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叫停!支付寶、微信,不准炒作「無現金」概念

近年來,非現金支付方式的廣泛應用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深遠的影響。但是,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域差異大、城鄉發展不平衡,消費者支付需求多種多樣,現金支付習慣和偏好仍然廣泛存在。近年來,流通領域人民幣現金使用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群眾反映強烈。如

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被拒收人民幣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為此,人民銀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出臺整治拒收現金公告,進一步規範社會經濟主體對支付方式的選擇和應用。

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對拒收現金行為進行整治。同時,央行表示,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時,不得炒作“無現金”概念。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民中在線下購物時使用過手機網上支付結算的比例達到61.6%,用戶規模達4.63億。

可以說,無現金支付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但是在無現金支付大潮下,你是否也遇到過這種問題?

商戶拒收人民幣現金損害消費者選擇權;

越來越多的移動支付詐騙;

還有不少老年人不會使用移動支付由此帶來不便……

針對這些問題,昨天,央行發聲!

央行出手整治拒收現金行為,不得炒作“無現金”概念

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8〕第10號》,對拒收現金行為進行整治。

央行叫停!支付寶、微信,不準炒作“無現金”概念

央行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近年來,流通領域人民幣現金使用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被拒收人民幣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相關部門調查顯示,在受訪的2萬多個商戶中,近4成表示過去1年中曾“拒收現金”;在受訪的3萬多名消費者中,超3成反映在過去1年內經歷過“拒收現金”。

對於如何構建長效機制,打造良好的現金流通環境,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要加強引導,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時,不得炒作“無現金”概念。

“無現金日”玩大了,螞蟻金服此前被央行約談

央行叫停!支付寶、微信,不準炒作“無現金”概念

而就在這些宣傳口號撤下之前,“戰況”可以說相當激烈了。

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曾明確提示,到店購物結賬時只能使用盒馬APP或支付寶APP掃碼,通過支付寶結賬,不支持現金結賬。之後,還有類似“現金結賬不能打折”的報道出現:

央行叫停!支付寶、微信,不準炒作“無現金”概念

7月底,央行武漢分行約談螞蟻金服公關部負責人,告知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制度,明確提出三點要求:

在“無現金城市周活動”中去掉“無現金”字眼;

撤掉所有含有“無現金”字眼的宣傳標語;

公開告知參與商戶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尊重消費者支付手段的選擇權。

據瞭解,此前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7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央行2017年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就明確提出,“對社會上片面強調非現金支付的行為,要加強宣傳引導和規範”。

此外,據證券時報報道,央行總行還對各分支行下發通知稱,最近一些地區推進的無現金支付方式或與螞蟻金服等合作創建無現金城市等活動,其中一些宣傳主題和做法干擾了人民幣流通,社會反響較大,對社會公眾產生較大誤解。央行要求各地抓緊行動,依法對不合適的提法、做法進行糾正和引導。

專家:

保障人民幣流通是維護其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

近年來,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補貼大戰,大力推廣“無現金社會”,宣傳在金融交易中不再使用紙幣和硬幣,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手段。

專家表示,人民幣現金是法定貨幣,體現國家信用,保證人民幣現金的順暢流通是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

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明確,自助服務、網絡政務等場景可以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不過,各地在建設智能化、信息化城市過程中,要注重保障全體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全社會自覺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的良好氛圍。

央行表示,將在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對行政事業、公共服務、大中型商戶進行重點關注,對不正當競爭、惡意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行為,堅決予以查處。人民群眾和消費者發現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行為,可以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城市政務熱線、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

在發佈會上,央行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現金、銀行卡、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並存的多樣化支付工具體系。下一步,央行將結合支付場景和相關規律法規,進一步針對非現金支付細化哪些方式合規、哪些需要關注。

網友也表示,在現階段,現金還是必不可少的:

央行叫停!支付寶、微信,不準炒作“無現金”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