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丨從喜歡讀書的外賣員談談讀書的無用之用

近日,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落下帷幕,來自杭州的外賣小哥雷海為戰勝北大碩士彭敏,獲得了總冠軍。

世界讀書日丨從喜歡讀書的外賣員談談讀書的無用之用

《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冠軍雷海為

他的獲獎感言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雷海為並非少年天才,也不是詩酒文人,他是一位普通的外賣小哥,但他卻真實地活在了自己喜愛的詩歌中。與詩結緣的機會純屬偶然,雷海為在書店裡看到一本詩詞書,出於喜歡,他便背下其中幾首名篇,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從書店看書,到自己買書。雷海為在工作空餘時間,拿出口袋本詩詞書,默默記在心中。這種堅持使得他走到《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也幫助他奪得了大賽冠軍。而在他獲得冠軍後,卻仍舊有不少人在明朝暗諷:

世界讀書日丨從喜歡讀書的外賣員談談讀書的無用之用

(網絡截圖)

在第二十三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從雷海為的經歷說起,小黑板與你共同探討:讀書真的無用嗎?

不,讀書是有用的

1.開拓視野 擁有多元化眼光

隨著閱讀書目的增加,人們所能接觸的知識也就越來越大。從前的愚昧,在閱讀書目增加時便暴露在自己眼前。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人類方能知道自身的渺小。

讀書,你能知道一氧化二氫是水,不再被朋友圈爆款洗腦文所矇騙;讀書,你可以知道算命先生與星座大師都是心理學專家,善於捕捉你的一顰一笑;讀書,讓你知道不管是可怕的癌症還是美好的愛情,它們如何出現又如何產生。你知道我們生活在被物質決定的世界中,也知道每件事的發生都具有概率。你能看破那些嚇人的言論,也不會被其左右,你知道,無論是人自己還是人吃的食物,都是經過幾百萬年的自然選擇與進化而來的,世間萬物,眾生平等

。送外賣的工作與讀書並不矛盾,職業只能體現社會的不同分工,而無法完全展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2.促進思維開發

有人覺得,讀書是文科生的事情,理科生就好好盯著技術就行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理科生一樣需要讀書。但與文科的體驗不同,理科生的讀書更多的是追求邏輯思維的訓練,科研與專業的思維源於大量閱讀文獻、書籍之後的自我啟發。這種啟發可能不限於自身專業,甚至還有其他看似無關的事物。譬如一個做化學實驗的研究者在閱讀大量文獻後成了化學儀器的維修專家,一旦發生實驗事故便能果斷地進行處理。

讀書會在人的腦海中形成知識印象,通過讀書,人們能彌補自身的不足。藉助他人的智慧體驗,獲得無法憑藉一己之力達到的知識。書讀得越深入,便越能掩蓋自身智力的不足。一個量子物理學博士,在常人看來或許掌握的不切實際的數學算法,但他在讀書過程中獲取的思維方式,能夠讓他輕易擔任某個新技術研發公司的專家。當然,讀書仍需講究方法:並不是所謂讀得多就讀得好,只有在加以理解的基礎上閱讀,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識的精髓

。愛因斯坦11歲時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可以說,他在科學上的啟蒙恰恰是從讀書開始。

愛因斯坦

3.少走彎路 間接體驗人生

正如前文所說,讀書可以獲取自己沒有的人生體驗。這些從讀書中積累的閱歷,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為成熟。

對於還未邁入社會,在求學高峰上艱難攀登的中學生而言,讀書便是一個人職業準備期的探索。閱歷越豐富,將來的職業選擇方向便越多,未來也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不管是將來的從業心態,還是工作技巧,為人處世的經驗等方面,都是讀書帶來的可能性。因為讀書是個體對於環境的內化和順應的過程,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主動改變自己,更好地適應環境,達成最終的目標。

新中國的締造者毛主席便有極為良好的閱讀習慣,不管是當初做圖書館員,還是成為了共和國主席,他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槓、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正因為讀書的良好習慣,才使得他在困難時期堅守自己的見解,最終帶領全國人民走出積貧積弱的時代。

利用圖書館藏書可以讓一個人最經濟地擴大閱讀量

4.讓閱讀走進你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雖說眾生平等,但也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能心靈相通。嚮往安逸的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有的人願意冒險攀登雪山?不愛閱讀的人可能也不能體會,為什麼沉悶地看書也有人會覺得很有意思?讀書比爬山、踢球、唱歌等活動更妙的地方在於,僅僅通過讀書這一件事,就能獲得別人親歷才能有的體驗。

我們可以通過讀書,想象出在雪山的感覺,在荒野的感覺,在大海航行的感覺,在森林狩獵的感覺。聽音樂、踢足球、讀書……這些都是人們有樂趣的生活方式。而通過讀書,你能獲得成功者的體驗,也能經受失敗者的苦楚。人的生命在自然界中極其短暫,而唯有讀書,能讓有限的生命釋放出無限的體驗,在他人經驗中自我成長,最終攀上人生高峰。這樣的生活方式,豈能不好好享受呢?

那,讀書真那麼有用嗎?不是,讀書又是無用的。

1.較之經濟效益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提升

讀書不會迅速帶來可見的經濟效益,這是真的。讀《百萬英鎊》我們可以想象主人公一夜暴富的心情,跟著主人公見證不同人在百萬英鎊面前的種種醜態,卻不會再現實中獲得一張屬於自己的“百萬英鎊”。

有人覺得,花時間讀書,還不如玩遊戲,或者是去打零工——他們是能夠看得見的精神享受或財富獎勵,讀書需要時間去消化,以便讓讀書獲得的精神轉變成自身的一部分。從這一角度來看,讀書不能帶來明顯客觀的財富利益,它是無用的。而在自我精神與價值肯定方面,讀書又能帶來看不見的財富,它是有用的。三國時期的呂蒙,作為武官,毫無涵養,直到他開始讀書,才被孫權誇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世界讀書日丨從喜歡讀書的外賣員談談讀書的無用之用

三國紛爭,武將戎甲沙場,文官運籌帷幄

2.讀書只是階梯,人只能沿著其向上攀登

正如許多人質疑詩詞大賽冠軍雷海為一樣,他們認為,讀書不能帶來職業上的效益,與之花費時間讀無用之書,還不如多重複職業鍛鍊,累積經驗,最終實現職業上的提升。但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機械性的工作最終將會淘汰。

讀書是人類制勝機器人的終極法寶,讀書看似與職業無關,獲得詩詞大賽冠軍仍然會去送外賣,這在很多人眼裡的無用只能顯露一個人目光的狹隘。明末清初大學者顧炎武便是如此,他一生輾轉,屢試不中,卻仍然抱著他一堆無用之書,做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老年最終成為大學問家,留下文化瑰寶。讀書是一項長跑比賽,不怕一時的無用,只怕一世的慵懶。

世界讀書日丨從喜歡讀書的外賣員談談讀書的無用之用

顧炎武先生畫像

3.只提供思考方法而非解決方案

很多人認為,讀書無法與時俱進,所學知識都是紙上談兵。在變幻莫測的現實面前,讀書只能成為別人的笑談,甚至將一個人與現實分隔開。這樣的想法,恰恰沒能把握讀書的核心。

正如魯迅講究的讀書方法一樣,他認為讀書不只是觀看其內容,還應有自己的思考,這才能達到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的好處。對於較難懂的必讀書,他的看法是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他還提倡在“泛覽”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愛的書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張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與實踐相結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魯迅先生不僅從讀書中找到應對現實問題的思考方法,還將自己所思所想著作成書,以便讓更多的人通過讀書擁有不同的體驗。也許書的文字是死的,但人的思想卻是活的。因而,讀書又是無用之用,是比現實還高一維度的“有用”。

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讀書,不妨看看《世界讀書日丨定製一份自己的書單,讓閱讀無處不在

》,在第二十三個世界讀書日到來的這一天,不管是已經深入職場的家長,還是正在上學的學生,都可以拿起手中的書本,定製一份屬於自己的年度閱讀計劃。來日回首時,你或許會發現不一樣的讀書收穫。

雷海為《中國詩詞大會》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s0622dzzebi.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