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我和夫妻關係的閒言碎語

中國父母希望孩子聽話,而不是希望他開心,希望他一直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希望他成為他自己。年輕的朋友春節假期不免遭遇軟硬相親甚至逼婚,念過點書的更是想找個靈魂伴侶。這不是難,而是不對,沒人能成為自己的靈魂伴侶,父母不行,對象也不行,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靈魂伴侶。為自己而活,不必在乎別人怎麼看。相親相愛勝過觀點一致,互相體諒勝過共同愛好。愛不是“包容”,不認可不喜歡才需要包容,發自內心給對方自由則不需要。不讓親人愛人自由,那麼自己也是生活的囚徒。

如何減少夫妻間朋友間爭吵:用是非判斷代替情緒,無是非分歧則不要帶情緒。

假如老婆說了洗碗卻懶得洗,那我就會去洗,不會覺得因此被冒犯。假如老婆坐車不繫安全帶,提醒了還不繫,那我就會生氣,還好,這兩種情況都沒有發生過。但可想而知,可能不少人情況正相反,說了洗碗不洗,會吵架,坐車不繫安全帶則無所謂,自己開車還不繫呢。問題在於不洗碗不會死人,頂多碗臭了,但不繫安全帶會死人。

貌似我太較真了,不較真不是更寬容嗎?不是,沒有是非判斷做基礎的情緒是失控的,因為沒有標準,不容易一致,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得爆炸。假如遇事首先判斷是非對錯,而不是誰聽誰的,誰不尊重誰,那麼就容易達成一致。把問題縮小到事情本身的是非來,就不會放大情緒,情緒縮小,也容易分辨是非。假如夫妻兩個都有能力講道理,那就不容易吵架。

有時候是非不明顯,更需要科學知識。比如我愛亂丟東西,不愛收拾,需要老婆幫我當機器貓找東西,找到一次又丟,又找,找不到我就抓耳撓腮哭天喊地。找到了又丟,太不尊重對方了吧?沒有,我這是一種性格,第一不是不尊重,第二還徹底沒治。一方面是兒童多動症的後遺症,還一方面是性格習慣,其實並不完全是壞事,對於思維來說也有好處。

假如不科學地錯誤劃定是非,那就危險了。比如就認為我老丟東西還不改是錯的,就一直有道德枷鎖壓著我,最終不是老婆嫌棄我,就是我受不了嫌棄。要能科學點看這事兒,就不是啥事兒了,第一我儘量注意別丟,第二真丟了再幫我找唄。

找回自己還是得靠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從父母從夫妻從朋友,都不是真找,是以為找回了,其實還是對方希望的樣子。

姥爺享年100歲,在85歲左右的時候,再次改造了自己的思想,否定了自己一生信仰的一些基本觀念,比如認為私有制好,這讓我很震驚,也很佩服,也激勵著我不斷改造自己。

很遺憾沒能跟姥爺談論私有制的起源,他的知識還是有些落伍了,主要還是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私有制的解釋。馬恩的解釋有哲學價值,但缺乏科學證據,要從考古學、經濟學的角度看,不但說服力強,而且證據細節更多。

人的關係無非不平等的奴役關係和平等的交易關係,戀愛婚姻就像買白菜,覺得合適就成交,不合適就拉倒。假如不首先把婚戀當做交易,那麼就得當做奴役,就是誰應該為誰做什麼,不做什麼就是欠對方的,那就完了。自願付出並維繫婚姻這比交易,才能長久,這和賣古玩一個意思。假如一天信譽崩潰,交易破壞,那就離婚。也許今天秀恩愛,明天就被踹。

連夫妻都是交易關係,其他關係更不該是奴役關係。搞清楚這事兒,最好還是學習一下私有制和交易的起源,可以掰開了揉碎了看到人的本性。只有正確面對自己的自私自利,才能更多地利他愛人。我們總是被眼前的事和周圍的人所侷限,不能集中精神思考最本質的問題,一旦想明白,發現簡單得很。

愛情源於性衝動,婚姻源於對交易關係的維護。跟她特談的來,長得醜你還談得來嗎?我不把老婆當親人,真有血緣關係還麻煩了,我把她當最好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