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珍:決定你上限的除了能力,還有志向

文丨《那些年》曉婷


元末創業史,今天來講方國珍團隊。


方國珍,元末第一個扛起義旗的團隊首領;能力超群,征討張士誠七戰七捷的團隊首領;元順帝和朱元璋爭相拉攏的團隊首領;“志懷首鼠”創業失敗卻又能全身而退的團隊首領。


對於方國珍而言,創業失敗是因為胸無大志,但能夠善終也恰恰有賴於胸無大志。

逼上梁山


方國珍,台州黃岩人,家裡世代以海上販鹽為業。關於方國珍的外貌,史書特別記了一筆:身材高大,面色黝黑,體白如瓠,力賽奔馬。


方國珍:決定你上限的除了能力,還有志向


1348年,官府追捕一個海盜,方國珍的仇家便趁機誣告他通寇,一怒之下方國珍殺死仇家,和他三個兄弟方國璋、方國瑛、方國珉逃亡海上,聚眾數千人,打劫船隻,反抗朝廷。


元朝對方國珍的征討很像《西遊記》裡天庭對孫悟空的捉拿,派出一撥又一撥的天兵天將,都被孫猴子打得落花流水,於是換個神仙拿著高官厚祿來勸降。不知道是不是對元朝給的官不滿意,每次投降沒多久,方國珍就再次反叛,官府憚於用兵,只好一意進行招撫。直到任命他為海道漕運萬戶之職,方國珍這才真正投降。當時有一個人對官府的做法極其不滿,他認為方國珍是首逆,而且屢降屢叛,不可饒恕,但朝議時沒有聽從他的意見。此人就是江浙省元帥府都事劉伯溫,劉伯溫為此一怒之下辭官回家,後來歸於朱元璋帳下,成為明朝的開國元勳。


方國珍:決定你上限的除了能力,還有志向


方國珍授官之後,據有慶元、溫、臺之地,跟隨他的人日益增多。而元朝失去江、淮後,只得憑藉方國珍的船隻保障海運暢通,便又以官爵籠絡他,方國珍也由此一步步強大,更加不可控制。

胸無大志


1352年,元朝因治理黃河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時間群雄並起,天下大亂。當時李思齊、張思道號令關陝;陳友諒、明玉珍分有江、漢、荊、益;張士誠據淮、浙。方國珍亦有慶元、臺、溫三郡之地。身邊的謀士勸說他:“元數將及極,不待智者而後知。今豪傑並起,有分裂之勢,足下奮袂一呼,千百之舟、數十萬之眾可立而待。溯江而上則南北中絕擅饋運之粟;舟師四出則青徐遼海閩廣甌越可傳檄而定。審能行此,人心有所屬,而伯業可成也。”


方國珍回答:“君言誠是,然智謀之士不為禍始,不為福先,朝廷雖無道,猶可以延歲月;豪傑雖並起,智均力敵。然且莫適為主,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斯吾志也。願君勿復言。”

這位謀士看方國珍沒有胸懷天下的志向,於是辭別。


方國珍:決定你上限的除了能力,還有志向


方國珍抱著保境安民的心態,累官至江浙行中書參知政事。1356年,自行稱王的張士誠攻陷平江(今江蘇蘇州市),並把平江改為隆平府,作為自己的都城。平江城陷讓元朝大為緊張,急命方國珍出兵征討。這一戰讓世人再次看到方國珍的勇武。當時張士誠派了十位將軍統兵七萬防守在崑山。方國珍的舟師僅五萬,史料記載:“公戒其眾持葦蓆籍塗泥,冒矢石急奮。夾岸之兵以火箭亂射,公燎及須鬢,橫刀大呼而入,殺兩將軍及十餘人。軍大潰,若禽鳥散去。”


方國珍與部下追擊,出入陣中,所向披靡。七將軍溺死者萬計。


第二天又戰,七戰七捷,一直打到城下。張士誠被迫投降,方國珍這才停戰退兵。隨後朝廷以軍功授予方國珍節鉞以鎮浙東,官至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昆弟、子侄、賓客皆至大官。

左右搖擺


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方國珍看到朱元璋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與其下屬商量道:“江左號令嚴明,恐怕不能與他對抗。現在我們西邊有吳,南面有閩,都不好對付。不如暫且向朱元璋表示順從,以觀其變。”下屬覺得他說的在理。於是,方國珍派使者給朱元璋送信,並奉上黃金五十斤,白金五十斤,有花紋的絲織品一百匹。除了這些,方國珍甚至請求進獻溫、臺、慶元三郡,並派次子方關作為人質。朱元璋沒有接受人質,而是給予厚賜,將方關送回;同時任命方國珍為福建省平章事,其弟方國瑛為參知政事,方國珉為樞密分院僉事。


方國珍名義上奉獻三郡,實則心存二心。待朱元璋的使臣到達後,他就詐稱有病,自言年老不能稱職,只接受平章印章及誥命。朱元璋把他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便寫信告誡方國珍說:“我開始認為你是識時務的豪傑,這才命你專制一方。你卻居心叵測,派你兒子來探聽我的虛實,為了推卻所封官爵則自稱年老有病。歷來智者轉敗為功,賢者因禍成福,你好好想想吧。”收到這封信,方國珍竟然都沒拆開看。緊接著,朱元璋的第二封信又到了,這次的語氣更加嚴厲:“福基於至誠之心,禍生於反覆無常,隗囂、公孫述兩人就可作為前車之鑑。大軍一出,就不再是用空話可以解救的了。”方國珍趕緊派人去請罪,並進獻一匹黃金寶物裝飾的鞍馬,朱元璋沒有接受。


方國珍:決定你上限的除了能力,還有志向


當時方國珍年年修造海船,每年張士誠進奉元朝的十多萬石粟都靠著方國珍的“快遞公司”才能運到京城,元朝因此多次提升方國珍,直到命他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國公,分管慶元,方國珍也受之如故。然而隨著元朝形勢危急,再加上方國珍的大哥方國璋兵敗被殺,堂侄方明善丟了溫州,方國珍發現大事不妙了,連忙請求拜朱元璋為帶頭大哥,每年供奉白金三萬兩,並許諾待朱元璋攻下杭州後,馬上納土來降。


1367年,朱元璋攻克杭州後,方國珍派間諜借向朱元璋進獻之名,偵察對方力量,又屢次通好於擴廓帖木兒(王保保)及陳友定,企圖互為掎角。朱元璋獲悉之後大怒,派人送去書信,歷數他的十二條罪狀,又索取軍糧二十萬石。方國珍為此召集部屬商議,大家都認為不能順從。唯有一個名叫丘楠的爭辯道:“你們所言都不是方公之福啊。方公經營浙東十多年了,可總是遷延不決,猶豫再四,計不早定,這不是明智之舉。既然答應朱元璋投降,卻又反悔,這不是信義之道。如果現在你認罪請命,幸運的話你還能夠封個王。”


方國珍不聽勸告,只是日夜運送珍寶,修造船隻,為避走海上做準備。

全身而退


1367年九月,朱元璋攻克平江,拔掉張士誠,開始全力以赴對付方國珍。而此時,方國珍的戰鬥力早已不是十年前的七戰七捷了。在連續丟了台州、溫州之後,朱元璋大軍長驅直入抵達慶元,方國珍率部逃亡入海,又被追兵在盤嶼打敗,其部將相繼投降。無奈之下,方國珍派兒子奉表乞降。


這封降表言辭懇切,態度卑微:


“臣聽說天無所不蓋,地無所不載,王者體天法地,對人無所不容。臣長期以來蒙受主上的寬待之恩,不敢做出自絕於天地的事,因此一陳愚衷。臣本是庸才一個,遇上這多事之秋,起兵於海島,沒有父兄之力相助,又沒有帝制自為的野心。當主上率軍浩浩蕩蕩到達婺州時,愚臣馬上派兒子前去侍奉,就已經知道主上會有今天,我將如依日月之餘光,望雨露之餘潤。而主上推誠佈公,派我駐守鄉郡。臣遵奉條約,不敢妄生枝節。只因堂侄性情暴躁,偷偷挑起釁端,煩勞問罪之師,我心裡戰戰兢兢,因此派守軍出迎。然而最後還是飄浮入海,為什麼呢?孝子對於父親的責罰,如果是輕微的杖責便接受,如果是重杖的話便會逃避,臣的事情就與這種情況相類似。我想馬上自縛去朝廷請罪,又惟恐遭斧鉞之誅,假使天下後世不知道臣得罪你有多深,將會說主上之心不能容臣,這豈不會連累天地之大德嗎?”


方國珍:決定你上限的除了能力,還有志向

朱元璋看後,覺得方國珍可憐,便賜信說道:“你違揹我的告誡,不馬上收手歸命,反而流入海上,負恩實在太多。今天你已走投無路,又情詞懇切,我理當以你此誠為誠,不以前過為過,你不要自起疑心。”於是催促方國珍入朝拜見,當面責備他道:“你來得不是太晚了嗎?”方國珍頓首拜謝,授官廣西行省左丞,不過只享食祿而不上任,數年之後,死於京城。

對於方國珍的結局,《明史》在評價時似乎也覺得不可思議:“國珍首亂,反覆無信,然竟獲良死”。可是,誰又能知道他只享食祿而不上任的最後七年是怎樣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