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水云之间神游一番,停棹片刻,淡看百年

在这水云之间神游一番,停棹片刻,淡看百年

每每在电脑前敲字累了,会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望向面前墙上挂的一幅山水画。黑白灰的色调,层次分明。白水与山石相依,各占画幅一半,顶上一抹苍云,几点乌鹊南飞,淡水远山,林木萧疏,水中央一条沙汀,荒草萋萋,石旁树下,下方岸前横卧一舟,船头坐一人,正垂钓江上,从发髻和服饰疑似魏晋之人,散淡闲逸之风透过一根钓竿飘来,意境空渺澹远。画幅右上角书八字“淡看百年梦,停棹水云间”,落款:辛卯秋月金河,字是竖排的,其色墨,下附两枚篆章,其色丹。

凝望久了,好似就走进了画中。走过江畔,穿过曲径,登上林木掩映中的草堂,远眺夕岚,静听流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观朝暮之美景,品四时之芳菲。这是我的想象,且想得热闹了。这草堂不是醉翁亭,像是王维的终南山辋川别墅——如果古代的别墅如此简洁的话。看那停棹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独此一人,是有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寥廓和清远的。有几分苏轼《浪淘沙》里“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意味。或许,他真是在等待那江上的一轮明月吧?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画中有秋意,淡泊宁静,但却让我联想到雪夜。若是落一场大雪,这个停棹人依旧是岿然不动的,垂钓寒江雪吧。或许,也会像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描述的那样,看雪、饮酒、痴语,抑或醉卧于舟中,任波浪轻拍,不知东方之欲白。我在画里神游,兴味盎然、清梦甚惬。

我并非懂画之人,欣赏艺术,往往靠的是直觉,而直觉,也许最敏锐和准确。在刘金河老师的画展中流连,我首先捕捉到的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意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种感慨也许套用了前人的话,但并不陈旧。他的画,我认为就是属于中国的文人画。“中国的文人画,都是把文学的修养隐去了,李太白的书法,非常好,苏东坡画几笔画,好极了。”这是木心说的。刘老师的画能让我瞬间想到魏晋风度、唐诗宋词,这不仅是因为他画龙点睛的题文,更是整幅画所蕴含的神韵。透过一幅幅画作,看到的是画者的功力和修养。我相信,一切艺术的背后,不仅仅有千锤百炼的高超技艺,更有厚积薄发的素养积淀。那种气息和神韵是遮不住的。其次,他的画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丰子恺。虽然一个是中国画,一个是漫画,但艺术的精髓应是相通的:寥寥几笔,形神兼备,笔端含情,天真动人。一些寻常人物场景,在他的笔下闪烁着悲悯的情怀和温暖的光泽。那山野亭下对弈的和尚道士,一盘棋下得忘记春秋,不知今夕何夕;那溪畔浣纱归去的村姑,袅娜的腰肢,流宕出原始的风情;那牵着牛儿耕种田畴的农人,迎着深远的山前一枚浑圆的落日,如一曲青田云水谣……袅袅的炊烟,月色下昏黄的小屋、清亮的荷塘,烂漫的桃花……一派古朴雅逸。

还有,意外地发现,刘老师画中的男人,其神态极似“老树画画”里的那位主人公。都是古人、白袍加身、眉目不清、安闲自适,只是,老树画画里那人戴一顶宽沿帽,刘老师笔下的人不戴帽子。我询问刘老师,作为中国美协会员,一个驻京专业画家,可认识那个风靡网络等媒体的画家老树?他温和地告诉我他不常上网,反而让我介绍老树。老树是北京高校一教授,因他的画和他配的小诗,能治愈浮躁净化心灵而流行当代。我说,从画风和意境上,我觉得他们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刘老师的画题材更加广泛和大气。既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寂潇洒,也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辽阔磅礴,这从近年来,他那些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屡获大奖的作品中就能窥见一斑。

刘老师的画,运笔着色,精细亦宏阔,恬淡却饱满,有小家碧玉的清新,亦有大家闺秀的雍容。他那副长达3.2米的长卷《山水四季》,用时三个月创作完成,让人惊叹其构思之巧妙、布局之繁密,用笔之醇熟。真是胸中有丘壑,纵横捭阖驰骋千里,尺幅之间精雕细琢,风物万千而各安其所。让参观者叹为观止,如此满纸云烟,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画家刘金河,他在自己的写意山水里,纵情挥洒情韵,泼墨激扬人生!

鲁迅先生说,每当夜深人倦时,看着书桌对边墙上藤野先生的相片,念起先生的教诲就会鼓起向前的勇气。于我,蒙刘老师惠赠这幅山水画,常在疲倦和困乏时凝望片刻,也仿佛能获得休憩和净化。在这水云之间神游一番,停棹片刻,淡看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