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股轉公司回應摘牌熱點 發行制度改革引熱議

聚市場

01

全國股轉公司:新三板違規強摘是市場出清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近日發佈信息,新三板市場103家未披露2017年年報的掛牌公司將被強制摘牌。其中61家9日起已摘牌,剩餘42家在所涉及的違規及其他待核實事項處理完畢後,也將被強摘。

日前,有報道稱新三板迎來“摘牌潮”,61家被強制摘牌的企業多為“自願”摘牌或“協商”摘牌;73家公司“壓哨”披露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年報,成功實現了“保牌”。

全國股轉公司新聞發言人表示,強制摘牌不存在與其“協商”摘牌的情況。他說,掛牌公司依法依規披露年度報告是其最基本的義務,掛牌公司如果不履行這項義務,就將觸發摘牌條件,全國股轉公司也會隨即啟動強制摘牌程序,市場監管絕不允許“討價還價”,也不存在“討價還價”的空間。

發言人說, “強制摘牌”是市場的強制出清。誠信經營、規範經營的企業不會選擇對信譽有損的、違反市場規則的方式被強制摘牌。

02

發行制度改革引關注 三板改革進入攻堅期

7月11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肖鋼在全國政協會議上作了題為《深化新三板市場改革助推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發言,提出:1。增加新三板市場發行交易功能。優化現行分層制度,增設公開發行層;2。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試點;3。實行嚴格的退市制度;4。改革市場交易機制,探索做市商交易與集合競價相結合的交易制度;5。堅持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實行合格投資者准入制度。

發行交易制度改革的完成或為降低投資者門檻創造可能性,流動性或能持續改善。如果增設公開發行層與發行註冊制改革得以充分實施,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承擔更多把關責任,監管機構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企業違法違規成本上升,市場能夠逐漸趨向理性。此時降低投資者門檻或具有一定可行性,結合發行交易制度改革,形成良性循環,引入更多投資者,新三板流動性將持續改善。

聚個股

01

中佳製藥控股股東質押900.00萬股 佔公司總股本45.00%

7月11日湖北中佳合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控股股東餘中華向湖北天門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抵押900.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45.00%。

餘中華於2018年1月16日將其持有的900萬股股份質押給湖北天門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中佳製藥總資產為4304.31萬,歸屬公司股東淨資產為1726.27萬;營業收入為1210.82萬元,同比減少3.2%;淨利潤為-41.27萬元,同比增長71.72%。

02

良晉電商控股股東質押1000.00萬股 佔公司總股本18.85%

7月11日江蘇良晉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控股股東江蘇君曉投資有限公司向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抵押1000.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8.85%。

公司控股股東江蘇君曉投資有限公司於2018年7月10日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辦理質押登記,質押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1,0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8.85%。本次質押的股份均為無限售條件流通股。本次質押用於為公司融資提供擔保,質押權人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質押期限為與擔保債權的債權期限一致。質押權人與質押股東不存在關聯關係。

03

報閱傳媒控股股東質押331.20萬股 佔公司總股本5.73%

7月12日遼寧報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控股股東葛鋒向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行抵押331.2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5.73%。

在本次質押的股份中,3,312,000股為有限售條件股份,0股為無限售條件股份。質押期限為2018年7月11日起至2023年7月3日止。質押股份用於銀行貸款補倉,質押權人為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行,質押權人與質押股東不存在關聯關係。質押股份已在中國結算辦理質押登記。

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報閱傳媒總資產為2.10億,歸屬公司股東淨資產為1.13億;營業收入為1724.51萬元,同比增加17.03%;淨利潤為175.95萬元,同比增長19.99%(文綜合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