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的中國股市又要重演15年動盪行情,誰能撫慰股民受傷的心?


內心的平和

很多人易怒,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人懷疑,經常把事情弄在內耗上,很多人人來瘋,人越多越開心,但是曲終人散,自己就會內心空虛的不得了;也有很多人是內心世界細膩,然後老是有種無病呻吟,落花傷懷,殘月愁眉的那種。

一個人感到幸福快樂無非就是兩種,一個是在外界尋找快樂,這樣子自己會很快樂;另一個是自己讓自己變得快樂,發自內心的平和,安詳感,才是最終的內心變得強大的寫照。因此,你去看慈祥的老人,和有智慧的長者,都具備這樣“心如止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覺。

因為只有這樣的時候,你就不會被外界的所有事情所幹擾到,去專注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外界的所有無關信息,都會被你有意識的過濾掉。

控制自己的情緒

相信有很多人,很容易被外界的無關緊要的事情所左右這自己的情緒,隨著外界開心,自己開心,外界發生了不好的事情,自己也會很憤怒以至於吃不好睡不好,影響自己的工作學習,或者乾脆打亂掉了自己的目標方向。

我個人的建議和經驗總結:就是分清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別人的事情,哪些是老天的事情,別人這麼做,是別人的事情,你自己控制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至於老天如何,那是老天的事情,他要颳風下雨,這是它的事情,不要因為外界事物的變化而干擾自己的情緒。這樣子會很弱的。為什麼要讓大家這麼做,是因為我們的能量,精力,腦力,都是很有限的,不要為了這些對你目標毫無意義的事情去關注,去重視,去生氣,反而最後沒了心情去做自己的重要事情。因為消極情緒會消耗掉你90%的精神能量。

比如媽媽說:“都是因為你成績不好,讓媽媽很生氣!”那麼這位媽媽的情緒鑰匙,放在了孩子的成績上面,孩子的成績要是不好,媽媽就會很生氣。

比如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你勃然大怒,然後罵對方,結果吵著吵著就打起來了。因為你覺得這是別人的錯,因為我的情緒是別人控制的,別人對我好了,我才會情緒好,別人影響我情緒了,我就要勃然大怒。

我在想:為什麼要把自己內心情緒的控制鑰匙,給別人呢

?別人對你好了,你就會很開心,別人對你不好,你就會傷心一整天。你就想一個被控制的人一樣,人家要你笑,你就會笑;人家要你哭你就哭。為什麼,自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為什麼要因為別人的錯誤,來影響我的情緒呢

所以我看到過這樣子一句話,一下子點撥到了我,很可惜原話我找不到了,只能說一下大致意思:你就是整個世界,整個世界就是你,而外在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潛意識投影。你內心世界和這個外在世界如何的互動,哪個外在世界就會和你如何的互動。所以凡事想開一點,又何必因為別人的關係而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呢?

用內心世界控制外在世界

美國有對孿生兄弟出生於貧困家庭,媽媽是酒鬼,爸爸是賭徒,所以他們家非常貧窮,後來兩兄弟長大後,弟弟無惡不作,進了監獄。

記者採訪弟弟,弟弟說:“都是我父母害的,都是父母的錯,我到現在這個地步,都怪父母不好”。

記者又去採訪哥哥,哥哥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記者採訪哥哥的時候,哥哥說:“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我的父母”。

同樣是一個悲慘的家庭,為什麼弟弟會淪為賭徒,哥哥會變成企業家,因為決定命運的不是外在世界,而是你的內在世界。

因此,我相信我們能夠遇到自己的長輩,親戚,或者遇上那些快退休的文革時代的人,或者是下崗潮的人,他們總是牢騷滿地,怨聲漫天,總之自己的苦難歲月都是社會害的,所有的錯誤都是別人的,自己最可憐,才會活到現在這個不如意的狀態,之類的抱怨話數不勝數。其根源就是內心的渴求和現實不一致,他們不能正視困難,不能面對自己,不能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且糾正掉這些不足,反而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到別人那邊,覺得自己很可憐,是受害者。你遇上了一些社會上的不公,你被社會磨光了稜角,撞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你還會不會說:這是別人的錯,不是我的錯?

那麼試想一下:我們現在13億人口,大家財富均分一下,大家都共富,讓那些老是抱怨社會對待他如何的不公,自己有事如何的悲慘的人。和別人擁有同樣的錢,然後再看10年後,20年後,再來看看大家的變化,你就能夠發現,是窮人的,還是窮人,是富人的,終究還是富人。因為你的內心世界就是一個窮人思維,你怎麼能夠變得富有?不要讓你的心態是你自己成為一個失敗者的心態,成功是那些抱有積極心態的人所取得的。

決定自己命運的,不是外在世界,而是你的內心。


炒股是預測未來的遊戲,測對了就是贏家,測錯了就是輸家。

股票就是這麼簡單。把大到國際局勢,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小到資金管理,交易紀律等等濃縮為一個又一個的賭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信的就是賭徒下的賭注。

股票世界也是這樣,如果說到宏觀分析,什麼行業發展,這個純粹就是一種預測,講道理再多,分析再多,如果測錯了,那麼就全盤皆輸了,就算你說的天花亂墜也是枉然,不然的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在股市上一敗塗地了,在這個行業,能說會道沒有啥用,要的就是賺錢,要的就是盈利。

炒股無非就是買和賣,盈虧就在一鍵之間。

大家投資炒股都是必須經過一個過程的,買和賣,這個看起來簡單易懂,但其實這個買和賣往往簡單中帶難!這個買賣對於炒股者來說是決定一隻票賺不賺錢的關鍵所在;買高了被套概率大,賣低了比別人賺的少;炒股中很多人虧錢也是在這裡不會買和不會賣,很多人問股票怎麼買,買在哪裡?股票該什麼時候賣,該什麼時候賣?該什麼時候買賣成了很多股票的大問題,也是決定股市盈虧的關鍵時刻。

盈虧就在一鍵之間

炒股當你決定要買進或者賣出的那一刻確認的時候將決定你炒股是盈虧的結果。理由你看好一隻票,準備掛單買入,也就是當你掛完到提交時候的那一確認鍵,將絕對你買進去是虧還是賺;當你不看好這票時候,決定要賣出的時候,提交賣單確認鍵的那一刻確認鍵,將決定你賣出是止盈還是止損的結果。

用一句話:“炒股是一場挑戰自我的戰爭,股市就是挑戰人性的戰場。”

人人都說炒股進入門檻低,事實上門檻比任何行業都高几個數量級。股市涉及面及非常廣,大到國際國內,時事政治,金融經濟,小到外匯,期指,財務,甚至心理行為學。

如果從A股市場高峰時期一億多的股民來看的確是很低,只要手上那麼幾個零錢就可以進入。

那什麼又說股市是一場自我挑戰的戰爭?原因有幾點;

第一點:挑戰自我的學習能力。不懂的甚至不感興趣的都得強迫自己去學去看,哪怕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

第二點:挑戰自我的心理承受力。很多時候股民虧都是因為無法面對個股出現下跌,哪怕一丁點就匆忙割肉。

第三點:挑戰自我控制貪慾的能力。看見個股拉漲就失去理智匆忙追殺而挨套,獲利不捨得賣出而狗咬尿泡空歡喜。

第四點:挑戰自我知行合一的能力。很多時候明知大勢已去卻心存僥倖,明知還沒止跌卻匆忙介入,明知反彈在即卻偏偏死在了黎明前。


炒股第一難在看盤,第二難在情緒的波動:

市場品種繁多,需要耗費腦力篩選,分析清楚主力意圖的難度也大,很多盤面現象是並不符合邏輯的,想破譯莊家操盤手誘空誘多的手法,光憑技術分析和各類消息來對付是不夠的,主力反技術操作並利用假消息誘空誘多時時發生,使人防不勝防,市場的波動上漲首先是由主力配合各類政策導向來調控的,甚至是某一個集團同時在操縱引導幾個板塊甚至整個市場,難度如此之大,造成的投資失誤當然是常事。

投機行業的困難不是在於一兩次的盈利有多麼艱難,而是在於如何保住資本的前提下穩步前進。 當你好容易抓住一次絕佳的投資機會,獲取了50%的利潤之後,只要虧損30%就又回到了從前的水平。 每一次的成功都只會使你邁出一小步,但是每一次失敗都會使你向後倒退一大步。 這就造成了一個不公平的事實,但是隻要你選擇這一行業,你就要無條件的接受這種不平等。所以不論任何時候,你必須要小心翼翼,因為任何的驕傲自大,都會造成你的疏忽大意,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有驕傲自大的情緒。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總在不停的犯著錯誤,沒有人是永遠正確的,成功者在小事上也許會犯錯。但是在關鍵問題上總是小心謹慎。正是因為他們有著這種清醒的認識,所以當他們犯錯誤時。他們總是有迅速糾正的能力。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驕傲卻會像麻醉品一樣使你麻痺大意,當你真正的深刻明白這個道理時,就不敢驕傲自大了。

對,不要告訴我你賺了多少,關鍵是下跌過程中,你能否把利潤牢牢的放進口袋裡。 中國股市歷來急漲慢跌,能生存到現在,風險意識永遠必須放在第一位。在證券市場裡面參與投資活動,只有“ 賺錢才是硬道理 ” 。

追求的買點,絕對不是什麼支撐點或是突破高點後加倉。 那些技術分析在實戰中已經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人人都知道跌破支撐點要止損,創出新高可以加倉,而現在這樣的操作結果,就是止損後被人震出局,創出新高後被高位套牢,因為莊家就利用了你們這樣的心理。市場總是最好的證明,不能適應市場變化的,也將成為市場的犧牲品。 我們要求的買點就是買進就升,賣點就是賣出就跌。一個人要想在股市中長期獲利,必須要有自己的投資理念 ,別人的東西再好,知道的人多了,那也就是垃圾了。所以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技術分析已經不錯了,結果讓你虧損的就是那些所謂的技術分析。因為那些眾所周知的技巧,已經被市場淘汰。


MACD,形態與時間:

從K線形態上看,一個標準的頂部,應當是頭肩頂形態,分別形成A、B、C三個高點。其中B點最高,A和C都低於B點。而所對應的MACD指標,應當是A點最高,B點其次,C點最低。這樣B高點就是個背離點,而C點則是我們常說的二B點。這裡A點所對應的MACD高點,前面還可能有一兩個更高點,這就是MACD多次頂背離。不過一旦MACD有二到三次背離,同時時間上的錯過較多,就有可能不再有明顯高位的二B點產生,因為下跌動能積攢太足,就有可能直接產生暴跌,就象大盤2245點之後周線上是已經多次背離,而5178這個高點就是時空超越過多。

再比如大盤是暴漲上去的,頂部沒有產生較大級別(日線以上)的背離結構,這樣開始下跌後,十有八九會有二B點(也就是次高點)產生,讓你逃命。比如周線上的3478點,就只有二B點。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一個標準的頂部,是在最高點處形成頂背離,而左右各有一個次高點,構成一個標準的頭肩頂形成。但實際形成的頂部,則有可能只有頭肩頂的左部或右部半個形態。即只有背離點,或只有二B點(M頭就可視為是這樣的頂部)。

所以在重要的大級別時間點,最好也是空間阻力位附近,如果出現頂背離,能讓我們更早逃頂,但是如果沒有頂背離,就會出現二B點後,能逃頂。出現V型頂底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即使V型頂底,在更小週期中,也一定會有頂部信號,從而出現纏論中所講的,小級別背馳引發大級別轉折。而根據短週期時間的判斷,背離點和二B點,都是比較容易找到的。所以在標準的頂部,我們有三個左側的逃頂機會,即ABC三個高點。一個右側逃頂機會,即跌破頭肩頂頸線時。按確定性的強弱,分別是右側賣點最高,其實為C點和B點,A點的確定性最差。但是太多不會操作的人,卻總想在A點逃頂或抄底,結果最後發現,自己總是在半山腰上出現被套或踏空。

結合次序短週期,做為C點的二B點,是最容易把握的,因為這裡基本上肯定會是時間點,如果這裡不能創新高,並且出現五分或十五分鐘級別的頂結構,同時這裡處於大級別時間點附近,成為下跌真正開始的可能非常大,並且這個高點的價值也最高,一是相對倍置很高,二是錯過了這裡,就可能再無好的逃頂機會。3478點時,當時因為技術並不很成熟,所以並沒有特別強調那個時間點的重要,但其後的3361點,我是特別寫了一篇“寫給中長期投資者”,告訴大家大盤進入熊市的可能極大。而如果最高點處產生高強度或多次頂背離,就可能沒有二B點,這樣A點最高點,就特別珍貴。比如5178點,萬一也被錯過,那跌破脛線,就是最後的逃命機會。而5月29日的低點,差不多同時是上漲生命線,日線布林下軌,黃金分割位幾個重要位置的共振位,出現二次跌破時,中長線資金必須清倉。當然我們一般用不著這麼低的地方賣出,因為按時空平衡系統,6月15日已經賣出最後一批。

MACD的循環規律:

這裡的循環,是指MACD在頂背離和底背離之間的運行規律,也包括各級別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般我們注重的級別是5、15、60、日、周、月。三十分鐘級別不是不重要,只是時間比例不對,從月一直到五分鐘,本級別和上下級別基本是差四倍左右,比如一月有四周,一週五天,一天四小時,一小時四個十五分。但三十分和上下都只是兩倍關係。

一般MACD循環的完整過程是:

1上漲過零軸,

2、死叉,

3、再金叉後進入同步上漲(所謂同步上漲,是指指數或價格創新高,MACD指標也創新高,MACD慢線高過前面死叉點,才能保證如果此時馬上死叉,這個死叉點肯定會高於前面的死叉點,實際運用中,因為有時K線已經開始下跌了,但MACD慢線因為滯後,還會繼續上升,所以此時可用模擬K線輔助判斷),

4、到達最高點後死叉(這其間有可能出現多次死叉,但小調後仍然主升,並且最後的MACD高點,不是價格或指數的最高點),

5、金叉後再漲到達頂背離點(特殊情況這個過程會有多次重複,但一般最多三到四次)6、最後一個死叉(此時指數或價格的最高點已經產生)之後,進入真正下跌。

7、反彈金叉。

8、再死叉後進入同步下跌(如果進入熊市,這個階段也可能多次金叉再死叉)。

9、到達最低點後金叉(同樣,這裡也不是指數或價格的最低點)。

10、金叉後再跌到達底背離點(此步相當於上漲的第5步,可能多次重複)。

11、最後一個金叉(此時最低點已經產生)後進入真正上漲。

在一個上漲的過程中,即從市場真正見底後,MACD可能會有多次因調整而死叉,比如日線進入上漲後,其次級別的60分鐘線,會多次出現高位死叉,而死叉後,可能調整結束的位置有三個:

(1)、死叉點到零軸的二分之一之上,(2)、超過二分之一位接近零軸,(3)、零軸之下。

在(1)的位置,如果此時日線紅柱還要加長,60分鐘下跌的速度較緩,死叉後快慢兩線不但緩慢下跌,並且兩線距離始終較近,紅毛縮短的速度也不快。十五分鐘還沒有下零軸,就做了兩個V形底,並且量開始放出,這是最強勢的表現,一旦出現可以大膽進貨。當然有時特別強勢時,只在0軸下做一個強力大型V底,一般情況下會是兩天三個V型底,在第二個底出現時,可靠性更高,如果第三個底出現在零軸之上,可靠性最強。

在(2)的位置,十五分鐘就必須做兩到三個底,第三個底大概率是最後一個底,如果在0軸之上,為最佳。

這兩個位置都是產生六十分鐘二次買點的位置。

一旦六十分鐘到達0軸以下,說明行情有走弱危險,這樣於買入,必須十五分鐘出現兩次標準底背離,甚至是三金叉放量才可以買入。

根據MACD循環理論,我們可以操作的位置有如下幾個:

第一、抄大底:顯然是第11步位置的前後,這裡一般同時會有大級別時間點和空間支撐位相配合,這裡可視為一個區域,即從第二個底背離一直到最低點出現後的第二個金叉(或假死叉)出現後,都屬於這個範圍。而成功抄大底的關鍵技術要點,就是背離後出現三金叉首次放量。這個持有過程,理論上是從第11步,經過第1步,直到第6步。

第二、賺錢最快階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升段,或者說是第3階段。

其實個股和大盤會有不同,很多個股在大盤見底,甚至還處在下跌末端時,就進入了第3步主升段了。而在大盤主升段中,個股也是此起彼伏,輪流進入主升段。所以在大盤進入下跌末端以後,找到個股進入第3步的啟動點,是賺錢最快的方法。在大盤的主升段,只要個股出現上漲乏力情況,就及時出掉,換買剛進入第3步的個股,也就是抓龍頭。這是最為暴利的操作手法。那個去年大盤從兩千漲到五千,只漲了一倍半,他卻賺了二十倍的人,其方法其實與此不謀而合。所以說進入同步上升之後,是利潤最為豐厚的階段。

而同時兼顧安全性和暴利性的,就是二次買點(比如六十分鐘的)。其核心是在主升段,利用回調結束,新一波主升馬上開始時的相對低點買入,這基本不用擔心追高後馬上進入調整,但是一旦判斷準確,馬上進入新一波上漲,漲停很可能出現,這也是比較暴利的。並且相比於做同步上升,二次買點也相對容易把握一些,至於一些技術細節,比如個股K線,量比的要求,操作時間,操作過程,具體的買賣點,及練習方法等在文交所次序律動群裡,HAM已經做過比較詳細的講解,這裡就不細說了。而象一般六十分鐘二次買點的高速為五到七天,強勢的六十分鐘二次買點調整幅度不超過百分之十五,日線的不超過百分二十三這樣的規律性東西,在於自己的總結。同步上升和六十分鐘二次買點用好了,抓漲停如探取物,我想這些天在文交所群,很多人已經體會到這一點。

從第6步到第11步,中長線投資者,可以馬上南山,刀槍入庫,錢存在銀行。只有短線者,才可以找些確定性的反彈機會操作。並且這個階段同步上或及六十分鐘二次買點的方法,已經不太適合操作。只有配合時空平衡系統,在大盤有可能上漲時,才可能有確定性稍好的操作反彈的機會。

各級別MACD有如下相互制約的關係:

次級別(比如小時)不背離(也沒有產生二B點),則本級別(比如日線)不會死叉。本級別不死叉,則次級別不下零軸。本級別死叉帶量,則次級別必下零軸。把握好這些關係,可以成為判斷走向的重要依據。

MACD可以和時空平衡系統可以進行很好的互補:首先,時空平衡系統能更好地把握大盤走向,兩者配合能提高判斷的確定性和正確率。並且時空平衡系統可以更精確,有時到點和分鐘。而MACD,可以更準確地處理個股和大盤在運行節奏上的不同,當個股與大盤節奏不同時,可以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也就是說,在大盤微跌或橫盤時,運行MACD也可以對一些個股強勢股進行操作。而在大盤進入主升時,運用MACD,可以更好地把握個股的啟動點,抓漲停,從而較大限度地實現收益最大化。

要用MACD進行小級別操作,無疑更適合股指期貨這樣可真正T+0的市場,特別當市場已經進入下跌通道時,T+1且只能做多的市場,所受的限制就很大了,因為隨時可能因大盤的影響,而出現意外下跌,但你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不能賣出,這樣受大盤影響較小,又可T+0,資金一萬以下也可以操作的南京文交所,確是另一條渠的可充分利用MACD技術優勢的市場。只要成功率夠高,就算能保證平均每天百分之一的淨收益,利用複利優勢,一年下來也可以達到七倍以上。而大勢走好,這個市場也同樣不會比股票市差。特別是週六也可以學習和交易,更是其獨有的優勢。


思路決定出路,心態決定姿態,腦袋決定口袋!我們管做好任何事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理念!

1 、成為“有錢人”,第一步就得先“有錢”

一個擁有1000萬元存款的小富翁,只要把錢以年息4%放定存,一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40萬元。月薪3萬元的小上班族,就算不吃不喝辛勤工作一整年,也存不足這個金額。

這還只是最不會賺錢的富翁,倘若和巴菲特一樣,把錢用來投資每年平均報酬率為30%的工具,幾乎每隔3年存款就會增加1倍。富者越富,一般人更是望塵莫及。

“要成為有錢人就必須先有錢”,這句話聽起來矛盾,卻指出了窮人最難以下嚥的事實: 假如你對於增加收入束手無策,假如你明知道收入有限卻任由支出增加,假如你不從收入與支出之間擠出儲蓄,並且持續拉大收入與支出的距離,你成為富翁的機會微乎其微。

那如果想成為“有錢人”,又沒有那麼“有錢”,該如何是好?積累財富屬於必備動作,而另一件必須作的事情就是:增加錢累積的速度:找到一項不錯的投資,能兩倍於市場均值。

2、負債有益

中國人覺得,欠著錢過日子,心裡總是有負擔的,但不欠債的生活只有這樣的可能:掙多少錢就只能過多少錢的日子;把收入都用於生活、消費,沒錢投資,錯失取得高額回報率的機會,永遠為生活奔忙。

為什麼不想想,負債和投資其實是夥伴呢?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適度負債,釋放一部分現金,利用投資的回報率抵消負債的利息,負債不但沒壓力,還會因為進行了合理投資而變得“引人入勝”。

做投資決策時,要意識到,當投資收益率高於貸款利息率時,負債是利用別人的錢賺錢。

3、不要讓你和你的錢之間隔著別人

你和你自己的錢有多遠的距離,很多人都會反問:難道不是步行去ATM的腳程嗎?

當然!但短短這條路上也有不少人要收過路費,他們可能是你最信賴的理財顧問們。收費標準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站在你和你的錢之間。

在你和你的錢之間,你要支付的費用 NOTICE: (數據因為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服務而變動,僅供參考)

保險業務員 20%-60%/ 每個單

股票經紀 0.27%/ 每筆交易

基金客戶經理 1.5%

理財顧問 800-10000/ 年

操盤手 20% 以上的利潤

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去應付這些問題,完全可以想些法子繞過他們,比如,網上申購,否則,還是和阻隔你和你的錢之間的人成為朋友吧。

4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把你的財產看成是一筐子雞蛋,把它們放在不同的地方:萬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籃,你至少不會全部都損失。”這是經典的雞蛋籃子論述,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雞蛋必須放在不同籃子的主要目的是,使你的投資分佈在彼此相關性低的資產類別上,以減少總體收益所面臨的風險。

但實際上,分散投資除了在面臨系統性風險時難以規避資產縮水,另一個不足在於,這種投資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產組合的利潤提升能力。

所以,這個寓言只是告訴你:如果你只是希望冒最小的險拿到最大的收益,那麼,多放幾個籃子吧——這種方法適合穩健的你!但如果你對這個大機會絕對自信,並致力於大撈一筆,那碎雞蛋也不會讓你難受。

5 、賺大錢的唯一途徑就是少冒險

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理論的怪圈。常識教我們:一份風險一份回報。利潤和損失是相關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要想得到賺1000元的機會,你就必須承受失去1000元的風險。

大多數人對風險都表現了一種消極的態度,也就是“我最好什麼也不做,因為我有可能賠錢”。但如果什麼都不做,你又如何賺到大錢呢?

那麼,風險是什麼?有風險是因為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1992年,當索羅斯用100億美元的槓桿做空英鎊時,他是在冒險嗎?對我們來說,他是在冒險。我們容易根據自己的尺度來判斷他的風險水平,或者認為他的風險是絕對的。但索羅斯知道他在做什麼。他相信風險水平是完全可管理的,他已經算出,即便虧損,損失也不會超過4%,“因為其中的風險真的非常小”。

我們普通人肯定不可能像索羅斯一樣,對投資風險有如此精當的估計。這意味著我們如果不能控制風險就不進行投資了麼?換一個方式,我們可以在通往投資的流程上控制風險,比如,找一個可靠的顧問或者基金,把對投資的模糊認識轉移到對人的把控上,委託他們去尋找低風險的機會,同樣是對這條鐵律的活學活用。

6、只按自己的方式做投資

投資之初,該聽誰的,不聽誰的?這是個問題。

一位名位羅傑斯的投資大師說——“我總是發現自己埋頭苦讀很有用處。我發現,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圖,而不是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

100個人有100種投資理念,如果每個投資分析師的話都可能對你產生影響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誰說的也別信,靠自己做決斷。

按自己的方式投資的好處就是,你不必承擔別人的不確定性風險,也不用為不多的盈利支付不值那麼多錢的諮詢費用。你的分析師如果確信無疑的話,他會自己操作去賺那筆錢,而不是建議你買入。

投資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叫作道聽途說。每個人都希望聽別人建議或內幕消息,道聽途說的決策賠了又不捨得賣,就會去研究,很自然的傾向就是去看圖,於是進入了第二階段,叫作看圖識字。看圖識字的時候經常會恍然大悟,於是第三個境界就是相信自己。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相信別人永遠是半信半疑,相信自己卻可能堅信不疑。


思路決定出路,心態決定姿態,腦袋決定口袋!我們管做好任何事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理念!

荒誕的中國股市又要重演15年動盪行情,誰能撫慰股民受傷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