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下)

点击右上角关注“心血管健康讲堂”,更多心血管内容不再错过。

随着夏天的到来,太阳简直是“火力全开”,现在出门唯一的感觉就是热、热、热!气温变化是心脑血管的“劲敌”。天越热,心脑血管越容易崩溃!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下)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室内外温度差异不能过大

调查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2℃时,最好减少体力活动,可采取多种方法调节居室内温度,如启动电扇、通风换气、地面洒水或使用空调,使室内温度调节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下)

近年使用空调的家庭越来越多,居室内外形成温差。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血管病和脑卒中。

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

不要猛然回头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下)

颈动脉狭窄、斑块是心脑血管发病基础之一。在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异常的夏季,这一危险因素更需重视。

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脱落,会给心脑血管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发脑梗、心梗,并有可能威胁生命。

40岁以上、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对此要尤为注意。猛然回头这一动作,可能会成为令心脑血管崩溃的导火索。

保证水分充足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下)

专家指出,血液粘稠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这样才能防止血液变粘稠。

夏季人体活动量大,因此会随之流失大量的水分,但由于很多人都没有经常喝水的观念,就直接导致出现血液粘稠的情况。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时也可适量补充水分,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平衡饮食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下)

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注意平衡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膳食中应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内为宜。少食用肥肉、辣椒、生姜、大蒜、烈性白酒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物。

血压偏高、动脉硬化患者可以多吃,黄色蔬菜(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绿叶蔬菜,能减轻动脉硬化。同时吃适量的白色食品(燕麦粉、燕麦片等)和黑色食品(黑木耳等),对降低血黏度、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