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丨雜糧 VS 白米,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很多人都發現,把一半甚至更大比例的精白米麵換成全谷雜糧之後,自己好像變瘦了。

這是符合科學的必然結果,還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呢?

真的是科學結果。

此前,美國研究者對多年跟蹤 8 萬多名女性「Nurse Health Study」的數據進行分析,他們發現,用全穀物食物來替代精白主食的好習慣,能夠讓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而發胖的趨勢明顯減弱。

換句話說,在不節食減肥的正常飲食當中,熱量攝入量相等的情況下,吃全谷主食的確會幫助人們預防「中年發福」這種看似「天經地義」的體重變化。

有西方研究發現,女性體重的峰值年齡通常是 55 歲左右。

想想看,一個 25 歲時 50 公斤的窈窕美女,即便每年胖 1 斤,到了 55 歲時就會變成 65 公斤的胖阿姨。

想到這個前景,是不是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趁著肥肉還沒有大舉入侵,還是趕緊把一半精白米麵換成全谷雜糧主食吧。

為什麼吃全谷雜糧不容易變胖?

在不限制食量,正常吃飽的情況下,吃全谷主食到底為什麼能讓人不容易變胖呢?

此前有各種推測和說法。

說法一:吃全穀食物,和吃精白米麵相比,熱量明顯比較低。

很多人對此以為當然,但這個說法其實站不住腳。只要看看食物成分表就知道,全穀食物的能量值並不低於白米白麵。比如說,

100 克生小米的能量值是 361 千卡,100 克燕麥片的能量值是 377 千卡,並不比大米(平均 347 千卡)更低。

說法二:全穀食物質地粗硬,難以充分被身體消化。

如果消化率降低 20%,那麼實際產生的熱量也會少 20%。這個說法略有道理,但也未必完全正確。

全穀食物帶著種皮部分,的確比精白米麵「硬」一點。不過,有了現代烹調設備,比如電壓力鍋,比如打漿機(打得比較細膩的被稱為「破壁機」),完全可以消除全穀食物在結構上對消化吸收的阻礙。

在烹調全穀食物時,提前長時間浸泡,多加水,延長加熱煮制時間,趁熱食用,都能使它們變得比較「好消化」。

當然,每個人的消化能力差異很大,不少人覺得全谷一點都不難消化,也有人吃白米飯都消化不良。

說法三:吃全穀食物,和吃精白米麵相比,飽腹感明顯比較強,所以很難吃過量。

的確,在同樣烹調方法時,全穀食物有咀嚼感,膳食纖維更豐富,所以按同樣熱量來比,全穀食物的飽腹感往往比白米白麵食物更高一些。

在自由進食狀態下,有可能比平日吃得少一點,這就有利於減肥。

不過,對部分喜歡吃全谷的年輕人來說,覺得燕麥飯、糙米飯更香濃好吃,那麼這種節制食慾的效果就不一定能夠實現。

說法四:全穀食物的餐後血糖反應低,而餐後血糖反應低時就不容易合成脂肪,也有利於脂肪的分解。

這個說法是完全正確的。餐後血糖反應過高時,胰島素就會緊急大量出動。這種激素會促進脂肪的合成,減少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此前已經有研究證明,和餐後血糖高的情況相比,在血糖反應較低(但仍然維持在正常血糖水平範圍中)時,身體的供能底物的比例就會略有變化——從以葡萄糖佔絕對優勢,轉向葡萄糖和脂肪共同供能。

這真的非常有利於身體分解多餘的脂肪,也有利於控制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這種效果還有利於降低身體的炎症反應,對皮膚健康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說法五:全穀食物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多種植物化學物,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高。它們有利於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可能讓那些促進發胖的「壞細菌」少一點,減少發胖的危險。

這個說法也很有可能是對的。因為近年來有關腸道菌群的研究提示,腸道菌群的結構和發胖的風險真的有關,而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比例取決於長期的食物結構。

吃全谷、豆類、薯類、蔬菜,有利於改善腸道菌群的結構,避免「發胖」細菌過度增殖。

綜合以上幾方面的原因分析,我們完全可以預計,即便攝入的能量值完全相等,吃全谷雜糧來替代白米白麵,還是會有利減肥——少利用一些能量,或者多分解一些能量。

吃全谷雜糧,防肥效果究竟如何?

不過,到底吃全穀類食物能夠每天讓人少利用、或多消耗多少能量呢?

最新研究給出了實打實的證據。

最近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在 81 名 40-65 歲的中老年男女當中進行了膳食干預研究。研究者把受試者們隨機分成兩組,吃預先設計好的膳食:

  • 膳食 A:

平均每日熱量 2551 千卡,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52%,蛋白質供能比 20%,脂肪供能比 28%。其中含有 207 克高纖維全穀食物,加上 40 克穀物纖維。

  • 膳食 B:

平均每日熱量 2566 千卡,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54%,蛋白質供能比 18%,脂肪供能比 28%。傳統精白主食,不含有全穀食物,加上 21 克穀物纖維。

從數據中看到,兩組膳食熱量幾乎一樣,三大營養素的供能比一致,都是蔬菜、水果、動物性食品,數量也都一樣,只是主食中全穀物和穀物纖維的量不同。食物熱量供應十分豐富,所以它們不屬於減肥膳食。

受試者先適應 2 周,再分別吃兩種膳食 6 周時間,然後測定他們實驗開始時和結束時的體重、體脂、動態血糖水平、能量代謝狀態、飢餓感和飽感等指標,還測定了受試者的排便狀態指標。

結果怎樣呢?

6 周之後,兩組受試者的體重和體脂都沒有明顯變化(大概是因為供給的熱量實在太高了),但吃全谷那一組的很多指標都更好:

  • 靜息代謝率高了 43千卡(同樣飲食和運動狀況更不容易發胖);

  • 便便的重量增加了 76 克;

  • 便便中的短鏈脂肪酸(膳食纖維發酵產物)含量顯著增加,有利改善菌群平衡;

  • 從便便中排洩掉的能量增加了 57 千卡。

經過計算,這一進一出的差異,裡外裡平均每天多耗費近 100 千卡的能量。不節食,不運動,吃全穀物的生活就能讓人每天減少發胖風險,相當於中速走路半小時。

同時,做糖耐量測試發現,吃全谷的人葡萄糖耐受性也有改善的趨勢。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吃膳食纖維豐富的全穀食物,的確是有利健康的。不過,並非只要吃全谷就能瘦,總熱量也是需要控制的。

如果不像這項研究中那樣要求受試者吃同樣多的熱量,在輕微降低主食攝入量的狀態下,人們可能會從全谷膳食當中得到更多的益處,比如更好的飽腹感和更充足的營養素供應,以及更高的減脂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