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中一首写洞庭湖的名作,其实是元末明初诗人的作品

《全唐诗》是清朝康熙年间编修的一部汇集唐朝诗歌的集子,共计收录了48900余首诗歌,诗歌作者2200多人,是目前为止收录唐诗最多的诗歌总集。但是,也许是因为编修时间太短,或者考证不充分,其中有少数诗歌其实并非唐朝时期的诗歌,存在误收的情况。

《全唐诗》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开始编纂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将修书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宠臣江宁织造曹寅,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同年五月,在曹寅的主持下,《全唐诗》在扬州开始了编修工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月正式完成,并上呈给了康熙皇帝。

《全唐诗》中一首写洞庭湖的名作,其实是元末明初诗人的作品

根据史料记载,参与编修的除了曹寅之外,还有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只是在本朝两位前人整理的两本诗集的基础上重新分类别次,进行了增删校补,一年的成书时间明显较为仓促,而考证粗疏就必然造成了误收的情况。据统计,书中误收的非唐朝的诗歌或达数百首,而诗歌与作者张冠李戴者也有不少。

《全唐诗》中一首写洞庭湖的名作,其实是元末明初诗人的作品

比如,在唐诗中写洞庭湖的诗歌为数不少,也有不少的名篇传世,如李白的“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等。《全唐诗》中署名为“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也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的名作,然而,经过后人考证,唐温如其实是元末明初诗人唐珙(字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是一首绝妙好诗,颇有李白的飘逸之美。前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特别是“老”字,传神的写出了洞庭湖(青草湖位于洞庭湖东南部,是洞庭湖的一部分)的美景,亦幻亦真,后两句写诗人自己醉酒后物我两忘的潇洒和思考。

《全唐诗》中一首写洞庭湖的名作,其实是元末明初诗人的作品

据专家考证,唐珙,字温如,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元末明初诗人,是南宋义士、词人唐珏的儿子。《题龙阳县青草湖》又名《过洞庭》,最早收录于元朝人赖良编撰的《大雅集》中。

《全唐诗》虽然误收了此诗,但也算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毕竟是因为诗好才入选。在诗歌不兴的元朝,唐温如的诗作很难流传开来,而《全唐诗》的误收以及后世的高曝光率,则让唐温如其人、其诗进入了广大读者的视野,可谓是意外之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