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 RAM交易背後的陽謀和陰謀

EOS RAM交易背後的陽謀和陰謀

區塊鏈一直有兩個最核心的基本指標,去中心化和高TPS。去中心化和高TPS其實是一對矛盾,越去中心化,效率越低,TPS自然就低。因此DPOS應運而生,投票選出21個代表,決策者只有21個代表,而不是POW的全民運動,自然決策效率高。EOS是DPOS共識算法的一次最大規模應用和實驗。但是高TPS會帶來兩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高數據量和高實時處理量

高數據量

以太坊的歷史數據量目前已經高達800多G,EOS的複雜完備虛擬機支持導致DAPP更豐富(甚至可以支持media內容),消耗的存儲資源會更多。不考慮其他限制,EOS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它的數據量很有可能是以太坊的指數級別。這麼大的數據量如何去中心化存儲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我認為ipfs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當然今天這個不是我們的重點

高實時處理量

高數據量的去中心化存儲其實還只能算是一個小問題,真正的問題在高實時處理量。我們知道EOS白皮書號稱百萬TPS, 而天貓雙十一中心化的節點才實現幾十萬級別。EOS目前的單線程執行,丟棄的action並行執行,拿什麼來實現這個百萬TPS的“夢想”。BM不愧多學科跨界大佬,“側鏈”“平行鏈”這個主流萬金油方案必然採用。全網的TPS是所有側鏈TPS之和,這樣百萬TPS通過一百個1W TPS的側鏈即可輕鬆達到,估計這也是當前實現百萬TPS的“唯一”方式。但是側鏈這個生態並不那麼容易推廣,大家有EOS主鏈,幹嘛要玩側鏈,這下EOS RAM終於出場了

EOS RAM

網絡上目前很多文章說EOS RAM是狀態存儲,就是創建賬號,抵押,取消抵押等賬號常規操作的數據,其實這個描述是不對的,其實智能合約中的表數據也是保存在RAM裡的。一旦牽扯到智能合約,這就不得了,你想想DAPP多了後,RAM哪存得下啊?那可能的結果就是所謂的“市場調節”,RAM變貴,然後DAPP部署成本高企, 最後結果可能就是DAPP都部署在側鏈,而主鏈只負責記錄賬號相關的信息,這其實正是目前區塊鏈主流架構方向-----計算層和結算層分離,計算層就是DAPP等高耗能操作, 結算層就是賬號裡的EOS狀態信息等輕數據輕操作,這樣處理後,絕大部分資源消耗被分在側鏈,主鏈負載極大減少,EOS開發人員也不需要為了百萬TPS嘔心瀝血了,“單線程”即可實現。這就是EOS RAM設計的陽謀。

其實狀態信息是否一定要保存在RAM是有一個很大的問號?目前官方的說法是為了保證高TPS,加快訪問速度,但是我想說的是,目前EOS 幾十的TPS 超級節點有必要非得用內存保存狀態數據嗎?EOS主鏈只作為結算層後還需要那麼高的的TPS嗎?估計使用正常的大部分數據磁盤按需讀取就足夠了,或者通過設計新的軟件架構提升數據訪問速度即可降低實際的物理RAM使用量,所以全網真正需要的物理RAM跟全網賣出的RAM是沒有必然的直接關係的。再說堂堂超級節點採用64G這一程序員開發機的配置是不是有點?所以,EOS RAM的核心在TPS,超級節點及EOS生態, EOS RAM更像是虛擬出來的另外一個系統代幣RAM Tok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