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为什么没能拯救苏联?

Nelson5193


  • 苏联解体——“青山遮不住,逝者如斯夫”!
  • 二十世纪,发生过很多震惊世界的大事件,诸如,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全球统治者——英国老牌帝国主义虽然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仍保持了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地位,但其经济、军事实力已严重倒退,事实上英国再也不可能像一战前那样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国”世界政治、军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实亡。二次世界大战诞生了美苏争霸、东西方阵营对抗的冷战格局……那么,第三次大事件又是什么?那就是世界两极美苏中的一极苏联解体,可以这么说,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不仅是是二十世纪世界三大事件之一,而且比前两次“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前两次是通过世界大战牺牲几千万人生命换取的世界格局,而第三次,则是西方“颜色革命”式的“和平演变”和叶利钦兵不血刃”式的“政变”、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妥协让苏联解体,从而实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单级世界的梦想。


  • 那么,那么强大的苏联帝国又是如何解体的呢?“华约”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又是如何轰然倒塌的呢?
  • 首先,“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是始作俑者;叶利钦则是亲自解体苏联的实施者。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和口号,帮助叶利钦掩盖了他激进改革的西化本质。叶利钦由反特权、反腐败、反独裁到反对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否定苏共,虽然在他的世界观和政治思想上已根深蒂固,但其本质通常都掩盖在他一贯的偏激、激进的口号中,诸如,他鼓吹公开性、民主化、多党制,鼓吹民族主权、市场经济、私有化等主张……这些口号在1980年代末期的俄罗斯,颇具吸引力。叶利钦曾说:“70年来,一些重大问题我们并没有解决,如人民吃饭穿衣、公共福利设施、社会问题……改革三年来没有解决任何一个让人感觉得到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没有取得革命性的变革”……这种隐蔽性、欺骗性,的确蒙蔽了不少苏联人,甚至苏共党员和干部,致使其在1990年5月,轻而易举地实现竞选俄联邦苏维埃主席的野心。尽管戈尔巴乔夫已察觉其反“社会主义’’之企图,但他并没有遏制,而只轻描淡写地说叶利钦在讲话中从没提“社会主义”这个词;叶利钦辩解说:“单有社会主义这个词是不够的,我所希望的是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1991年2月,戈尔巴乔夫曾点名叶利钦和波波夫,说他们“否定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社会资本主义化”,是“典型的右翼反对派”;但戈尔巴乔夫并没依靠苏共党组织与他们开展斗争,而是“邀请他们合作”,希望“不要两军对垒”;戈尔巴乔夫的妥协,帮助促成叶利钦民主派迅速崛起和夺权。这正是表明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机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要害所在,也是叶利钦民主派得以崛起、苏联解体、苏共溃亡的主要原因所在。
  • 1990年6月,叶利钦接过亚夫林斯基的“500天计划”,作为“稳定形势改善生活的纲领”,期望“两年稳定形势,第三年生活好起来”。叶利钦的市场化、私有化,其实就是根本改变社会制度。戈尔巴乔夫竟然认为“它很好”,要共同实施这一计划。1991年6月25日,戈尔巴乔夫主持召开“非国有化”和“私有化”会议。7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私有化法》,要求次年底应有一半工业企业脱离国家控制。私有化这时已经成为官方政策,而戈尔巴乔夫仍然在举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旗帜。所以,叶利钦的纲领并未使一般人觉得有什么特别危险和错误。1991年苏联举行公投,76%人支持保持苏联政体。军队为维护苏联统一发生“8.19”政变,身为莫斯科领导人叶利钦亲自站在坦克上,指责军队并称其为“叛乱”,并保证苏联政体统一;此时戈尔巴乔夫正在外高加索风景秀丽地方度假。叶利钦开始迅速掌权:1991年12月,画风突变,在戈尔巴乔夫不知情情况下,叶利钦伙同白俄罗斯、乌克兰等三国达成协议,并率先宣布“俄罗斯”独立;就这样,俄罗斯诞生,苏联正式解体。 所以说,苏联解体,真正应了中国俗话——“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 其次,外因在于“颜色革命”式的“和平演变”发挥了作用。
  • 二战后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以及西方,在世界事务中,都要看苏联眼色,“华约”作为军事组织,更是针对“北约”,对抗西方,是美国真正“梦魇”。瓦解苏联,解体华约,让美国以及西方国家,日思夜想、梦寐以求。 然而, 苏联太过强大,军事打击不现实,美国想出了个“颜色革命”套路——“和平演变”。之前,发生在苏联的“和平演变”是首次,在苏联人们看来,根本也没有什么警惕;之后发生在中东的“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与多年前苏东剧变的"第一波"相比,有不少相似之处,如都发生在原苏联的势力范围内,反对派均获得得了美国的支持;都是利用选举的时机实现政权更迭,有时甚至利用军事霸权干涉别国政权更迭,诸如南联盟、伊拉克、利比亚等等。但另一方面,“阿拉伯之春”式"颜色革命"背后的"美国化"手段,诸如,培植上层“精英”、攻击司法制度、抹黑现存政权……层出不穷,应有尽有,用心险恶,居心叵测。回顾苏联,叶利钦就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和利诱(物质帮助、社会复兴等)下,戴上“民生”、“民主”的光环,反公有制、反社会主义、反苏共,利用民主改革的幌子,欺骗、蒙蔽俄罗斯民众而赢得了俄罗斯总统选举,首先宣布俄罗斯独立,进而策动白俄罗斯、乌克兰宣布独立,瓦解苏联。很快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美国完成了“和平演变”苏联的战略目标,接着,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也完成了“和平演变”……“和平演变”的完成,实际上是公有制的垮台,“休克”式“私有化”治疗,产生的数以万计资本寡头,同时给普通民众带来了巨大灾难,国家经济倒退几十年,人们生活水深火热。
  • 再次,唯物辩证法指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 苏联解体,自然也有其内在因素,这才是最关键的原因所在:
  • 一是苏联模式的弊端 。
  • ①经济因素。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越来越露出缺陷和弊病,不能够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以及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活力与生气;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状态;不能够正确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消费品生产比例过低,使苏联人民的生活始终不能实现由小康向富裕的转变;不能够全面地对外开放,吸取世界各国之长为自己所用。这样,必然使自己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经济困境之中而难以自拔。正是这种体制,使得苏联的经济搞不好,上不去。这是苏联机体的深层次的原因。
  • ②政治因素。苏联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一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执政党没有找到如何管好党和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苏共长期的执政地位加上法制不健全,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党严重脱离群众;在党内还难免有各种不良分子,他们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利用自己的职权,干出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严重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引起人民的不满以至痛恨。其二是权力过分集中。权力集中于党和领导干部手中,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对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实际上完全采用西方的一套,搞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削弱和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权力。
  • 二是意识形态的错误 。
  • 苏联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长时期里,在文化问题上走极端。先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神圣化、教条化、封闭化,对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一概排斥;后来又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和“多元论”,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并最终在指导思想上完全背离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1985年,以“改革家”著称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很快便提出了“公开性”、“民主化”、“多元论”等口号,试图改变过去封闭僵化、万马齐喑的局面。可是,“民主化”没有成为真正的民主,而成了歪曲和丑化社会主义的自由化;“公开性”则是打着“公开”的幌子,肆无忌惮地对苏共进行攻击、诋毁;“多元论”实际上是让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任意滋长。这样,苏共从长期的“左”一下子跳到了右,并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 三是民族政策的失误造成激烈的民族矛盾,加快了苏联的解体 。
  • 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无视苏联各民族发展的实际进程,出现一系列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失误,严重伤害了非俄罗斯族群众。1936年,斯大林提出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并以此为出发点,认为“民族纷争的基本组织者,即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关系到各民族权利平等、经济和文化等等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从而盲目地认为苏联各民族之间“真正的兄弟合作已经建立起来了”,因而忽视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苏共处理民族矛盾的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原则,用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更为严重的是,苏共违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原则,容忍俄罗斯大民族主义长期存在。苏共的这些错误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不仅引起各少数民族对共产党的不满,而且造成少数民族对俄罗斯民族更大的仇恨和隔阂,人民群众对苏共的强烈不满,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冲突,最终导致一些共和国宣告独立,苏联解体。


  • 那么,苏联解体,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该负责任吗?他为什么不能拯救苏联呢?这是由其个性缺陷和信仰的摇摆决定的。

  • 列宁曾尖锐地指出:“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者”,“我们所有经济机构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列宁全集》)。
  • 斯大林时期,干部任命制度化(“官员名册制”)和非制度性的党内斗争不断发生,为党内高级干部逐步围绕政治权力中心形成特权阶层提供了土壤。但自赫鲁晓夫起,在政治上搞非斯大林化的同时,在组织上也开始背离列宁的建党原则,在党和国家机构中逐渐形成一个既得利益的官僚特权阶层,经过勃列日涅夫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失误,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最终形成且羽翼已经丰满。大卫·科茨在其《来自上层的革命》中,介绍了1990年前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许多民意测验机构在苏联进行民意测验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民众中主张搞资本主义的只占5%—20%之间,而高达80%的人希望坚持社会主义。但是,在大约10万人左右的占据着党政机关重要领导岗位的“精英集团”中,调查结果却相反:9.6%的人主张坚持社会主义,12.3%的人鼓吹搞民主社会主义,76.7%的人希望实行资本主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苏共的垮台,适应了既得利益官僚特权集团的需要,在这一场“自我蜕变”中,他们充当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急先锋,亲手埋葬了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这,就是苏联解体前提所在、土壤所在;但是,一个人病了,当对症下药、适当治疗,方可治愈。而戈尔巴乔夫则采取“猛药攻心”的方式,对社会主义苏联采用完全背离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方式治理,最后导致病入膏肓的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首先,路线错误,动摇了苏联的根基,乃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 中国有个典故,即“南辕北辙”,意思就是,方向搞反了,那就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戈尔巴乔夫以改革家身份上台,但他给治理苏联开出的处方就是“南辕北辙”: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对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实际上完全采用西方的一套,搞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削弱和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权力。这种路线,表明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机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要害所在,也是叶利钦民主派得以崛起、苏联解体、苏共溃亡的主要原因所在。1991年6月25日,戈尔巴乔夫主持召开“非国有化”和“私有化”会议。他说,苏联正迈开彻底改革的步伐,不改革所有制关系就不可能改变无效的生成机制。7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私有化法》,要求次年底应有一半工业企业脱离国家控制。私有化这时已经成为官方政策,而戈尔巴乔夫仍然在举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政党,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作指引,败亡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其次,戈尔巴乔夫的“妥协”,让反动派领袖叶利钦得以羽翼丰满,为叶利钦兵不血刃式的政变创造机会。
  • 叶利钦是戈尔巴乔夫一手提拔的,但叶利钦是隐藏在苏共内极端仇视苏共的野心家、阴谋家。在其羽翼丰满后,明目张胆要搞垮苏共,实施他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的理想,其时,戈尔巴乔夫不但不予以遏制,反而与之协同。1990年5月,轻而易举地实现竞选俄联邦苏维埃主席的野心。尽管戈尔巴乔夫已察觉其反社会主义的企图,但他并没有遏制,而只轻描淡写地说叶利钦在讲话中从没提“社会主义”这个词;叶利钦辩解说:“单有社会主义这个词是不够的,我所希望的是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似乎表示他并不反对社会主义,而且,关心人民生活更为实在,引人同情。1991年2月,戈尔巴乔夫曾点名叶利钦和波波夫,说他们“否定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社会资本主义化”,是“典型的右翼反对派”;但戈尔巴乔夫并不是依靠苏共党组织、党员骨干与他们开展斗争,而是“邀请他们合作”,希望“不要两军对垒”;戈尔巴乔夫的妥协,帮助促成叶利钦民主派的崛起和夺权。这正是标准的“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 第三,戈尔巴乔夫的“软弱”,葬送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
  • 1991年苏联举行公投,76%人支持保持苏联政体。军队为维护苏联统一发生“8.19”政变,身为莫斯科领导人叶利钦亲自站在坦克上,指责军队并称其为“叛乱”,并保证苏联政体统一;此时戈尔巴乔夫正在外高加索风景秀丽地方度假。叶利钦开始迅速掌权:1991年12月,画风突变,在戈尔巴乔夫不知情情况下,叶利钦伙同白俄罗斯、乌克兰等三国达成协议,并率先宣布“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独立;就这样,俄罗斯诞生,苏联正式解体。即使如此,戈尔巴乔夫仍然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手中握有几百万军队的指挥权,只要他一声令下,苏共领导下的军队会绝对维护苏联社会主义政体,叶利钦就会“粉身碎骨”;然而,戈尔巴乔夫太软弱了,还在为他的民主方式解决,不想“两军对垒”……软弱无能、贻害无穷。他根本不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 第四,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颜色革命”式的“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没有半点警惕性,也毫无任何应对方略。
  • 戈尔巴乔夫在美国总统里根忽悠下,写了本书。大意是:“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就像汪洋里一叶孤舟,孤单飘零,自然灾害,外星人袭扰,地球都是一家人,人类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地球危机”。戈尔巴乔夫想想也对,为地球着想是大国责任。接着美国忽悠了个虚无缥缈“星球大战计划”,面对宇宙军备竞赛,耗资巨大。彻底瘫痪苏联经济。国内矛盾急剧恶化,“颜色革命”开始发挥威力。反对派领袖“叶利钦”就势诞生。叶利钦,1985年,在戈尔巴乔夫提携下,进入苏共中央,开始进入权利中心……之后,叶利钦羽翼丰满,解散苏共,瓦解苏联。
  • 最后,“政治路线既定之后,干部是最关键的因素”,戈尔巴乔夫错用叶利钦,引火烧身、贻害无穷。
  • 叶利钦,1985年,在戈尔巴乔夫提携下,进入苏共中央,开始进入权利中心……叶利钦羽翼丰满后,逐步完成了他解散苏共、解体苏联、在俄罗斯实现他资本主义的政治抱负……戈尔巴乔夫,总结人生三大失误有一点——“当年不该提拔叶利钦”;即使2007年叶利钦去世,戈尔巴乔夫都没有原谅叶利钦。


  • 1991年“8·19”事件宣告戈尔巴乔夫彻底失去了对于局势的掌控。8月23日,叶利钦横眉怒目,手指着讲稿,迫使戈尔巴乔夫宣读政令,宣布将苏联在俄罗斯的全部产业转交给俄罗斯。

  • 总而言之,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是始作俑者,叶利钦则苏联解体的实际操作者。他们对苏联解体不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千秋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 正如曾任苏共高层领袖(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所痛心指出:“正是那些力量,正是我们国家的那些具体的人,他们怀着对社会主义的仇恨,出于自己的民族主义观点和算计,更主要的是出于个人对利益的贪婪,促成了这样一次历史的大倒退,犯下了滔天罪行,毁灭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毁灭了它的社会制度,使绝大多数百姓陷入了极度贫困的境地”( [俄]雷日科夫:《大国悲剧》)。
  • “青山遮不住,逝者如斯夫”!


闲云岛


怎么说呢?只能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吧!

在1991年年12月25日,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武器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苏联国旗从克里姆宫上缓缓降下时,那个曾经威震全世界并让整个西欧颤抖,与美国对抗了近半个世纪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宣告解体了。



在此后国内外的媒体对前苏联解体的解读中,几乎都将前苏联解体的责任归咎在了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身上。

认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以及公开性民主化、构建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等理论观点的提出,扰乱了前苏联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瓦解了苏共党队伍,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的急于求成的改革,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

尤其是戈尔巴乔夫在80年代末,在“辛纳屈”主义主导下,拒绝干涉东欧剧变和两德统一,并于1990年放弃苏共领导体制允许多党制,1991年上半年从波罗的海国家撤军等政策,被认为是前苏联党政体制瓦解过程中的关键决策失误。



那么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什么急于对前苏联进行改革?为什么提出如此重大的改革措施呢?

其实在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11日接替去世的“契尔年科”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前,前苏联社会,就已经处于严重的社会经济,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了;

在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前,前苏联的高层老人政治就已经成为苏联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间,直到其老死在任上,以及他的后两任继任者,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前苏联高层全部都是老人执政,当时苏共政治局委员的平均年龄是70岁,60岁以下者唯有戈尔巴乔夫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前苏联领导层的老化僵硬的政治情况必须进行改革。

而前苏联在经济层面也是如此,在戈尔巴乔夫之前的“勃列日涅夫”时期,前苏联高层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一波以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

其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前苏联社会之间也是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期,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静止期。

根据俄罗斯专家的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已经发展到50万-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巨,约占前苏联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前苏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同时长期与美国的争霸,也让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前苏联负担沉重。

政府威信的下降,让越来越多的民众阶层以及相当一部分精英阶层对政府表示不满,正因如此,在20年前苏联开始改革时,其实是被前苏联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的。


按当时戈尔巴乔夫的原话来说:“这一切颇具象征意义,那个体制本身濒临死亡,那个凝滞的老人血液,已经不再具有生命力,我了解赋予我的是什么样的责任重担,这对我乃是最大的精神负担,实际上在我被推举到苏共中央总书记的位置上时,就已经注定我别无选择,因为整个国家正期待改革的到来。”

于是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他对前苏联进行了一系列非常激烈的改革,但可惜的是,他所实施的这些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下滑,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同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还引发了苏联特权阶层强烈的不满和社会动荡,而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又错误的把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消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在这时反对派趁势崛起,前苏联社会动荡日益加剧,而苏共在失去领导地位后,苏联的解体就成为了必然。



这在1991年3月27日,前苏联进行是否继续保留联盟的全民公投中时提现的尤为明显,尽管有76.4%的苏联公民赞同保留联盟,但其中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以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公共抵制公投。

戈尔巴乔夫对政治的过激改革,让叶利钦等支持分裂的苏联高官在政治斗争中获得了优势,此时苏联的解体与否,已经不取决与前苏联的人民,而在于苏联权力阶层中的分裂势力的手中了。


我们目前一提起前苏联的解体,总是愿意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但是在当时来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他的激进是错误的,对前苏联过于民主的改革,让苏共在与反对派分裂势力的对抗中处于了劣势,最终让一个原本强盛的国家消失了。


而前苏联人民也没有盼来他们渴望的美好日子,前苏联解体后,其国家工业总产值直接消失了一半,直到新千年俄罗斯都没恢复到前苏联的工业水平,在前苏联解体后的头几年中,俄罗斯民众迎来的是更加严重的经济倒退,人民生活都成问题。

每念至此,“天真”总有一种特殊的想法,当人民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家,没有一个安定、稳固的社会环境时,我们得到的远比我们失去的更多。

最后谢谢大家都阅读,祝您端午节快乐。


天真小科普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由于苏联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军队发展之中,并导致民营企业陷入长期技术落后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不管戈尔巴乔夫如何尝试改变苏联的发展,整体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却是已经无法逆转,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这种以军队为主的发展形式是不可能在对峙中获得胜利的,苏联的解体就是最好的证明。

图为苏联核武器

核武器是苏联曾经制衡西方国家的主要手段,但相互毁灭原则的存在却使得苏联不敢直接与美国和北约之间发生核战争。斯大林在世的时候,朱可夫为首的主战派曾不止一次的表示要用核武器直接轰开北约在德国的防线,这一计划也得到了斯大林的认可。只不过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的核打击能力相对美国实在落后太多,而且这种咄咄逼人的布尔什维克精神也随着斯大林的逝世和朱可夫的大权旁落而最终在赫鲁晓夫时代消失。

图为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对赫鲁晓夫敢于面对战争的姿态第一次提出了考验,事实证明赫鲁晓夫及其后续的领导人并不敢于直接面对与北约之间的战争,这一情况直接的导致了整个冷战期间美苏之间都在进行着规模庞大的军备竞赛和代理人战争。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导致苏联在与美国之间的竞争中慢性死亡。

图为好战的斯大林

苏联解体的原因终归还是因为苏联惧怕和美国发生战争,在80年代苏联盛行的止戈为梨和武器是国家进步的刹车等宣传话语中就可以发现,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之中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并不得不放弃与美国之间的部分军备竞赛,来转移资金弥补经济实力的差距。而当这种转移比例最终失衡并导致社会发生混乱的时候,国家的解体就在所难免,武器是维护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前提是国家经济必须能支撑起现有武装部队的基础才能保证武器是维护国家经济发展而不是拖延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军事新观察


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观意愿,又如何拯救呢?他要拯救也得是他愿意拯救啊!



地图头曾经也年轻过。

苏联解体有很多客观原因,甚至是历史原因,但是主观上看,苏联人民和国家是不愿意走向解体的,这是违背大众意愿的。苏联解体实际就是一个政治小圈子里的事件,结果让整个国家搭上了前途命运。



他和普在一起。

苏联当年经济虽然有困难,但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说,还可以依靠经互会继续获得大量的发展资源,比如人力物力财力。苏联即便经济再难,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工业国,苏联统计口径下的工农业总产值一度达到美国百分之80。



坐在叶总旁边。

苏联军力强大,经济有困难但是也比较平稳,整个国家完全没有进入积重难返的状态。只不过有一个隐忧,那就是地图头上台前苏联几年时间就更换了多任领导人,苏联领导层似乎进入一个老迈不中用的阶段,也引发了一些不安。然而这一切最后被人利用,发酵成苏联解体这样的结果,地图头彼时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导致解体。事后他还开开心心的拿了诺贝尔和平奖呢。


海事先锋


戈尔巴乔夫为什么没能拯救苏联,原因很简单,苏联正是戈尔巴乔夫一手搞垮的,他怎可能去拯救苏联?

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面临的形势,今天的很多媒体都大肆渲染、似乎苏联已内外交困到随时会垮台的地步,而真实情形如何呢?

当时的苏联军事实力正值巅峰,与美国、中国等大国的关系也有所缓和,来自外部的威胁几乎不存在;至于联盟内部,经济不振的问题的确有,但如果脚踏实地、认真整顿,完全有能力一改七十年代的颓势,取得新的发展。

但是戈尔巴乔夫此人,身居高位,究竟打算做一些什么呢,解密资料显示,此人早在中学时期就对苏联的体制不满,日记里曾写下“有朝一日,将亲手终结苏联的制度”,没想到竟一语成箴。

在地图头的领导下,强大的苏联仅用了六年时间就轰然解体,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苏联的解体,甚至完全出乎西方的意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坦承“未发现苏联崩溃的迹象,这一切都发生在瞬息间”,可以说当时的国际社会,对苏联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没有一个认真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会认为苏联会解体,一手导演这桩悲剧的家伙不是别人,正是戈尔巴乔夫自己。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国民经济一落千丈、民众生活困难重重,时至今日许多人仍怀念苏联,对戈尔巴乔夫则恨之入骨。

苏联的制度优劣,这里不评论,但不论到什么时代,戈尔巴乔夫这种背叛者都没有好下场,前段时间传出此人重病住院的消息,网络上还有人鼓励插满管子的戈尔巴乔夫“与病魔作斗争,早日战胜病魔”,对此笔者冷笑一声,还作斗争,苏联插满管子的时候他干嘛去了,他怎么不斗争?

最后笔者只有一句话,愿病魔早日战胜戈尔巴乔夫!

——

炎黄军武只发原创,请走过路过的朋友点赞、关注一下,谢谢~


炎黄军武


戈尔巴乔夫无疑是一个改革家,但是面对苏联的改变,顺序整错了。一个国家政权首先稳定,然后才能进行逐步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等方面,但是他首先整了一个‘新思维’,好找全部民主改革,让全民投票选举官员。这还不乱了套;再者这些官员一看你戈巴契夫也没必要去支持了,我们都被选下去了,谁还支持你啊。所以最后戈巴契夫只能剩个空壳在上面,权力被架空了。

经济成功了,威望才上升,逐步改革官僚体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再说苏联当时是100多的民族的国家,民族矛盾突出化,新思维让各民族回顾自身历史和辉煌,这不是人为制造敌对情绪吗?因为当时苏联的民族是分等级的。

所以这样一搞,政治体制瓦解、人民敌对情绪高涨,政权也就不会稳定了。


财富人生666666


戈尔巴乔夫嘛,我觉得他跟汉献帝在某方面倒是有些相似。而叶利钦在某方面则跟曹丕有些类似。比如,戈尔巴乔夫是为苏联送终的最后一位苏联君主。而叶利钦逼迫苏联解体,使得原本土地最为广阔的十几个联邦组成的苏联分裂成了若干个国家。再看曹丕。如果他不逼迫汉献帝让位的话,那么,汉朝虽然是名存实亡,但终归还是汉朝。只要是汉朝。那么刘备孙权虽然已然是国家君主。但他们至少在名义上都还是含先帝的臣子。(听不听话单说)曹丕一登基,大汉立即分裂成魏蜀吴三个国家。大家想想,我说的对吗?


风雨中的梅云


戈尔巴乔夫空有一腔热血,可惜却无力回天。自1917年列宁带领十月革命后,苏联这个名字几乎占据整个二十世纪的热搜。斯大林模式开启后,苏联更是犹如脱缰的野马,纵横天下。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的一切前途都是走在摸索的路上,难免少不了磕磕跘跘。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半个世纪的辉煌,最后也作了苏联陵墓上的裹尸布。

戈尔巴乔夫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历史的背锅人,苏联的本质已经腐朽了,紧靠小修小补是无足轻重的。最后他是在无力了,只好放手,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盛世打杂


戈尔巴乔夫是一个温和派人物是懦夫。当一名出色的领袖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铁血手腕,老戈没有这个魄力,如果他把叶立钦逮捕并关押反对派领导在当吋是可以拯救苏联的。如果他有普京的性格的话就好了,最看不惯叶立钦指着他时一副受惊的小媳妇模样!


用户95432006791


一个国家,连自己的魂就丢掉了,怎么救国。要保全自己独有的东西才行。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就那么好?全盘西化就能解决俄罗斯国内一切问题?事实证明根本不是那回事。一切靠自己,世上没有救世主,更没有神仙皇帝。中国也是靠自己,四十年改革开放,步入世界中央!为共产党点赞,为中国人民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