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凭一句口号推翻元朝,500年后一伟人用同样的口号推翻清朝

兵圣孙武在其不朽名著《孙子兵法》中,一开始就提到“五事”,即道、天、地、将、法,这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五大要素,“道”作为五事之首,强调的是“为何而战”的问题,通俗的讲就是是否出师有名,这是主宰战争胜败的根本,其次才是时机、环境、选将、战法等因素,可以说“道”是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朱元璋凭一句口号推翻元朝,500年后一伟人用同样的口号推翻清朝

我国古代信奉“邪不压正”,所以发起战争的一方,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摆放着正义的制高点上,告诉敌人我为什么要打你,让你死个明白;同时也让己方士兵清楚,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什么,达到目标一致,上下同心;再就是告诉吃瓜群众,究竟谁对谁错,掌控舆论导向。

檄文就是用来表达正义、声讨敌人的最普遍形式,所谓传檄千里而定天下,上至国家征讨、下至流民草寇都会用到这一招。三国时代的陈琳就是一位写檄文的高手,传说官渡之战前,陈琳写了篇《为袁绍檄豫州文》,把曹操痛批一顿,曹操当时正头风发作卧病在床,读了陈琳的檄文之后,惊出一身冷汗,困扰多日的头痛竟然好了,没想到檄文居然还有治病的作用。

朱元璋凭一句口号推翻元朝,500年后一伟人用同样的口号推翻清朝

说到檄文高手,有一位不得不提,他就是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宋濂的头衔有很多,集政治家、史学家、思想家于一身,还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但真正使宋濂出名的,是他为明朝所写的《奉天讨伐北元檄文》,这篇檄文名列历史上四大经典檄文之一,文中有句名言,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强大精神力量。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旋即出兵北伐,宋濂的讨元檄文应运而生,除了大气通俗的文风之外,还提出了一个霸气的口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16个字的口号,把朱元璋的讨伐行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朱元璋凭一句口号推翻元朝,500年后一伟人用同样的口号推翻清朝

历史上著名的起义军口号数不胜数,但基本都超越不了王侯将相取而代之的阶级意识。宋濂的这句口号听上去更像是为民族而战,而不是为朱元璋个人抢夺地盘,格局高远。对元顺帝的残余势力起到强大震慑作用,同时尽收民心,鼓舞士气,胜过百万雄兵。

洪武元年八月,在徐达、常遇春的猛烈攻势之下,攻克元大都,同时收复沦丧四百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元顺帝携带皇室成员远遁漠北。元朝虽然瓦解,但元朝对于中原的影响远未消除,仍然有近两百万蒙古人滞留中原,这些人容易被北元政权利用,勾结为内应,从而对新生的大明王朝构成威胁。

朱元璋凭一句口号推翻元朝,500年后一伟人用同样的口号推翻清朝

在元朝统治时期,人分四等,汉人排第三,那么明朝打算如何处理这些中原的蒙古遗民呢?朱元璋只用了两个字:同化。相比元朝,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更加怀柔,这些蒙古人在中原生活了近百年,已经适应了中原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愿再回到蒙古。明朝政府给他们分配了田地、耕牛和房屋。但同时对他们提出了三项要求。

朱元璋要求居住中原的蒙古人全部改为汉族姓氏,同时以儒家思想改造他们,禁止违反伦理的婚姻习俗,禁止穿胡服,说胡语,发式上也要跟汉人一样。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放了一个大招,禁止蒙古本族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必须嫁给汉人为妻,否则以充军论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这些中原蒙古人经过洪武一朝的改造,其语言、风俗、习惯基本与汉族无异了。

朱元璋凭一句口号推翻元朝,500年后一伟人用同样的口号推翻清朝

1905年,清朝气数将尽,国父在创立反清纲领时,借用了明朝宋濂讨元檄文中的那句经典名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仅仅改了一个字。这句响亮的口号,再一次鼓舞国民投入到反抗外虏的斗争之中,而且成效更大,直接终结了二千年的帝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