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儒家思想研究深透,却提倡对国君无比忠诚的“愚忠”

韩婴作为文帝时的博士,对《诗经》有着深入的研究。但是,在汉初儒家复兴的时候,他大胆发挥《诗经》的微言大义,对其“断章”并取其所需,积极拓展原始儒家中能为统治者服务的思想,在这其中他极为重视和强调原始儒家“忠”的思想。

他对儒家思想研究深透,却提倡对国君无比忠诚的“愚忠”

韩婴

与孔孟强调“民贵君轻”不同的是,韩婴提倡臣对国君无比忠诚的精神,将臣之忠分出等级,对忠君之臣大加赞扬,而对“国贼”们则痛加斥责和鞭挞。但是他同时特别地强调了臣对国君应无条件地忠诚和服从,甚至达到了非常残忍的地步,抹煞了作为臣下的应有权利,中国历史上的“愚忠”思想在此已见端倪。

韩婴认为在一个国家里,“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道覆君而化之,是谓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是谓次忠也。以谏非君而怨之,是谓下忠也。不恤乎公道达义,偷合苟同以之持禄养交者,是谓国贼也。若周公子於成王,可谓大忠也;管仲之於桓公,可谓次忠也;子胥之於夫差,可谓下忠也;曹触龙之於纣,可谓国贼也。皆人臣之所为也,吉凶贤不肖之效也。”

而这“愚忠”思想与“弘演痴忠”和 “荆蒯芮为君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韩婴认为像弘演、荆蒯芮这样的人才是勇士、有节有义之士。

他对儒家思想研究深透,却提倡对国君无比忠诚的“愚忠”

韩婴

韩婴将臣子们的忠分成大忠、次忠、下忠、国贼四个等级,并且描述了各个等级之臣的表现,又举例说明什么样的人是好人、坏人、贤明的人和邪恶的人。他又说: “逊而直,上也。切,次之。谤谏为下。懦为死。”谦虚而又直接地规劝国君,是最好的;很急切地规劝国君,是次一等的臣子的态度;以在背后指责国君过失的方式来规劝国君,是下等的做法;最懦弱的做法是等到国君遇害后再去为他而死。

他对儒家思想研究深透,却提倡对国君无比忠诚的“愚忠”

韩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