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四孝圖》看古人的孝道(一)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編著的故事集,全名叫《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書中記載了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環境行孝的故事。因為後來的印本大都配有圖畫,所以又叫《二十四孝圖》。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二十四孝》裡面記載的有些故事過於極端,但也可以從中看出古人對於孝道的推崇。就算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如果拋開故事裡的離奇和玄幻的色彩,那些孝行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的。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是如果孝行的吧。

孝感動天

舜。遠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史稱虞舜。

舜的母親早逝,他的父親,一個愚昧的瞎老頭,就娶了個歹毒的後母,後母又生了個兒子叫象,象和他的母親一樣心腸歹毒。他們為了得到舜的財產,就不擇手段的想殺掉舜。他們讓舜去修理房屋,然後就搬走了梯子,然後在下面放火。他們又讓舜去挖井,然後趁著舜下井去的時候,就往井裡填土。但是舜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儘管家人如此的對待自己,但舜還是始終如一的孝順父母,沒有怨言。因為他的孝行,在他勞作的時候,大象來幫他耕地,鳥兒來幫他除草。後來,帝王堯聽到了他的孝行,非常感動,就把自己的九個兒子派去給他做事,還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最後,堯把整個天下都禪讓給了舜。

從《二十四孝圖》看古人的孝道(一)

舜的孝行在現代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孝順父母,儘量的不違背父母的意願,對父母一些過激的行為報以理解和寬容,這應該是現代人應該做到的。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郯國國君,有才華,孔子都曾經求教於他。

郯子是個至孝的人。他的父母因為年老,得了眼病,郯子四處求醫,得一醫方,醫方中有一味藥是新鮮的鹿乳。郯子於是就進入深山尋找鹿乳。但野鹿怕生人,郯子幾次都不能近身。於是想了個辦法,他找到一個獵人,向獵人求取了一張鹿皮,然後把鹿皮披在身上,這樣他就可以靠近鹿群了。經過一番努力後,郯子終於混入了鹿群,並取得了新鮮的鹿乳。就在他大功告成時,幾個獵人發現了鹿群,他們舉起手裡的弓箭,準備射殺野鹿,郯子正在鹿群中,連忙站起身來,向獵人講述了自己取鹿乳救父母的實情,獵人很感動,就把他送回了家。郯子就用鹿乳治好了他的父母。

從《二十四孝圖》看古人的孝道(一)

現代人當然不用化妝成野鹿去求鹿乳,但是父母病,盡全力醫治父母卻是我們應該做的。有報道說,有老人病了,但他的兒女卻不聞不問,這些兒女確實是愧對先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