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人和 文化繁荣——《格萨尔》在甘德

来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已经一年有余,这颗存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玛域明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属于它的《格萨尔》精神。这是一种源于史诗人物《格萨尔》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文化自信。更是一种基于和谐社会,政通人和的制度自信。

《格萨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根植于广袤的果洛大地之上。格萨尔的故事、传说、戏剧、音乐、舞蹈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果洛人民展示自身文化的艺术形式。从事文化工作的这一年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些“非遗”传承人的焦急和担忧。焦急的是《格萨尔》的传承;担忧的是《格萨尔》的发展。记得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的时候,老师曾说过,传承是继承、是传授,是尽可能的保护它原有的艺术形态。发展是变化,是前进,是由低级到高级,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的过程。那么对于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在收集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阶段,传承的专业化和发展的科学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格萨尔》史诗涉及历史、地理、美学、宗教、哲学、文学、考古、民俗、艺术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族人民集体创作了《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广泛流传在青藏高原等地。称之为江河源文化百科全书之楷模。青海是《格萨尔》史诗的发祥地。格萨尔和珠牡的故乡都在青海果洛和玉树,当然也有说格萨尔出生在四川德格。无论怎样,首先可以肯定《格萨尔》是以藏族这一群体为主要传播对象和创造者,同时不可否认藏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因此《格萨尔》史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向心力。如青海果洛的格日尖参等艺人可以唱出上百部《格萨尔》。

没想到的是,原来据说这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甘德地区,人们称它为“觉如的口袋”就在甘德草原的“柯雄”地区的“垆姆德果”山区。尤为可喜的是,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省《格》办的成立,2006年《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格萨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国各高校、各行业领域近年来涌现出的《格萨尔》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现如今《格萨尔》在世界文化领域的高度认同。这颗闪光在中国大地上的民族宝石,再一次迎来了属于它的这个璀璨时代。

甘德县作为《格萨尔》史诗的诞生地之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格萨尔》的成长,见证着《格萨尔》的传承。在《格萨尔》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说唱艺人为其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期格萨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样需要说唱艺人们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搜集整理、学术研究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据笔者了解,甘德共有被全国《格》办和青海《格》办分类鉴定的格萨尔传承艺人共25人,其中闻知艺人10名、密意掘藏艺人3名、圆光艺人1名、智态化艺人5名、顿悟艺人4名、马背传承艺人1名、创作型艺人1名。以昂仁、格日尖参、普日多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名。以传承人格日尖参为例,在参加果洛州《格萨尔》艺人说唱比赛后,其非凡的说唱天才引起文化部门和格萨尔学界专家的高度关注,被省社科院、文化厅、省文联等部门授予“格萨尔说唱家”的称号,随后又被果洛州政府吸收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州群艺馆专门从事《格萨尔》艺术创作,如今他已创作出32部《格萨尔》史诗,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25部。

《格萨尔》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是果洛州甘德县长期以来文化事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化中国”的提出为实现文化、旅游、体育、城建、农业、商业等复合文化产业一体化开发和运营,助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实现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化的创新模式。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近来,果洛州积极创造《格萨尔》文化产业跃入数字化、网络化的全新发展阶段。2014年甘德县人民政府确立德尔文史诗说唱传承基地、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文化传承基地、龙恩马背藏戏文化传承基地、大云马背藏戏文化传承基地、《格萨尔》文化传承基地(格萨尔博物馆)、夏日乎《格萨尔》文化传承基地、下藏科《格萨尔》文化传承基地(藏哇文化活动中心)、柯曲镇多桑《格萨尔》文化传承基地、甘德县《格萨尔》酥油雕塑文化传承基地、大云《格萨尔》石刻文化传承基地和甘德县《格萨尔》文化产业园区,2017年甘德县增设多利多卡《格萨尔》文化传习所和哇英《格萨尔》文化传习所。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十三个《格萨尔》文化传承基地,其中德尔文史诗说唱传承基地被国家四部委联合命名为“《格萨尔》史诗文化村”以及《格萨尔》文化口头传承基地,夏仓《格萨尔》马背藏戏文化传承基地、龙恩马背藏戏文化传承基地、大云马背藏戏文化传承基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2月,朋友的一通电话让我倍感欣喜。在12月19日播出的青海新闻联播上,果洛《格萨尔》文化工作登上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宣传和文化自信的道路标杆的专题版块,向全省进行宣传。甘德县《格萨尔》酥油艺术展示馆作为果洛州“非遗”保护工作的缩影,向全省展示。“一支画笔,一块酥油,经过非遗传承人精湛的塑绘,格萨尔史诗中的人物故事形象跃然墙上。运用酥油花这一传统特殊雕塑艺术形式表现格萨尔文化,这是甘德县在已有‘说不完的格萨尔’‘写不完的格萨尔’‘画不完的格萨尔’基础上,衍生出的‘塑不完的格萨尔’”。这也是我省首个以酥油雕塑艺术形式为载体的格萨尔文化传承基地。各传承基地的确立是以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打造和完善甘德县《格萨尔》文化生态结构为主要任务,挖掘、保护和弘扬《格萨尔》文化为目的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成立《格萨尔》酥油艺术展示馆,一方面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我们甘德地区《格萨尔》酥油手工技艺,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更好地打造甘德的文化旅游品牌,就是为了发展、弘扬和传承《格萨尔》非物质文化艺术。甘德县独具特色的《格萨尔》人文资源,以展示甘德格萨尔特色文化为主线,将《格萨尔》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融为一体,使之成为甘德县打造《格萨尔》文化品牌的最佳载体。

总之,文化自信的基础,是要对民族自身文化有更全面的理解、更高度的认同、更系统的研究和更科学的弘扬。政通人和,文化繁荣,近年来在党的正确的民族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在文化繁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格萨尔》,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开始涉及《格萨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格萨尔》。明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甘德,这颗黄河流域的格萨尔文化宝石,将在新时期政通人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之下,被更多的人发掘,向更多的人展示属于它的那一分璀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