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最怕進隧道,網約車多「路盲」,不用導航沒了方向

曹剛

出門前,先打開手機軟件,輸入目的地,不久後,一輛車如約停到你面前——網約車已成為許多市民乘客的主要出行選擇。

開車最怕進隧道,網約車多“路盲”,不用導航沒了方向

與巡遊出租車差異化發展的網約車,有沒有提供更人性化更貼心的服務?面帶微笑、禮貌待客、叫車方便、開車穩當,這些夠了嗎?筆者最近一週內體驗多個品牌網約車,打車10次,發現駕駛員的服務態度和駕駛技術大都不錯,但幾乎所有人都離不開面前的手機導航,只要導航失靈,他們便立刻沒了方向。

這10名網約車駕駛員裡,只有一人比較熟悉上海的大街小巷。這名來自崇明的張師傅,平時有其他工作,在一家企業開車多年。“下班後有空就接幾單,賺點外快,哪天出車,要看天氣和心情。”其他人倒都是全職網約車駕駛員,從業一個月到一年多,個個依賴手機語音導航,離了簡直寸步難行。

比如,駛入外灘隧道後,信號微弱,駕駛員頓時焦慮起來。出隧道前,信號還沒恢復,他只好怯生生地說:“請問我應該走右邊上高架,還是去左邊走地面?”假如乘客也不清楚,這次出行體驗很可能以“選錯路線、耽誤時間”而告終。

開車最怕進隧道,網約車多“路盲”,不用導航沒了方向

另一次,約在某路口上車,駕駛員準時到達,可是把車停在了錯誤方向,由於不能掉頭,無奈多繞了兩三公里冤枉路。他並非故意,問題出在不認路——接單後立刻導航,趕去上車地點,卻不清楚停在哪裡更合適。接到人後才想起來規劃下一段路線,只能繼續問導航。

還有一次去虹橋機場,專車司機盲目跟導航選了一條怪路線。途中,他對內環、中環、南北、延安等高架名稱似懂非懂,只顧道歉,不停地解釋說“這個導航不太好,下次換一個”。

這些駕駛員的態度普遍不錯,服務全程面帶微笑,使用禮貌用語,有的專車裡還為客人準備了礦泉水。不過,“認路”也是檢驗服務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笑容再多、車子再穩、態度再客氣,終究掩蓋不了“路盲”這個硬傷。

在巡遊出租車行業,新駕駛員上崗時,有資深老師傅帶教一天,再加上個人學習鑽研,一般兩三個月就能基本摸熟城市主要道路,值得網約車企業借鑑。與其把心思花在未必提高用戶粘合度的發補貼上,不如加大投入,在員工培訓和提高乘客體驗度上多下功夫。

開車最怕進隧道,網約車多“路盲”,不用導航沒了方向

有個原則不容忽視——上海一貫堅持公交優先,鼓勵市民選擇大容量、集約化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網約車應適度發展、合理定位,其運力規模要定期評估並動態調整,綜合考慮人口數量、車輛空載率、交通擁堵狀況等因素。不是所有市民乘客隨時隨地的打車需求都要被無條件滿足,也不能任由企業想擴容就擴容、司機想加入就加入。

此外,網約車駕駛員的社會地位目前還比較低。終日穿梭於城市街頭,他們可能會遭遇乘客的輕視眼光,也可能碰到刁難卻無處維權。只有當全社會給他們更多關愛和尊重,他們才能工作得更加體面,這扇城市裡流動的服務窗口才有可能更明亮、更吸引人。

在“互聯網+”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下,如何掌握好“嚴格管理”與“保護創新”的平衡,考驗著管理部門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