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鄉土藍田之村口古皂樹

「原創」鄉土藍田之村口古皂樹

村口古皂樹

披星戴月的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到那燈光。不知不覺把它鄉當做了故鄉……

每次聽到李健這首《異鄉人》,便會陷入一種不可名狀的失落,憂傷中帶有些許的無奈。在這個城市有許多和我一樣的人,四處奔波的萬千塵黎為了生存,為了夢想,為了孩子的未來.......變成了遠離故鄉的異鄉人。

經常生活在都市的人,每天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沉重的壓力,世故的滋味早已司空見慣。每次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開車盤上白鹿厚土的第一道原,望著碧藍白雲的天際,綠鬱蔥蘢的草木,聞著那一股股泥土清香,我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許多。把在城市的一切心酸拋諸腦後。

也許是因為離鄉土更近的緣故,也許是因為那路邊辛苦勞作的身影,也許是那步伐蹣顫的慈容和童稚無謂的嬉鬧將我的心早已帶回家。

【村口一撇】

「原創」鄉土藍田之村口古皂樹

每次回家望著故鄉的老村口思緒萬千,尤其是那一棵根深葉茂的百年皂樹,兒時的記憶便浮現腦海,記憶中有開心,有收穫時的累並快樂著,有兒時夥伴們天真,無邪的笑臉。

這是我們兒時經常玩耍的地方。一句“皂莢樹下見”是周邊每個孩子約會的口頭禪,依稀記得那時的皂莢樹沒有這麼多的枝叉,我們可以在樹上來去自由的活動,在樹下開心的跳皮筋、丟沙包躲貓貓、爭搶那津津有味的小人書。

「原創」鄉土藍田之村口古皂樹

每到農忙時節,皂樹下卻是村民的一道心坎。從地裡用自制的架子車往家拉“麥個子”,每次走到皂莢樹下,人們便要歇歇腳,因為皂莢樹旁邊有個陡坡,父輩們拉麥子走到這裡必須早早就使勁,孩子在後邊用盡力氣幫忙推,才能一步一步登爬上坡,有時候孩子們碰上某個大人沒人幫忙,便會自覺地去幫忙。因為這顆百年皂樹早已擔負起凝聚鄉情傳承標識!

於我而言,故鄉已不僅僅是生於斯,長於斯。這裡有年老的父母,有偶爾可以碰到的曾經熟悉的人,早已根植於我的靈魂。每次路過樹下都是來匆匆,去匆匆,在有限的時間裡,聽父母家家長裡短的嘮叨,陪父母吃一頓簡單的飯。有時候父母一個簡單的表情,一句平平淡淡的關心足夠讓我傷感半天,從而碰觸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世人謂我戀長安,其實只戀長安某”這句話伴隨故鄉的親人,故鄉的一草一木。無數次的午夜夢迴,不一樣的人卻有一樣的故鄉,有時候也是不解,人生路途中認識的朋友卻出現在夢中的皂樹下。出現在夢中的還有伴我成長的小夥伴,這些發小,有的已經好久不見,有的因為價值觀不同,失散於某個人生的渡口。

縱然時間飛逝,那份兒時純真的感情一直都在,只願在某個角落的你們一切安好,如果有一天我們相見,只需輕輕的說一聲:好久不見,我很好,我們都很好!

……因為我們是皂樹那一層層年輪!


「原創」鄉土藍田之村口古皂樹

鄉土藍田特邀作者簡介:姓名,段利紅。生於藍田縣孟村鎮段家村。現居住西安,自由職業,喜歡看書,閒來無事借碎片文字抒發情感,淨化自身!


平臺簡介

-----------------

我是草根小編張勇,網名;草根牧羊,1973年,藍田李後片區樊家村人,李後中學89年畢業。閒暇時光亂扯一通,殘缺的鈍筆拙文發表於各大網絡平臺,用來打發時光。近期開通鄉土藍田公眾號。 借平臺以誠摯的拙筆結交志同道合友人。讓我們共同詮釋路途痕跡,用詩詞、歌賦、情感彰顯華夏人文厚土之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