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浅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经典慢词

那些“浅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经典慢词

慢词,是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由于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篇幅短小、精练含蓄的小令相比,慢词的文字容量更大,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更适宜表达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乃沿袭晚唐五代余绪发展而来,代表作家是晏殊和欧阳修等上层文人;直到柳永出现后,大量创制慢词,词坛才为之一变。柳永是推动宋代慢词兴盛的重要词人,对于北宋词风的转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那些“浅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经典慢词

柳永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他为人落拓不羁,少年时到京城应试,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往还。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颇受到当时一些正统派人物的非难。柳永曾写过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词传到庙堂之上,惹恼了仁宗皇帝,斥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于是柳永功名无望,只好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将更多的时间流连于教坊青楼,以毕生精力为歌伎乐工们填词,于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成为了北宋词坛第一位职业词家。

那些“浅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经典慢词

柳永一生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他的《乐章集》收词二百余首,一半以上是慢词。内容多为描绘北宋都市风光和歌妓生活,也常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永擅长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抒情写景,他的慢词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极大地拓宽了词的表现容量,丰富了词的情感内容,开创了宋词特有的崭新天地。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描写北宋都市繁华与风光的代表性慢词。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那些“浅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经典慢词

而《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则是柳永描写“羁旅行役”的千古名篇。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那些“浅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经典慢词

《戚氏·晚秋天》是柳永慢词的又一经典代表作,长达212字的长词一韵到底,却无一丝险韵,自然而然,于平常之中见其非同寻常,堪称冠古绝今。

《戚氏·晚秋天》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那些“浅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经典慢词

可以说,柳永之前,词(小令)不过是贵族士大夫歌筵舞席的消遣甜点,直到柳永及其慢词的出现,才让词开始平民化,走入了下层文人和市井之间,进而在整个中国广为流行——“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没有柳永,也许就不会有后来苏轼、秦观、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的成就。换句话说,假如没有柳永的开创性贡献,后世也许根本形成不了可以与唐诗相媲美的宋词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后人如何高度评价柳永及其慢词,都丝毫不为过。

那些“浅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经典慢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