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民族风情 炽烈的沙漠情怀一一读《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札记

现在我国在翻译介绍阿拉伯现代小说方面已取得相当可喜的成就,但要把这些已经介绍过来的作品统称为“阿拉伯现代小说”是欠妥的,因为其中埃及的文学作品占了绝大多数。所以似应称作“埃及现代小说”更为妥帖。由于翻译介绍方面的这种缺憾,我国读者对阿拉伯现代小说的认识几乎固化,一说起阿拉伯小说,想到的必然是埃及小说,这是误会,也是在此领域里耕耘的翻译工作者的悲哀。而武汉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由李荣建教授翻译的《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可说是为我国翻译介绍阿拉伯现代小说填补了一个空白,它的问世,对于我国热心于阿拉伯文学的读者,起到了开阔视野的作用,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加深认识阿拉伯民族的文化底蕴,领略阿拉伯民族的风情风貌。

《利比亚现代版篇小说选》收集了近20篇利比亚现代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这些具有强烈伊斯兰色彩又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作品,跳动着的是时代的脉搏,散发出的是浓郁的地方气息,其中《光彩照人的淑女》《尊严》《爱,在今夜》《女人与狗》《走向何方》《天国》《愚昧的情人》《蒙面女》等堪称佳作,笔触凝重而不失锐气,文字洗练而又极富哲理,读之如一股清流沁人心田,十分酣畅。

《光彩照人的淑女》是一部追忆“童恋”的短篇小说,作品以极为细腻的笔墨,描写了主人公童年时代就萌发的那种朦胧而又甜蜜的原始情感与异乎寻常的愿望,历经30余个春秋后,尽管物是人非,昔日的恋人(一位比他年长的淑女)早已成为他人妻室,但纯情的初恋实在难忘,这种埋藏在心灵深处、日夜奔流在血液中的情感与日俱增,使主人公与任何一位其他女性建立不起爱情关系。

《光彩照人的淑女》的作者是曾任利比亚作协主席的艾哈迈德·法格海。他擅长刻画人物与人物心理,在这部作品中,他对主人公的初恋及主人公对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有许多精彩的描写,不乏传神之笔,如在淑女阿伊莎成亲的那一天,阿伊莎“绯红的脸颊宛如盛开的丁香花,红润的嘴唇鲜艳泛亮,浑身上下流光溢彩,仿佛是一尊光明的塑像”,使主人公在她的光环里陷入遐想。特别是当阿伊莎把他搂抱在自己怀里,将他的头置于丰满的双乳之间时,他立刻被从阿伊莎的头发中散发出的沁人肺腑的清香所醉,“阵阵温馨的香气好像展开了无形的翅膀”,把他送到了用彩虹作屋的仙境,“……他把头埋在她的胸前,希望永远这样依偎着,可是‘永远’很快过去。”此时此刻,他“犹如置身在奇妙的水晶世界里”,面对特地为他端来的一盘喜品,既无食欲,又羞于启齿。他只是十分感恩地吻了一下阿伊莎的纤纤细手,便像一匹脱缰的骏马,冲出门口,欢快地狂奔起来。但是,当他远离村庄听不到婚礼的音乐时,他又为自己从此失去阿伊莎而痛苦地呜呜哭了起来。

真正的爱是忘不了的。失恋后的主人公来到异国他乡,苦度岁月,到处寻找他心中的阿伊莎一一一位头发散发着清香、光彩照人的淑女。在巴黎,在杜勒伊公园,他终于找到了一位“脸上有着阿伊莎一般微笑的女子”,于是,他带她到香舍丽榭大街的商店里买了戒指和香水,陪她登上埃菲尔铁塔鸟瞰市容,“向她表露深藏在心底对一个像她一样光彩照人的淑女的爱情”。在卢浮宫,他们参观了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但主人公不明白他见到的“蒙娜丽莎”为何两眼充满无名的“悲哀与忧伤”,直到良宵将尽,他带着新结识的女友离开拉丁区的东方饭店,回到旅馆时,这才发现他心中的阿伊莎无人能替代,终于明白“蒙娜丽莎”为什么那样痛苦地望着他。他付给那位法国女郎陪伴费后,让她走了,而他还“将继续寻找一个名叫阿伊莎的淑女”。

岁月流逝,时间安排了一切。阿伊莎的再次出现使只身漂泊在异国都市的他,顿扫心中的浓浓乡愁。尽管阿伊莎身穿带有乡土气的衣服,但她宛如一颗璀璨的星星,立刻照亮了主人公消沉已久的心,使他“仿佛又回到了故土,疲惫和失望就像幻影和蜃景,顿时化为乌有”。他闭上眼睛,意欲充分享受分离30多年后再度聚会的美妙时刻,但他听到的是阿伊莎劝他另找一个“比她更好、更年青的心上人”的声音。阿伊莎终于不辞而别,主人公心中的太阳一下子沉没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失落感涌上了心头。在回旅馆的路上,他见到许多风流女郎,尽管她们十分娇艳和性感,但在他看来,她们都“缺乏阿伊莎所具有的那种淡雅和天香”,他本能地感到,在这些人中间,“绝对找不到一个能像他同阿伊莎握手和拥抱时产生出那种妙不可言的感觉的意中人”。

艾哈迈德·法格海是利比亚文坛的大手笔,从短篇小说《光彩照人的淑女》中可以看出,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极有分寸,虽然,他对人物所处的环境并没有作过多的渲染,但熟悉伊斯兰文化的读者马上就可以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强烈地感受到利比亚沙漠王国的文化传统与时代背景。

如果说《光彩照人的淑女》为读者描摹的是利比亚的“纯情之恋”,那《蒙面女》表现的则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下新旧两种观念的碰撞。

《蒙面女》的作者阿里·米斯拉提是久负盛名的利比亚大作家,他的小说题材广泛,思想性强,生活气息浓郁,语言幽默机智,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蒙面女》是一篇能基本反映作家创作风格的短篇小说。作家着眼于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通过一位持有爱资哈尔大学文凭的毕业生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应聘到一个传统观念极强的家庭里为蒙面女担任教师的故事,为读者勾画出了繁富斑斓的社会风貌,并以画龙点睛之笔,用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巧妙地阐述了一个真理,即新思想、新文化冲破旧传统、旧观念的樊篱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阿里·米斯拉提在《蒙面女》中设置的旧传统氛围非常浓烈,如当受过埃及新思想熏陶的小说主人公听说有人请他做一少女的家庭教师时,不禁喜上眉梢,禁不住问了一句:“她叫什么名字了?”不料如此一问,便遭到一顿训斥,对方脸色一变,怒气冲冲地说:“住嘴!可耻!在我们国家里禁止提少女的名字,你不害臊……”为了求得工作,小说主人公不仅忍受了这一顿训斥,而且还接受了24条教蒙面女的条件。

这24条可说是作品的精华,一读这24条,立刻使人油然而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利比亚社会中的旧传统、旧观念产生具体的感性认识。这24条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设一厚屏风,彼此不得知道对方名字,上课由家长或一位80岁老妪监管,只讲宗教和语言,不用练习本和纸,禁止使用任何笔,低声授课,不准带感情色彩,课外严禁交谈,不准讲俏皮话和稀奇古怪的故事,不回答学生问题,不准看各种杂志画报,禁止开收音机,尤其不准听音乐歌曲与独幕剧,教师来上课时,如果敲三下门不开,立刻就回去,不准回头看……

在这种封建专制的条件下,主人公开始了艰难的教学生活,但是一连几天他都没能进门,其中第三天还差一点因说了他了解小姐的话而挨揍。一周以后,几经交涉,主人公终于可以授课,讲了一个多小时后,坐在屏风后面的人突然咳嗽起来,主人公因而得知坐在屏风后面的人并不是未开化的少女,而是一个老女仆,真正的蒙面少女跟着邻居麦莱恩的儿子私奔了。

蒙面女的父亲开始嚎陶大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太出乎意料了。一字不识的蒙面女有高墙封闭,屏风隔离,条条框框的限制,但她渴望幸福与自由,终于有一天,她找到了机会,毅然挣脱旧传统的束缚,冲出了“黑牢”。对此,蒙面女的父亲不理解,社会亦不理解。

作者在小说中描写的时代背景是二战后的1949年,当时的利比亚旧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新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被大众接受,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作者津津乐道地为读者讲述一个蒙面女私奔的故事,其指导思想不言而喻,创作意图显而易见。值得指出的足,作者对他笔下的蒙面女未作任何形象描绘,甚至未说半句话,显然,作者塑造的蒙面女不是特定的人物形象,而是广义上的人物形象,因而更具典型意义和社会性,作品的主题思想由此得到升华,也许这正是小说《蒙面女》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从《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收集的作品看,这本集子可说是优秀短篇的精选,除上述两个短篇外,其余各篇以利比亚社会的各个视角为基点,对社会伦理、人情世态、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意识形态作了全方位的审视与探讨,作品折射出的是利比亚作家的沙漠生活印记及其炽烈情怀,反映的是古朴的民族风情,篇篇脍炙人口,引人入胜,例如,《尊严》以古朴执拗的方式表现了强烈的反美(国)思想倾向,维护的是神圣的民族尊严;《爱,在今夜》描写的是少男少女在西方生话方式冲击下的疯狂与堕落,以及传统观念的裂变;《走向何方》是一曲受蹂躏女性的悲歌,反抗的是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天国》探求的是人生真谛、沙漠法规;《愚昧的情人》试图冲入自由恋爱的禁区;《女人与狗》谈的虽然是公狗和母狗、男人和女人的关系,而其矛头所指,显然是上层社会。总而言之,《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阿拉伯现代小说的了解。

当然,《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不是利比亚现代小说的全部,也不能完全代表利比亚现代小说的最高水平。但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对利比亚现代小说做出一个恰当的评估。我们期望阿拉伯文学的耕耘者再接再厉,不断奉献新的成果,使阿拉伯文学的翻译研究工作尽快跻身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前列。

原载《阿拉伯世界》

古朴的民族风情 炽烈的沙漠情怀一一读《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札记
古朴的民族风情 炽烈的沙漠情怀一一读《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札记
古朴的民族风情 炽烈的沙漠情怀一一读《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札记古朴的民族风情 炽烈的沙漠情怀一一读《利比亚现代短篇小说选》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