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大看台」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提案大看台」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指出,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经济强省。

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紧扣省委决策部署,着力提升履职本领,切实把“高质量建言、高质量献策、高质量参政议政”要求落到实处,为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治蜀兴川大局,特别是在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无论是个人提案还是集体提案,无论是委员建议还是党派意见,都如涓涓细流,共同汇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滚滚浪潮中,全力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提案大看台」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1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完善创新政策 扶持高新企业

提案名称:《加快完善创新驱动政策 提振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案单位:民进四川省委

提案缘由——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这无疑表明,创新是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创新,企业做不大也做不强。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民进四川省委通过调研,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发现当前我省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政策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政府产业发展基金有待完善、减税降费仍有空间等。

提案建议——

1.提供精准的政府服务,对符合产业定位、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开展“一对一”服务。整合政策完善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产品附加值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2.明确产业基金投资方向,提高创新创业基金和科技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在政府产业基金中的比重。瞄准高端项目有序配置资源,推动政府产业基金与银行、证券、担保、交易市场、其他政府基金、民间基金深入广泛合作。加快“双创”平台和孵化器等建设,建好基金与平台的对接机制。

3.加快完善涉企收费法律法规和清单制度,抓紧出台一揽子重点破解产业结构制约、生产要素制约、体制机制制约和发展软环境制约政策。以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科学处理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促关系。

建好金融“蓄水池” 为转型升级“解渴”

提案名称:《关于加大对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金融支持的建议》

提案人:王孝谦

提案缘由——

随着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制约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凸显,主要困难在于资金缺口较大。为抢抓新一轮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机遇,要积极创新金融政策,支持示范区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在全国同类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树典型、立标杆作用。

提案建议——

1.组建专门机构,鼓励金融机构研发和提供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专门的信托和融资租赁等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对有效益、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避免“一刀切”式的抽贷、停贷。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优质企业,协调相关金融机构疏解资金紧张等问题。

2.设立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发挥杠杆作用,重点支持工业升级、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

3.支持老工业城市成熟品牌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功能互补,促进企业集团化发展。

4.支持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在老工业城市设立特色板块,加快构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5.搭建金融专题招商平台,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国际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在老工业城市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引导和支持新设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机构体系。

□本报记者 刘奕锋 整理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消费结构 促进经济增长

提案名称:《关于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我省经济增长的提案》

提案单位:民建四川省委

提案缘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三次消费升级,每一次消费结构升级都从消费需求、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多个方面推动着经济增长。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三次消费升级,居民对教育、旅游、文化、住宅、医疗等多个方面需求呈现井喷式发展。数据显示,我省城镇居民对居住消费迅速增加,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比重不断下降,但教育文化娱乐及医疗保健等发展或享受性消费支出比例没有明显增加,说明我省的消费结构升级进展缓慢。如何优化消费结构、利用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来助力我省经济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提案建议——

1.改善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领域的改革,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

2.平衡投资与消费。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其中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实现投资消费动态平衡,使投资率和消费率回归到合理区间内。因此,我省要调整以房地产、基础设施、重工业等为重点的投资结构,加大对科技、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的投资。在调整投资结构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投资效率,控制投资风险。

3.找准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从四川实际出发,未来在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消费领域有望实现较大突破;发展绿色、环保消费空间巨大;信息、娱乐、通讯服务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4.改善消费环境。顺应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模式变化的新趋势,把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重要着力点,通过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

5.消费升级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相结合。坚持科技引领、绿色导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准则,积极为消费升级创造条件,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降低房地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等。

「提案大看台」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找准切入点 大力培育农业品牌

提案名称:《用品牌之力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案单位:致公党四川省委

提案缘由——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题宏大、事务庞杂,需要将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其中培育农业品牌是一个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农业品牌的创建在倒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产品品质提升、细化农业产业分工、助推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省应以农业产品品牌创建为主抓手、切入点,重视创牌、引领创牌、推动创牌,以品牌之力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案建议——

1.政府提前介入,加强引领。首先是加强规划引领,让企业创牌有方向。增强企业品牌意识,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地理条件为前提、以产业基础为依托、以地域文化为内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中长期品牌发展规划,对培育区域统一品牌、地域特色品牌、地理标志品牌进行制度安排。加强风险防控,让企业创牌有胆量。加强推广宣介,让企业创牌有平台。

2.部门持续跟进,加强指导。部门要积极主动解难题,做好固本强基的工作,建立企业品牌创建定点联系、定期会诊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在资金融通、技术创新、要素配置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壮苗培土”的工作,要主动到企业宣讲政策,主动对下收集梳理企业需求,积极向上对接相关扶持项目,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给予关键支持。

3.企业全力以赴、创新创造。企业要练好内功,培育核心竞争力,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要丰富底蕴,增强市场冲击力,注重产品的文化底蕴、历史底蕴和当代精神的融合碰撞,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厚重的人文精神,增强品牌文化内核、熔铸品牌文化灵魂。

□本报记者 李周羲 整理

3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提高林草覆盖率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廊道

提案名称:《关于加快长江生态廊道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王力平

提案缘由——

宜宾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区域,境内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尽管宜宾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四川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人工纯林较多,混交林较少,复层林少;低产低效林较多,森林生态效益较低;森林生态服务能力不足;石漠化区域广,绿化造林任务急需加大投入;建设资金筹集压力加大;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差,产业开发慢,经济实力弱;山绿民不富的矛盾较为突出,解决林区、林业、林农的问题难度很大。

提案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实施生态廊道治理与修复规划,探索建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底线、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空间治理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国家层面将长江生态廊道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布局并切实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廊道建设。

2.突出建设重点,打造上游屏障。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地带,是长江上游乃至整个流域的重要生态基础和屏障,是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最为关键的区域,建议把宜宾作为长江生态廊道建设重点区域来突出,从源头上重视生态、重视岸线物种资源保护。

3.治理水土流失,绿化坡地耕地。建议国家和省上向宜宾倾斜生态建设和国家储备林以及长江大保护生态建设重大项目,加快荒山荒坡绿化,切实提高林草覆盖率。

「提案大看台」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管控风险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提案名称:《加强国有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的建议》

提案人:延华

提案缘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投出资产及资金,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债权等投资已成为国有企业实施资本运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投资时有以资产规模为目标、对所投产业发展前景研判不足、疏于项目管理控制等现象,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甚至亏损或者项目根本没有发展前景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严格管理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控制投资风险,正确处理投资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建立合理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投资收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在发展和深化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提案建议——

1.制定科学的投资目标,树立风险导向意识。在经营活动中应以控制风险为第一目标而不宜过度追求资产扩张规模,在投资实施过程中树立风险导向意识至关重要,明确投资的战略意图以及经济目标,充分研判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建立完善有效、可操作的内控机制和内控程序。加强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内控程序的实施和监管,充分发挥外部中介机构的专业支撑和内部审计等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作用,认真检查分析企业投资期间的经营决策行为及内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明晰权责,完善投资考评激励体系。完善投资决策责任制,明确投资管理的责任,实现权责利的统一。

4.严格依法依规操作。对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违法违规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个人或单位实施问责,依法追究其经济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张诗若 整理

委员连线

坚持高标准 确保高质量

孙颖杰(省政协委员、原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把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省贯穿经济工作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质量和标准息息相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标准支撑,重视质量就必须重视标准。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经济强省,最根本还是要靠产业发展。而标准是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是产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标准竞争也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统一标准、坚持标准、共享标准也是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首选项”,是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由“合格率”向“满意度”跃升的必由之路。

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正式施行。新《标准化法》扩大了标准制定范围,明确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中,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应当制定标准,其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当前,我省部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已经显得滞后,变得不好用、不适用、不能用,而且多为产品质量、生产标准,涉及公共管理、生产规范、服务产业的较少。建议及时对照新《标准化法》,加快我省地方性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修订以及配套文件制订工作,尽快形成与新《标准化法》衔接配套的地方标准化法规政策体系,持续深入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川字号”产品和品牌。

□本报记者 刘奕锋

擦亮金字招牌

高质量发展农业

夏华祥(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目前,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总的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依托和优化四川特色资源,补齐农业短板、提升农产品质量,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

在顶层设计上,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规划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应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丽四川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结合起来,在注重绿色发展的前提下,依据四川地大物博、地区差异大的特点,依托各地特色鲜明的自然禀赋,推动农业产业差异化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农产品质量,力争实现资源最大化。

与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旅融合、“互联网+农业”等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与产业化。要积极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将相应技术与资源带到农村,为优化农村供给创造条件、提供支撑;同时积极引导和激发农民自身动力,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帮助其自觉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以具体行动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李周羲

抢机遇抓重点

以开放促发展

张银森(省政协委员,四川侨商会副会长,澳门华银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西南石材城有限公司董事长):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鲜明提出必须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以全局思维和国际视野,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全力推动四川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四川的重要使命,也是四川融入全球经济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和长远之计,是四川统筹对内对外开放,统筹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合作的务实之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四川作为西部内陆地区,更需要全方位扩大开放。对我省而言,加快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既有机遇,更是挑战。

当前,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把西部内陆地区推向了开放的前沿。抓住、用好这些机遇,为我们深入实施省委提出的“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扩大开放合作,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就现阶段具体工作而言,不可能平均用力,而要立足实际找准工作重心和战略重点,把南向和东向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东部沿海是我国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省最大的内资来源地;突出南向开放就是要主动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通我省地理距离最近的出海大通道、开拓潜力最大的新兴国际市场。我们要高标准、严要求,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让四川始终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最前列。

□本报记者 张诗若

来 源丨《四川政协报》2018年07月10日第04版

图文编排丨李 周 羲

校 检丨杨 晨

终 审丨余 泳 忠

「提案大看台」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