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纷纷开设互金专业 金融科技人才“一将难求”

近年来,金融科技逐渐成为非传统金融业态组织创新的重要载体,不仅互联网机构不断进行着金融科技的创新,传统金融机构也争先恐后地开展金融科技的实践。在此趋势下,金融科技人才可谓“一将难求”。

高校纷纷开设互金专业 金融科技人才“一将难求”

人才需求巨大

根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18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随之而来的是对金融科技等新兴技术和高科技人才的巨大需求。

“传统银行业近年来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金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智能支付等前沿科技,给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重大改变。”有人才专家向《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各大银行在转型中,对金融科技相关人才的需求剧增。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科技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网络信息技术、金融业务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更需要以独特的互联网思维指引相关工作。互联网金融人才应当是具有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以及迭代思维等思维模式与新型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每一项创新技术面世,人才都是短缺的,需要各方合力培养。”安永大中华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TMT)主管合伙人罗奕智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如说。

高校纷纷开设互金专业 金融科技人才“一将难求”

高校成主阵地

要填补复合型专业金融科技人才的巨大缺口,依托高等院校培养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去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首次同意高校设置互联网金融专业,电子科技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新华学院、铜陵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和广东金融学院共6所高校获批开设此专业。今年以来,又有19所本科院校新增设该专业,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等金融科技学科已进入“科班”培养时代。

“当下,金融和科技的交融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随之而来的是对金融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新需求、新课题。”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已经在金融硕士项目下新设立“金融学-科技金融”(MF-Fintech)培养方向。

“不仅是高校,我们在上海和香港等地都设立了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特别是金融科技类企业和团队可以在此进行交流与碰撞,以助推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进步。”罗奕智表示,“同时,我们也与各高校、政府机关或行业机构组成生态网络,共同探讨和研究金融科技人才的发展。”

链接:

深交所设立高校奖学金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近日,深交所在北京举办高校奖学金签约仪式。这是深交所首次以设立奖学金的方式进行公益捐赠,覆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内的全国14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专业大学生。深交所党委副书记、监事长杨志华表示,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速,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变革,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可以借助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强化金融科技人才发掘培养,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促进全行业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下一步,深交所将与各高校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逐步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夯实我国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基础,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作出更多贡献。

记者 李思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