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父母必須教會孩子這5個習慣,否則孩子學習會寸步難行!

又到了一年一度升學的時期,一大批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學習,好多家長都感到非常緊張,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生活,擔心孩子跟不上學校學習進度,學習成績差......

所以,有家長就早早地送孩子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學英語、學奧數,想盡各種辦法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其實,給孩子補課,不如補習慣,尤其是對於幼升小的孩子,這5個習慣對孩子之後的學習生活很有幫助。

幼升小,父母必須教會孩子這5個習慣,否則孩子學習會寸步難行!

正確的坐姿和寫字姿勢

有些孩子早早地就戴上了眼睛,主要原因則是錯誤的用眼習慣,其中就包括不正確的坐姿和寫字姿勢。有些同學平時看書寫作業的時候,不是歪著就是趴著,這樣眼睛怎能不近視?並且不正確的坐姿和寫字姿勢,還可能導致孩子脊柱彎曲。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坐姿和寫字姿勢。

正確的坐姿:書寫時頭擺正,不能向左或向右偏,並略向前傾,眼睛距書本一尺(大約30釐米)左右;胸挺起,背撐直,胸口裡桌沿一拳(大約10釐米)左右;兩肩齊平,不能一邊高,一邊低;兩臂自然張開,左手五指伸開按紙,右手書寫;雙腳自然平放在地上,兩腳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腳尖和腳跟同時踩地。

正確的寫字姿勢:大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彎曲,分別從三個方向捏筆,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依次靠在中指下方;大拇指在筆桿左下側,食指在筆桿右上側,中指在筆桿下方;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後;拇指和食指用第一指節前端捏筆,中指用第一指節側上部頂住筆;筆桿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關節處,筆桿和紙面成50度左右;捏筆處離筆尖一寸(大約3釐米)左右;執筆要做到“指實掌虛”;就是手指握筆要實,掌心要空,小指不能碰手心;手腕伸直,不能勾手腕或向上翻手腕。

幼升小,父母必須教會孩子這5個習慣,否則孩子學習會寸步難行!

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有的孩子上課不專心,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孩子在下面走神,這樣學習不會有收穫。孩子只有上課好好聽講,聽老師講課,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學好知識點。

而幫助孩子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家長可以這樣做:家長平時可以跟孩子多交流,首先在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自己就要認真聽孩子講,家長最好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講話,做好榜樣作用。孩子聽課容易走神,家長就要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勇於表達的習慣

有的孩子不善於表達,就算在學習上遇到了不懂的,也不敢去問老師、問同學,從而裝出一副懂了的樣子,更別說對於一些知識點,自己有不同的意見,這就更不敢提了。因此孩子並沒有掌握好知識點,考試的時候就會出錯丟分。

家長就要多鍛鍊鍛鍊孩子,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好是壞,家長都不應該打擊孩子,斥責孩子想法天真,家長應該表揚孩子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再跟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讓孩子感到表達的樂趣,讓孩子做一個善於表達的人,這對孩子學習有幫助。

幼升小,父母必須教會孩子這5個習慣,否則孩子學習會寸步難行!

閱讀

之前我們就說過很多次,閱讀對孩子學習幫助很大,好處我們就不多說了,我們今天主要將怎樣提高孩子的閱讀積極性。親子共讀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家裡設定一個親子閱讀時間,父母跟孩子一起看書,有時還可以互相討論自己所看到的有趣的故事,或者是讀書心得體會,讓孩子感受到讀書閱讀的樂趣,讓孩子愛上閱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的家長捨不得放手,總希望孩子一直活在自己的羽翼下,不讓孩子做除學習外的任何事情,這也就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獨立性差,可能孩子小的時候還看不出危害,但當孩子升入初中、高中或者大學的時候,危害就一點一點出來了。

那麼,家長就要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這就是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當然,家長可以一步步地來,比如讓孩子自己收拾學習用品、整理書桌、整理房間、洗自己的襪子、幫著家長洗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