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哀的教育,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今天这篇文章,让叶子老师很感慨:做父母的,总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要忘了,也要让孩子明白,一切来之不易。父母过度屏蔽掉现实世界的艰辛,容易培养出“不识愁滋味”的孩子,就像下面文章中的例子那样,父母的节衣缩食,却换来他们的挥霍无度。

01

前两天有一则新闻:

“湖南长沙李女士从小被富养,对于金钱方面没有概念,虽然月薪只有四五千,但喜欢追求名牌,热爱购物。梳妆台上的各种化妆品总价接近十万,且深信“包治百病”,高兴了买,不高兴了也买。当自己的薪水和老公的工资都不能满足购买欲望时,为了维持高消费,李女士偷偷的把父亲和丈夫的车子做了抵押,还通过各种方式借钱包括高利贷,现在20多万元本金连本带息要还七十万左右,这让一家人都懵了。”

最痛心的还是李女士的父亲,他自扇耳光,深深自责,自己没有把女儿教育好,打算卖房为女儿还债。

最悲哀的教育,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这位老父亲的痛心之处,也正是千千万万的家长的痛心之处。

我们总以为,一定要从小给孩子富足的物质条件,提供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于是,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有的父母,因为家庭不宽裕,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但倾尽所能,却发现,自己拼命富养的孩子没成为贵族,却变成了白眼狼。

前不久,上海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一名体型较胖的年轻女子,在大街上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瘦弱的环卫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其他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记者一采访才知道,原来是女儿在向母亲要钱!

这位母亲已经48岁了,做环卫工10多年了,一个月才几千块钱。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还隔三差五伸手向母亲要钱,不给钱就辱骂、吵架、打架……

这就是溺爱的后果,过度的爱,会让孩子会无视父母的辛劳付出,把这一切当成理所应当,甚至予取予求,像照片里的女子一样,对父母拳脚相加。

最悲哀的教育,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02

相反的是,前段时间,一则“同济大学博士暑假帮母亲扫大街”的新闻刷遍朋友圈,当时消息一出,大家纷纷感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是,和今天的新闻一比,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为清洁工的妈妈,竟有两位如此天差地别的孩子呢?叶子老师相信,一定是有某种因素,造成了这种区别。

最悲哀的教育,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帮母亲扫大街的博士小田

这种因素究竟是什么呢?看到下面的故事后,我恍然大悟。

某君高中时沉迷网络,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一日他照例翻墙,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归,面色古怪,问之不语。从此认真读书,不再上网,学校盛传他见鬼了。后来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学问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有没有被这个父亲感动到?可是假如这个父亲的艰辛,没有被调皮捣蛋的儿子意外发现,儿子会洗心革面、改邪归正吗?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他们只有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和苦难后,才会对父母心生感激,进而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相反,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艰难困苦,都向孩子进行过滤、屏蔽,为孩子刻意营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又怎能奢望他们知父母恩?蜜里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最悲哀的教育,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03

当下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我们中国的父母,自己小时候吃过苦,总怕孩子会吃苦,对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很少想着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让他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付出的快乐,于是——

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满头大汗地从事体力劳作,在小小格子间里腰酸背痛地从事脑力劳动,在向人低声下气;

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活得青春无敌、过得光鲜亮丽,却嫌弃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这些悲剧都在警醒着我们,娇生惯养的孩子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

而国外的父母,大都从小就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收拾自己的房间,轮流打扫客厅,修剪草坪。很多父母还让孩子去打工,让他们从小体验赚钱的辛苦。

奥巴马在任总统期间,也让女儿在暑期去海鲜店打工。这并不是简单的作秀。即便如贝克汉姆家里坐拥7亿资产,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先后在咖啡店打工。大儿子布鲁克林今年考入美国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早已为大品牌拍摄广告赚足零花钱的罗密欧,又开始在哥哥之前打工的咖啡店继续端盘子。

奥巴马和贝克汉姆都鼓励孩子打工,希望教给儿子“钱的价值”,并让他们体验什么叫“辛勤工作”。

所以,适当的苦,能让孩子更珍惜生活的甜;适当的挫折,能让孩子变得更坚韧。这些体验,不也是一种财富吗?

04

曾经有一位朋友说,他的儿子一直不好好学习,比吃比穿,买的衣服不是名牌,都不肯上身。

花大价钱给报了补习班,孩子出工不出力。

父母说几句,孩子能有一百句话顶回去:你们大人多好,不用上学,想玩儿就玩,想穿什么穿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真不愿意上这个学了!

那年暑假,他决定给儿子找一份工作,当然,好工作是找不到,因为人家不要。

他对儿子说:“你先试试,如果你真得觉得打工非常好,便可以退学!”

孩子在一家小饭店给人家端盘子,也干洗碗、扫地等杂工。

每天,晚上回家都很晚,到家累得倒头就睡,孩子说:“天天都是跑的,特别是晚上人多,被呼来叫去,每次吃饭都是等客人走得差不多了,早已过了饭点,才能吃饭。”

不仅如此,还遇到一些很厉害的客人,有一回给客人送矿泉水,就因为对方要冰的,他听错拿来了常温的,就被客人骂了半天。

打工一个月,孩子赚了一千五百块钱,一分没花全交给了同事,说:“这个当我下学期的学费吧!”

经过这个月的打工,孩子的性子收敛了很多。虽然依然还属于爱美的青春期,却再也不像以前挑三捡四,也没再说过不上学的话。

所以,让孩子适当体验生活,感受现实的不易,反而有助于他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懂得父母所讲的“大道理”,其实所言非虚。

最悲哀的教育,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05

也许有父母担心,当别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时,要求自己的孩子勤苦俭约,会不会让孩子感到变得自卑、压抑,影响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要求孩子勤苦俭约,不是说要每天向孩子“哭穷”,唠叨“我每天起早摸黑地干,还不是为了你?你如果不成才,你还有脸吗?”这么做,当然会把贫穷感和自卑感深深植入到孩子的心中,挥之不去。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这让叶子老师想起今年考入清华的魏祥,19岁的他,不仅身患先天疾病,且父亲早逝,母亲一人将他拉扯长大,其家庭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但在他写给清华的那封信“火了”之后,很多人表明了捐助意向。但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只求一间宿舍,其他问题我们自己能解决。

最悲哀的教育,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魏祥接受采访

一句“其他问题我们自己能解决”,感动了无数人。从他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种在困境中仍然充满希望,在贫穷中依旧保持尊严的意志品质。这样的孩子,即便生活在贫穷中,也不会养成寒酸、刻薄、拘谨的习气,相反还能直面现实,锤炼内心,进入曾国藩所说的“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的境界。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仅仅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孩子“物质层面”上的幸福,企图将孩子与外界开来,而是要在适当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并让孩子懂得知足 、感恩,体恤父母。

否则,温室里养大的花朵,不是自命不凡,“十指不沾阳春水”;就是柔弱娇贵, 禁不得一点风霜雨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