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内地创业潮起 三地人才流动加速

港澳青年内地创业潮起 三地人才流动加速

时代周报记者 谢洋 发自深圳、广州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之际,港澳与内地之间的人才流动也在不断加速。

近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发布了由教授张光南所著的《港澳青年内地创业—企业案例·创业者故事·政府政策》。报告指出,与传统港澳企业家相比,当代创业的港澳青年企业家具有“四高”特征:高学历、从事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位于价值链高端、提供的产品服务具有高附加值。

政策的利好、广阔的产业腹地和完整的产业配套,内地对港澳青年创业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公共服务提升的需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最新人才政策主要包括,给予应届毕业生的落户补贴、提供租金低于市场价的人才公寓、针对高层次人才提供购房优惠、创业、科研项目资金补助等。

“接下来,政府应该提升创业支持政策的转化率,加强政策的沟通和传播。”张光南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近年来,由官方牵头、各个粤港澳青年机构协助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陆续落地,如广州南沙区的创汇谷、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珠海澳门横琴创业谷等。依靠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持续吸引着来自港澳的青年创业者。

2017年8月,香港大学毕业的辛子雋在香港成立了维视拍智能检测有限公司,通过运用无人机检测和大数据算法分析来为建筑行业提供服务。“我们的核心技术是算法,也包括无人机的数据采集和终端的服务。”

今年年初,他和团队进驻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并在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前海众创空间孵化。“过去的几年间,香港的投资偏向保守,创业者得到资金会很困难。相比之下,内地的创业环境会更好,也意味着我们存在更多机会去进入新兴行业,产生社会影响。”辛子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前海梦工场引进培育各类创业团队共计304家,其中香港创业团队达到158家,超半数团队在梦工场成功拿到融资,团队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4亿元人民币。

“创业团队选择进驻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地理区位因素和能否受到关注。”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前海众创空间的负责人商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地理上讲,深圳和香港更近。另一方面,梦工厂会为我们提供多种资源对接,包括投融资和媒体宣传等。”作为前海首家完全港人港资的众创空间,从2016年以来,该机构一共孵化了68家企业,其中香港企业在50家左右。

此外,成本和产业配套也是港澳创业者考量的因素。商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深圳在高新技术行业领域有人才集聚的优势,与香港对比成本较低。“而且创业压力没那么大,这也得益于深圳强大的配套能力。港澳青年创业者主要涉及高端服务和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这些行业可能三个月就会面临一个质的飞跃,而深圳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能在短时间内对产品形成配套”。

提升创业支持政策的转化率

不过,在创业者和孵化器机构看来,粤港澳之间的壁垒仍然存在。比如庞杂的中介和证件费用、内地与港澳社保的对接、港澳子女内地义务教育等。

商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作为孵化器,我们首先要考量的是创业者过来以后,办公、住宿之类的生活问题,其次是文化和环境的适应。其实任何一个园区,它想要吸引好的人才团队,都要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来到前海只有半年左右,如果有更多利好的政策出台,减少流通壁垒,我非常愿意再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创业。”辛子雋说。

2018年广东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张志华建议向不在广东省定居,但在粤创业就业并缴纳社保金一年以上的港澳青年发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卡”。用一卡通的方式解决港澳创业者的切身问题。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发布、张光南创作的《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中,通过大湾区11座城市、26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对比发现,由于每个城市区位优势不同,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各不相同。“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特性。广深在产业基础和GDP总量上占优,珠海可能是环境指数更优,而佛山可能是制造业的基础更好。”

港澳创业青年较为集中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入驻,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

广州南沙区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中特别提到,将对从事重点发展领域的港澳人才给予贡献奖励,并且港澳籍人才可以选择按照内地与港澳地区税负差额申请奖励,奖励金上不封顶。

珠海也不甘落后,4月24日推出的人才新政新增了港澳人才发展支持计划,着重解决港澳籍创业者在购房、子女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允许在横琴自贸区工作的港澳籍人士免办就业证,享受“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政策。

“最关键的还是提升创业支持政策的转化率。”张光南总结。

粤港澳互补

随着广深港高铁的建设和通关便捷政策的出台,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6月份向媒体表示,鼓励更多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创业发展。与此同时,港澳与内地之间的青年实习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2017年,由广州南沙区青年联合会主办的港澳青年学生实习“百企千人”工作项目全面推进。在2018年已有256名香港学生和158名澳门学生报名参加,按照工作进度,今年港澳学生实习总人数将超600人。

过去一年中,张光南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以前香港人来内地创业是香港向内地输入,现在来内地创业的港澳青年,他们已不再是单纯输入,而是内地通过这些创业者往香港输出模式与管理经验,这点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港澳青年企业家具有的“四高”特征,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打造智慧城市群的背景下,也是各个城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进程。

“港澳创业者对内地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包括新的企业风格、创业者自身的感受以及当地政府的区域发展和产业调整。”张光南向时代周报记者进一步指出,“在内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之后,以前港澳向内地输入技术、商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等模式,已经逐步转向由内地向港澳输出的经验模式。”

“通过创业对内地市场、营商环境、政策支持的认识,港澳青年企业家对内地会有新的观念和看法。”张光南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