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家公司未披露年報,61家將被強制摘牌

103家公司未披露年報,61家將被強制摘牌

7月6日全國股轉披露,截至6月29日,除提交主動終止掛牌申請的公司外,共有103家公司未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

惡意摘牌較難核定

全國股轉公司決定於2018年7月9日起對61家未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的掛牌公司股票實施終止掛牌。

數量如此龐大,這是新三板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

2017年度跟2016年年度報告相比,未按時披露年報的掛牌公司均為100餘家,但此次被公告直接強制摘牌的掛牌公司有61家之多,是去年18家的3倍有餘

其餘42家未披露2017年年年度報告的掛牌公司,在所涉及的違規及其他待核實事項處理完畢後,其股票也將被終止掛牌。

這42家企業在名義上必須被強制摘牌,但在實際中又沒有被終止掛牌。

全國股轉公司也是為了防止掛牌公司惡意摘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因為一旦做出強制摘牌的決定,這些公司摘牌之後,全國股轉公司很難再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做市商慘淡 無法全身而退

據不完全統計,各家做市商2018年上半年退出各類標的共計1194次,涉及93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這也是四年以來做市商退出做市標的的最高峰。近兩個月就高達568次公告與做市商退出相關。

這些舉措背後,源於新三板做市商在做市報價服務中不賺反虧,而且是全行業普遍虧損。

從新三板的現狀看,做市商退出是大趨勢。

“做市這個板塊百分之八九十的券商大概都停了,大部分都是觀望加退出。”一位中型券商做市負責人表示。

2018年上半年各家做市商幾乎沒有增量資金進場,而其中一些券商做市部門還反映,公司上級的要求就是儘量收回場內的資金。

但要全身而退仍十分艱難。

以東方證券為例,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東方證券為84家新三板企業提供做市服務,做市業務餘額33.64億元。

目前,東方證券的庫存股還有50只,其中35只個股目前的股價低於當時的成交價,這部分股票的成交價為5.25億。其中,虧損過半的有18只個股。

如果單純是市場低迷,一些早期進入拿籌碼價格較低的做市商還能堅持,但屢屢發生踩雷事件就不是時間成本的問題。

如因操縱股價被證監會處罰的易所試股價跌到一毛錢,給做市商帶來超過99%的損失。再如凱路仕、致生聯發、藍天環保等,業績變臉十分驚人。

(部分內容來源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每日經濟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