却拒绝了,认为朝廷虽无道,犹可以延岁月;豪杰虽并起,智均力敌”,“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斯吾志也”。

他的志向只是割据一方保境安民,等待明主出现。当然我们可以认为他没有远大志向,但不得不说相对于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的结局,最终他的选择是明智的。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方国珍以朱元璋势大,遣使纳款降服,但朱元璋认为他仍是“阴持两端”,只有虚言没有实际表示(没有完全依附归顺,更不进京面圣谢恩),警告他“福基于至诚,祸生于反覆,隗嚣、公孙述故辙可鉴。”

但方国珍此时可看不出朱元璋就是他所期待的“真人”、明主,不愿完全纳土归顺,还想着占据浙东,更想着和元朝和张士诚互为犄角,抗拒朱元璋。

最终朱元璋大军出动,部将纷纷投降,逃亡海上的方国珍不得不奉书乞降。朱元璋难得大度一回回信道:

“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催方国珍立刻进京。

方国珍只能进京,朱元璋接见他时说道:“若来得毋晚乎!”,责怪他来得有些晚了。责备归责备,朱元璋还是授他广西行省左丞,只领俸禄不用赴任。

洪武七年,方国珍在京师病逝。

和洪武朝那些被杀戮的功臣相比,方国珍无疑幸运很多。以至于清朝时《明史》,史官都有些不敢相信,“国珍首乱,反覆无信,然竟获良死。”

能在杀人如麻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安然死去,果然不愧是在各方势力之间是一个生存高手,不愧“海精”之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