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去银行办理定期存款,单子打出来竟是保险单,你怎么看?

用户72861918314


我怎么看?我觉得掌握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识很有必要啊。

这个事件中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地方,如果掌握了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识根本不会发生。

1.先不说这是不是明令禁止的误导销售,也不说销售人员到底说没说明这是保险,就是看这张单子打出来白纸黑字写的保险,还有保险公司的名字,它就不可能是存款啊,你都发现了不是存款还让工作人员写了存几年利息多少?

2.从2017年11月1日起,销售保险必须进行录音录像“双录”,在双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会说明这是保险产品,介绍相关信息,就算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未进行双录,你常看新闻掌握这个知识也可以据理力争。

3.费了好大劲才退保?那你一定不知道保险都有10天或者15天的犹豫期,也称反悔期,在这期间退保的,扣除最多10元钱保险合同成本费,可以全额退款,即便你没当场提出退保,在保险公司电话核保的时候后悔,保险也是不会成立,会退钱给你的。

所以啊,我觉得没事多上今日头条刷刷新闻,多关注像我一样经常普及金融知识的答主,就不会这么折腾了,您说是吗?


昇财经


这件事发生地点是山东惠民县的农业银行大厅,3月10日市民去办理定期存款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说定期存款有高利息的,也没说是保险,当事人对这些并不是很懂,在办理完之后打出的单子上却发现是一款理财险,这让市民一脸懵懂,然后市民在自助终端机进行查询发现,自己存上了58900,但是余额显示是28900,询问得知该工作人员把三万办理成了一款理财险,这让市民很恼火。

像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银行推销保险产品,但是不能用这种手段吧?最后市民一家人都来到银行,费了很大的周折才推掉这款产品。
银行工作人员推销保险产品或许是银行内部安排,也可能是个别工作人员的行为,但是市民来到银行存款,是为了把钱存到银行而不是把钱存到保险公司,把钱存在保险的话,如果应急用钱是很难提出来的。这件事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明显的误导行为,尤其是市民是来办理银行的定期存款,却给办理成了理财险,而且这款产品还有一定的风险。这种行为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保险和银行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但是前提是要保证用户同不同意,对这款产品理不理解的前提下。


滨州情报局长


这个绝对应该去公安局报案,以诈骗罪论处。现在的保险公司无孔不入,敛财已到极其疯狂的地步,造成多少人家庭失睦,夫妻反目,血汗钱无归。国家应尽快就此立法,规范保险金融市场。


徐德文


近日,事情发生在山东省滨州市,某市民去惠民县农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办理完后存单竟然是一款理财保险,之前业务人员也没有说是办理这个业务,只说有很高的利息,使市民很不解。最后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将这款理财产品退了,发微博告诉大家警惕这事。


确实,现在去银行办理业务,大家一定要自己注意,很多业务员不顾职业操守,给大家只是讲了很多听不懂的业务术语,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听明白业务的内容,要与家人沟通,把所有事情所有疑问都弄明白了以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要不就会给后面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呼吁相关监管部门,能够对这些不良道德的业务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避免只为了挣钱,不顾后面事情处理的案例再次发生。

纯手工码字,图来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喜欢请关注,欢迎指正!有空来撩~


我爱青岛


这个又是一起银行员工误导销售的案例,将保险宣传成存款,只提收益,利用老百姓对银行这个大平台的信任,违规操作,误导销售.2018年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中,将虚假宣传这一项列为不当销售行为,发现银行存在此类现象可以直接向监管部门投诉,会得到妥善处理.

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是重头戏,捆绑销售、承诺回报和虚假宣传,这一类生活中经常遇见的现象,已经触犯了监管的红线,这种行为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发现一例就可以举报一例。

题目中所说的事情,是发生在今年3月份,从网上曝光的资料看,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未对客户做出明确解释,将保险作为存款产品进行讲解,只阐述了到期收益,未对期限和能够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是否会损失本金做出明确解释,属于虚假宣传,不当销售。

大家需要了解一点,保险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收益,但是保险的期限非常长,未到期是不能支取的,中途即便成功退保是会损失本金的,更不要谈收益。保险购买以后有10天的犹豫期,客服会打电话回访确认,如果有被误导宣传的,尽量在犹豫期内尽快退保,避免经济损失。

此外,还是老生长谈的一点,在银行办理业务,一定看清购买产品的产品说明,存款和理财、存款和保险签署的文件是完全不同的,一定要眼见为实,不要一味的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并不是每个职工都尽职尽责,而且这里面银行很多大堂还属于外包人员,对企业并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大家还是自己多留意为好。


不立而立


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已经为储户所诟病,假借存款名义来忽悠储户,更加恶劣。为了杜绝商业银行欺骗客户,监管部门制订了很多相关规定。

1、《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规定第三十四条:“销售人员负责在销售过程中全面客观介绍保险产品,应当按保险条款将保险责任、责任免除、退保费用、保单现金价值、缴费期限、犹豫期等重要事项明确告知客户。”

——很显然,银行并未将有关保险信息告知客户,否则客户不会莫名其妙存款变保险。

2、《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规定第三十五条:“销售人员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使用“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不当用语,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承诺固定分红收益。”

——在这个事件中,银行违反了(1)将保险产品与储蓄混淆;(2)纸面上写明到期领取金额,属于“承诺固定分红”。

3、《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对购买投资连结保险等复杂保险产品的客户,应当建立客户风险测评和适合度评估制度,防止错误销售。”

——银行没有按照规定对客户进行风险评测,并让客户抄录“本人已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了解本产品的特点和保险利益的不确定性”。

从上述条款来看,银行无疑都是违反了有关规定。银行目前代理保险问题迭出,群众反映十分激烈,虽然监管部门出台了规定,但仍然屡禁不止。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违规成本太低,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对下属违规销售故意纵容,反正出了事只处罚基层人员,这才是屡禁不止额度根本原因。建议监管当局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根据《消费者保护法》增加银行违规销售的赔偿条款,才能使银行真正有所收敛!

我是空谷寒潭,致力于输出有价值的金融知识和理财观念,感谢阅读!


空谷寒潭


  所以,单凭一面之词,或者人们过激言辞的反映,并不敢妄下指责那一方。如真如该市民所述,媳妇是懵懂之下被误导购买成保险理财,那么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举报,比如银监会、保监会等。

  如不会举报,那么看到保险两字退了就行了,保险存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0天(银行保险渠道为15天)的“犹豫期”,在这犹豫期内都可以全额退回资金。

  遇到该事件,并不能一味的怪银行或保险业务员,或许保险业务员愿意跟你讲产品的详细情况,但是用户不愿意听,或者感觉不好意思,经常会说知道知道明白明白了解了解,可真的知道明白了解了吗?

  如果想买理财,获得较高的收益,我们就要细心的听讲理财的相关风险和投资组合,不懂就要问,而不是一味的知道明白了解,或者过分的相信业务人员,不去甄别相关言辞。

  而如果是去存款,那么就不要搭理那些业务人员了,铁打心肠的去存款就可以了,存几年填个单子交给柜台的工作人员。如果自己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么再厉害的推广员也不可能打动你,你能被打动说明一个字——贪。

  银行营业厅出现证券和保险业务员再正常不过,因为这也是银行营业厅盈利方式之一,就像阿里的办公大楼也有其他企业入驻,而非所有人都是啊里员工。

  所以,在银行营业厅里跟你打招呼的不一定是银行工作人员,也有可能是证券,或者保险业务员。如果有人向你推荐理财产品,那么当事人应当问清楚是银行工作人员还是保险或证券业务员。其次便是要认真的去听讲,且不懂就要问,不要过分的信任银行营业厅里的工作人员。


三人聚众


去银行存款,结果变成了保险。这事搁谁身上都会不理解。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我是这样想的:银行卖保险产品行,但前提是在储户自愿的情况下卖,得人家储户心甘情愿买才行啊。

一、对于银行的宣传介绍不要急于下结论。有些人在客户办业务时,本来是要存款,银行的大堂经理或者经办柜员会不失时机地向客户介绍一些新的产品,这个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听,有疑问的地方仔细地问,不要在没有弄明白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同意办理新业务。

二、当有意外的好事降临时,不要急于接受。如果银行的人说,有一款产品利息可高了,那你要打听明白,要多想一下,为什么这一款产品利息这么高,高在哪里?要是利率远远高于银行挂牌的利率,那就更得整明白了。也许这是一款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也许这就是本文中所说的保险公司的保单。

三、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重点在于监管。

银行代理保险,保险公司又卖储蓄性质的产品,大家都想做点别人的买卖,如果在这中间有了什么不妥,受连累的就是客户了。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客户都火眼金睛,时刻提高警惕,所以要想杜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国家就得加大监管力度。这回银监会和保监会也要和在一起了,估计以后监管更方便、更全方位了。但愿类似的烦恼以后不再有。


博文微金融


保险本来是一件有利于大家增加保障的事情,但是诱骗老百姓买保险就是罪大恶极。

自从银保合作被当成一个创新业务以来,十多年了,有无数去银行办存款、取款的老百姓,尤其是老人被骗买了保险。

原本保险借助银行的门店、渠道宣传、销售,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保险利用了老百姓对银行的信任,用银行背书,将很多根本不适合一般人购买的保险(投连险等)冒充银行存款的名义,欺骗老百姓,卖给了老百姓,等到老百姓用钱的时候,根本取不出来。这不是害人么。

就说这个问题提到的情况,明显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和保险营销员勾结在一起,诱骗存款人买保险。银行要负责任,属于欺骗,甚至诈骗。同时,揪出背后在这家银行营销的保险机构和保险员,一起法办了。

银保合作,就是给保险和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挣外快的灰色地带。
银保监会必须割断这种欺诈模式。

更有丰厚奖品不定期回馈,谢谢!


家族财富密码


去银行存钱,单子打出来是保险单,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银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是存钱最安全的地方,虽然这些年利息低,可是一些老人,一些非生意人还是喜欢把最近不用的“闲钱”放进银行存起来。因为对银行那可是无比的信任。

在前几年(约五年前),我们洛阳的银行也有一些营业部的大厅站有一名穿着很职业装的保险业务员,一般人根本就分不清她是不是银行的人。有人进银行办业务就推销他的存款保险。还有的银行窗口得知顾客办理定期存款,银行柜员还会直接喊“保险业务员”过来介绍,买成保险存款,以诱导存款人。明智的顾客会说,我只要存银行,银行给我存单,我随时用钱随时取。一时脑子没有转过来的存款人,糊里糊涂就把钱存成保险存款了。也就是存进保险公司了。

以上现象在洛阳出现了差不多二年,随着顾客投诉的增多,被银行取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