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提及窑洞,人们脑海中第一时间闪现出的地方——陕北。窑洞是陕北的一张响亮的名片,据史载,陕北最早的窑洞雏形距今已有4500年历史。

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陕北窑洞

陕北的窑洞是一个依山势开凿出来的拱顶窑洞,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人们为什么几千年来一直钟情于窑洞这种居所形式呢?据考证有三个原因:其一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具有很强的直立性,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二陕北历史上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烽火连连,百姓经常要迁徙避难,因此少有人家建设豪宅大院,多数百姓只掘三丈土窑,就可安家立舍,战乱一起,弃之而去。而且土窑洞挖掘简便、成本低廉、省工省力、冬暖夏凉。其三黄土高原地区缺乏高大的乔木,盖瓦屋也存在实际的困难,因而窑居是非常合适的选择。正是由此,窑洞在陕北代代传承。

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站在坡顶俯瞰被遗弃的坑底窑洞

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一种地坑窑洞,这种窑洞是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比如河南、甘肃等地,那些地方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平线以下,远远望去,只能看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陕北的窑洞受选址时的山势条件所决定,如果是相对较平整的地方,就建造地坑窑洞;如果是山坡,就建造沿崖式或者土坯式窑洞。

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站在坡顶俯瞰被遗弃的坑底窑洞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可以种植庄稼。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来看,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坑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这是唯一一条进入坑底窑洞的通道,由于常年失修,已经开始坍塌。

但在陕北,这样的地坑式窑洞,已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逐渐地消失了。现在大部分窑洞居民,已经搬进了宽敞明亮,生活功能齐全的新村落。

而这种地坑式窑洞,也结束了4000多年的使命,逐渐地被人们遗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地坑式窑洞会被岁月的风沙掩埋,化为乌有。

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年久失修,这座地坑窑洞的出口长满了杂草。

地坑窑洞,被西方人称为建筑文明的民居,也许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地坑窑洞功能非常齐全,就像一个四合院,除了人居住的窑洞外,还有仓库和牲口棚。

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地坑窑洞功能非常齐全,就像一个四合院,除了人居住的窑洞外,还有仓库和牲口棚。

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地坑窑洞功能非常齐全,就像一个四合院,除了人居住的窑洞外,还有仓库和牲口棚。

消失的文明——地坑窑洞

这是榆林市榆阳区杭庄村新建的农居,生活功能齐全,大批的窑洞居民搬到了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