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投资热门:小人书

70、80后的童年有个东西是必须的,那就是连环画小人书。儿时的记忆是美好的,家中翻出不少旧书,都是连环画。有的人不懂,直接当做废品卖了,可是你知道吗,这些看似无用的连环画,不仅承载了童年回忆,更是具有投资价值的。

连环画收藏集文化知识、艺术欣赏、休闲娱乐于一身,且投资小,增值快,日益受到藏家青睐。现全国各地的收藏、研究、联谊、拍卖活动十分活跃,连藏队伍不断扩展。

下一站投资热门:小人书

小人书

近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集中了最初的1957年版《三国演义》连环画重新整理出版,让这套隐退江湖许久的丰碑之作以初始的面貌再次现身。这套以"小精装"形式重新出版的60册,售价达到了1900多元。

而1957年一版一印、一套"十品"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如今的市场价达到二三百万元。近年来,连环画收藏和连环画原稿拍卖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藏家愿意花数千万元收藏连环画,拍卖场上连环画原稿往往能与书画相媲美。在很多藏家看来,连环画已经成为下一个收藏投资热点。

升值空间大

由于连环画成为全民的读物,它所涉及的题材也包罗万象。古典文学名著题材、神话传说题材、中国历史题材、革命战争题材、"文革"题材、外国题材等都有涉及。连环画实际上已成为形象化的历史演义、形象化的故事传说、形象化的百科全书。

连环画的辉煌是与时代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影视文化空前发达的今天,连环画的市场空间已经被挤占得很窄小了。当一种文化载体成为历史的时候,它的现实价值降低,而历史价值上升;它的使用价值降低,而它的收藏价值上升。连环画便是这样一种文化载体。现在我们都用电脑排版印书,不再用木刻活字印书了,现在木刻版书籍的收藏价值就上升了,一册木刻宋版书现在一般都在一百万元左右。国际市场对图画类图书更加推崇,美国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曾拍卖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的《美国鸟类图谱》,成交价达880万美元!

连环画在收藏市场上成为新宠是近几年的事情。在短短的几年中,连环画中的许多品种已上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连环画收藏队伍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在受过连环画熏陶的10亿中国人中,许多人都对连环画怀有亲切的感情,可以说他们是连环画收藏队伍庞大的后备力量。

下一站投资热门:小人书

小人书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通过图画看故事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连环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与普通老百姓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共和国成长起来的几代人可以说大都是看连环画长大的,连环画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课外读物。许多人甚至说他们的历史、地理、文艺、美术等知识更多地来自于连环画。爱好者把连环画视为自己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它记载了多少人儿时的光荣与梦想,这是其他任何收藏品都无法比拟的。

收藏连环画几乎不需要任何高深的专业知识。连环画收藏爱好者一般都是连环画艺术的迷恋者,曾经日日夜夜反反复复地阅读欣赏连环画,对连环画非常熟悉。一些价值较高的老版连环画,纸张因年代的久远而发黄,辨别十分方便。同时连环画的原稿大都已经丢失,即使用最精密的印刷设备进行翻印,效果也达不到老版书的清晰度。因而连环画的真伪极易辨别。而像字画、古董等的收藏就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才能辨别真假;即便是如此也常常受骗上当,损失巨大。

任何收藏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相对而言连环画收藏在这方面没有其它门类收藏要求高,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收藏的参与过程中。连环画收藏不像集邮那样,只要出够价钱一般就能够买到,而往往是无价无市,让收藏者"踏破铁鞋无觅处"。连环画绝大部分存量在民间,甚至被当成废物出售,这又让连环画收藏者常常"得来全不费功夫"。对收藏者来说获得一本连环画,首先感到的不是它的价值,更有一份突遇"儿时伙伴"的惊喜与温馨。藏书乐,淘书更乐。

鉴别连环画

一、看出版年代。一九二五年,上海的世界书局首推《三国志》、《封神榜》等系列连环画,将先前小说中的回回图更系统地连贯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连环画由此产生,一炮打响,火爆全国。以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几度兴衰沉浮,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许多优秀传统连环画被做为"四旧"封杀焚毁,使这一文化资源受到很大损失。可见,愈早期的作品,存世的机会愈少,也就愈显珍贵。

二、看绘画技巧。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语言,连环画也是一样,它是一种面向大众的通俗、普及性读物,这就决定了它要适应绝大多数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一部佳作,应该是绘画精细,手法娴熟,图中人物、情景、道具均能给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此类连环画,最受藏者器重。

三、看出自谁手。在中国连环画这方沃土上,曾产生过多位造诣较深、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的大家,如刘继卣、王叔晖、贺友直、华三川、顾炳鑫、王弘力等,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扎实的功底,给人以艺术和美的享受。还有许多老画家如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张令涛、水天宏等,他们靠自学成才,画风严谨,线条优美,透视感强,作品同样受到称赞。而有些所谓学院派画风的作品,强调表现自我,追求画面的形式美和线条变化,或受利益的驱使,只求高产,不讲质量,结果,在电视等现代传媒出现之际,将连环画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推向死亡之谷。这类作品,属于劣品。

下一站投资热门:小人书

小人书

四、看故事内容。连环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无所不含,有些作品不受政治形式的约束,可以反复印制,升值潜力相对要小;还有一些作品,因思想上的偏差,已不可能再版,如《穷棒子扭转乾坤》、《投降派宋江》、《剥开孔圣人的画皮》、文革中的八个样板戏及一些带有语录、套红封面的典型文革时期连环画,升值空间则较大。

五、看何种开本。连环画有64开、48开、32开、24开、16开等几十种开本,48开以上版本的连环画,绝大部分发行量比较小,有的甚至只发行了一千册,非常难觅,必然要珍稀一些。我们最常见的64开本,发行量基本都在几十万册以上,流行较广,因此,同类的书,价值也就不如前者。

六、看是否获奖。连环画全国范围的评奖文革前后共进行过四次,首届评出一等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6部,二等奖《东郭先生》等12部,三等奖《杨门女将》等35部;二届评出一等奖《十五贯》等5部,二等奖《海瑞罢官》等72部;三届评出绘画荣誉一等奖《罗伦赶考》等4部,二等奖《嘎达梅林》等4部,三等奖《红旗谱》等15部,绘画创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贵妇还乡》等31部,三等奖《幻灭》等31部;四届评出一等奖《地球的红飘带》等3部,二等奖《乾隆与香妃》等12部,三等奖《望夫石》等15部。此外,还有套书奖、封面奖、脚本奖等,这些作品有的以不同开本的单册出版,有的是系列套书中的一册,还有的刊在《连环画报》、《故事画报》等各类期刊上,它们是连坛精华,是藏家收集的热门。

七、看能否成套。成套的连环画有不少是陆续出版的,因印量和发行区域不是很均衡,往往造成各地此少彼多或彼少此多,甚至连出版地都奇缺,如福建版的《通俗前后汉演义》、曲艺版的《兴唐传》、上海版的《东周列国》、《成语故事》,天津版的《聊斋》、《宋史》等都有此类现象。一套书中,缺了其中几本,使藏值大打折扣,所以,藏者为了配到缺本,经常要全国范围的联络,互通有无,有的要出价几十或上百元才能如愿。

八、看印刷数量。八十年代以前,没有知识产权和版权法规,出版秩序混乱,一部作品问世,任何人都可以仿造印刷,有连友做过统计,仅《三国演义》连环画,就有三十个以上的厂家印刷。在当时,一部作品的印量在百万册以上是常见的,多的甚至要超过几千万册。印数多,也就意味着留世的多,故价值不会很高。反之,则必然抢手。

九、看制书质量。总的来说,文革前或文革当中的连环画,印刷普遍比较精美,线条清晰,字迹端正,封面色彩饱满艳丽,装订整齐,惹人喜爱。八十年代以后,市场经济逐渐启动,有些印刷厂只注重快产快销,印刷、装订都比较粗糙,这类书往往不被看重。

十、看品相新旧。连环画历经坎坷,幸存下来的有相当一部分已是不同程度的残损、涂沫、霉变等,这种情况使连环画的欣赏价值不尽人意,所含的霉菌还要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同样的书,品相新的要比旧书价值高出几倍以上。

小人书的踪迹

只是偶尔才能有机会再旧书摊

或者是花鸟市场和旧货市场才能找到

大家琢磨琢磨

去收集一些完好的小人书吧

说不定哪天就发家致富了呢

现在想想被妈妈称斤卖掉的小人书

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