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经典10句话,奠定中华民族的性格

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年的历史。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民以食为天。

出自《郦生陆贾列传》。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基础。

二、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选自《商君列传》。依靠道德办事的昌盛,仗恃武力办事的灭亡。

《史记》经典10句话,奠定中华民族的性格

三、法之不行,自于贵戚。

选自《秦本纪》。法令得不到贯彻执行,主要来自于皇亲国戚的阻挠。法律得不到执行,阻力来自于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因为他们以法律制定者自居,凌驾于法律之上,古时又有刑不上大夫的恶习,所以他们知法犯法,犯法后又难以服法。此二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专制集权国家执行法冶的通病,用以揭露法之不行的要害之处,十分恰切。

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出自《陈涉世家》。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

《史记》经典10句话,奠定中华民族的性格

五、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出自《孝文本纪》。农业是天下人生存的根本条件,所有事的紧迫性都没有大过它的了。

六、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选自《屈原列传》。天是人之始,父母是人之本。人在困苦的时候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

《史记》经典10句话,奠定中华民族的性格

七、累累若丧家之狗。

意思是无家可归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选自《刺客列传》。风声萧萧啊易水寒冷,壮士一去啊不再回来。萧萧:风声。兮:啊。易水:水名,源出于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现用以形容人悲壮地离去,前途艰险或凶多吉少。

《史记》经典10句话,奠定中华民族的性格

九、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出自《酷吏列传》。法律是使用法律或者说是能够法号施令都是工具。“清浊”合并理解为“腐败”,清没有具体含义,只是辅助"浊"的修饰词。合起来理解:法律只是治理国家的工具,并不是腐败的根源。

十、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出自《淮阴侯列传》。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文意是说功业难于建立而很容易失败,时机很难得到而很容易失去,一旦错过时机,很难再有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