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笠翁对韵》详解(六)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李渔《笠翁对韵》详解(六)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十一尤

荣对辱,喜对忧。缱绻对绸缪。吴娃对越女,野马对沙鸥。茶解渴,酒消愁。白眼对苍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莘野耕夫闲举耜,渭滨渔父晚垂钩。龙马游河,羲帝因图而画卦;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畴。

冠对履,舄对裘。院小对庭幽。面墙对膝地,错智对良筹。孤嶂耸,大江流。芳泽对圆丘。花潭来越唱,柳屿起吴讴。莺懒燕忙三月雨,蛩摧蝉退一天秋。钟子听琴,荒径入林山寂寂;谪仙捉月,洪涛接岸水悠悠。

鱼对鸟,鹡对鸠。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注释】

【缱绻(qiǎn quǎn遣犬)对绸缪(chóu móu仇谋)】缱绻和绸缪,在此都是形容感情亲密、情意缠绵。

缱绻:(1)牢结;不离散。(2)情意深厚。

绸缪:(1)紧密缠缚。《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徹彼桑土,绸缪牖户。”后以“綢缪未雨”或“未雨綢繆”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2)缠绵;情意深厚。

【吴娃】吴地的姑娘。娃,少女。

【越女】⑴古代越国多出美女,西施其尤著者。后因以泛指越地美女。《文选·枚乘·七发》:“越女侍前,齐姬奉后。”刘良注:“齐越二国,美人所出。” 唐代宋之问《浣纱篇赠陆上人》:“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金元好问《后平湖曲》:“越女颜如花,吴儿洁于玉。”

⑵专指西施。清魏禧《灵岩杂咏》:“应知越女倾吴国,不比杨花覆白苹。”

⑶指越国一善剑女子。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号曰越女,命教军士。当时皆称越女之剑。汉王充《论衡·别通》:“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得曲城、越女之学也。”

【野马】出自《庄子·逍遥游》中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⑴指野外蒸腾的水气。郭象注:“野马者,游气也。” 成玄英 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元 麻革《送杜仲梁东游》诗:“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扬。”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今精气被於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游魂则散乎无形埒之宇,归乎野马。”⑵一说,野马即尘埃。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闻一多 《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野马字盖即沙漠之漠……野马亦尘埃耳。《庄子》盖以野外者为野马,室中者为尘埃,故两称而不嫌。” 南朝梁 虞羲 《赠何郎》诗:“向夕秋风起,野马杂尘埃。” 唐 韩偓《安贫》诗:“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清 赵翼 《闻秦蜀兵夹击流贼奏捷喜赋》诗:“醉人味似糟猪肉,殇鬼魂为野马尘。”

【沙鸥】指栖息沙洲的鸥一类的水鸟。

【白眼】眼睛斜视时则现出眼白,故“白眼”是对人轻视或憎恶的表示。与之相对的是青眼。青,黑色。青眼,眼睛正视时,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重视、尊重。《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 

【苍头】指奴仆。《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颜师古注引 孟康 曰:“ 汉 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于良人也。” 汉代的家奴,与战国时韩国的平民一样,用青巾包头,也称为“苍头”(苍、青是同一类颜色)。可见苍头是奴仆的代称,并不特指年老的仆人。

【马迁】即司马迁。

【莘(音申)野耕夫闲举耜(音四)】此句疑用伊尹故事。《吕氏春秋》说:有侁(音申)氏女子得婴儿于空桑之中,名伊尹,长而贤,商汤王准备聘请他,有侁氏不肯,汤于是聘有侁氏女,以伊尹为陪嫁奴隶取了去,后以为相,国大治。有侁氏即有莘氏。又解为《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莘,㈠(shēn申),众多;㈡(xīn心):地名,莘庄,在上海市。

【渭滨渔父晚垂钩】指商代末年的姜尚。见萧韵第一章“千载”注。

【龙马游河,羲帝因图而画卦】见鱼韵第二章“洛龟”注。

【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畴】上古传说,夏禹曾参照洛水神龟献出的宝书,制定了“洪范九畴”。

【舄(xì音细)】①鞋。②同澙,咸水浸渍的土地。

【面墙】《论语》记述孔子的话说:“人而不为《周南》、《如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后来“面墙”就成了思路闭塞的代用语。

【膝地】两膝着地。唐黄滔《丈六金身碑》:“檀信及门而膝地,童耋遍城而掌胶。”

【错智对良筹】错指西汉政治家晁错,他在文帝时曾为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是主管太子府内庶务的官员,相当于太子府的总管,很有谋略,多智,大家称他为“智囊”。良指张良。良筹是说张良的高明策略。又解为汉初张良借箸筹画政事。

【芳泽】泽本是妇女用的脂粉,或说内衣,后芳泽即转为女性的代称。

【圆丘】是古代天子祭祀天神的地方,也写作圜丘。

【吴讴(ōu音欧)】吴地的民歌。

【钟子听琴,荒径入林山寂寂】上古故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解琴,闻伯牙鼓《高山流水》曲,遂相知好。子期死,伯牙碎琴不复鼓,谓无知音也。

【谪仙捉月,洪涛接岸水悠悠】古代民间传说,诗人李白特别喜爱明月,在采石矶,一次酒醉,看到江心倒映的月影,就前去捕捉,结果溺水而死。谪:封建时代特指贬官。谪(zhé折),①谴责,责罚;②封建时代特指贬官。

【鹡】鹡鸰(jílíng音急灵),一种小鸟。

【翠馆】⑴犹青楼,妓院。元 张宪《席上得摇字》诗:“翠馆行厨雪乍消,墙头新柳又垂条。”清 孔尚任《桃花扇·传歌》:“闲来翠馆调鹦鹉,懒去朱门看牡丹。”

⑵指佳人的住处。清 李渔《奈何天·虑婚》:“经翠馆,过琼楼,美人掩面下帘钩。”

【红楼】⑴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宋史达祖《双双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清 洪昇《长生殿·偷曲》:“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⑵富贵人家女子的住房。唐 白居易《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宋 王庭珪《点绛唇》词:“花外红楼,当时青鬓颜如玉。”

⑶犹青楼。妓女所居。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清 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二卿有此才貌,误落风尘,翠馆红楼,终非结局,竹篱茅舍,及早抽身。”

【七贤对三友】晋 嵇(jī音机)康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友好,常宴集于竹林之下,号为竹林七贤。三友:以三种事物为友,如松、竹、梅;琴、酒、诗;梅、石、竹等。

【爱日】①指暖和的阳光;②珍惜时间。骆宾王《赠宋之问》诗:“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悲秋】看到秋天草木凋零而感到伤悲。典出宋玉楚辞名篇《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从不同角度对萧瑟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坎坷不幸的遭遇和一生事业无成的悲秋情怀,情景交融,令人读之回肠荡气,鲁迅称其“凄怨之情,实为独绝”。《九辩》感时伤怀,开中国感伤主义文学之风,是感伤文学的源头作品,影响极其深远。此后,感时伤怀、哀叹人生多艰之作,便时常出现在中下层文人的作品中,后人“悲秋”的诗作不可胜数,如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佳人有伤春之咏。”《红楼梦》有诗云“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虎类狗】东汉马援在《戒兄子严敦书》(写给侄子马严和马敦的信)中,告诫他们说, “效伯高(敦厚诚实的龙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豪侠好义的杜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蚁如牛】(晋)殷浩患耳疾,听见床下蚂蚁动,以为是牛斗之声。

【列辟(音壁)】辟(bì壁),君王;列辟等于说诸王侯。

【陈唱临春乐】南朝陈后主荒淫,修结绮、临春、望仙阁,与张丽华、江总、孔贵嫔诸人日夜游戏、歌唱,其中以《玉树后庭花》、《临春乐》为最有名。

【隋歌清夜游】传说隋炀帝夏夜宴游,放萤火虫照明,歌清夜之曲;冬日剪彩为花。

【空中事业麒麟阁】汉宣帝时,为了表彰功臣,将霍光、苏武等画在麒麟阁上,共十一人。“空中事业”,是说功名富贵本来是虚幻的,这是作者的消极思想。

【地下文章鹦鹉洲】三国时才士祢衡,因反对曹操,被排挤到荆州,后被刘表部下黄祖(忌其才)杀害。他曾写过《白鹦鹉赋》,因此他被害之处人们就称之为鹦鹉洲。“地下文章”是说该人已死去。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十二侵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勤三上,惜寸阴。茂树对平林。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青皇风暖吹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

登对眺,涉对临。瑞雪对甘霖。主欢对民乐,交浅对言深。耻三战,乐七擒。顾曲对知音。大车行槛槛,驷马骤骎骎。紫电青虹腾剑气,‍高山流水识琴心。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

【注释】

【啸】撮口作声,打口哨。

【吟(yín音银)】①声调抑扬地念;②一种文体。

【远浦】远方的水滨。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遥岑】远处陡峭的小山崖。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明刘基《题画山水》诗:“澹澹轻烟羃半林,涓涓飞瀑泻遥岑。”清魏源《嘉陵江中》诗之一:“遥岑断烟去,近岸风榛寂。”

【勤三上】典故源于欧阳修《归田录》:“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后人又作厕所读书对联:“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于今已十年;莫道轮回输五谷,可储笔札赋三都。”即指欧阳修和左思在厕所里的文字生涯。

【惜寸阴】寸阴,阴,指日影,光阴。谓短暂的时间。语出《淮南子.原道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向秀《思旧赋》:“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晋书·陶侃转》:“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乃惜分阴。”

【茂树】茂密的树林。(晋)卢谌《赠崔温诗》:“平陆引长流,冈峦挺茂树。”

【平林】⑴平展的树林。⑵另一说,指平原上的林木。恐误。

示例:《诗·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毛传:“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唐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径入天涯。”清叶锦《晓渡》诗:“隔岸疎钟动,平林宿鸟飞。”

【卞和三献玉】见卷二 八庚第二章“和璧”句注。卞和即和氏。

【杨震四知金】(汉)杨震为青州刺史,所举秀才王密,暮夜怀金谒震以为酬谢。震怒曰:“故人知君,君何以不知故人也?”密曰:“夜无人知。”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当即拒绝了。

【青皇】又称东皇、青帝。东方为春,古人所谓司春之神,故代指春天。

示例:宋代杨巽斋《滚绣球》:“青皇宴罢呈馀技,抛向东风展转频。”宋代 徐照《爱梅歌》:“青皇尽把韶华失。”陆游《平阳驿舍梅花》:“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唐代黄巢《题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白帝城高急暮砧(音真)】(唐)杜甫《秋兴八首》诗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在重庆市奉节县,三国刘备殁于此。砧(zhēn真),捣衣石,这里指砧杵之声。

【绣虎】比喻文采优美、才气横溢的人。典出(宋)曾慥(zào)《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三国曹植才思横溢,号为“绣虎”(“绣”是形容他写的文章文采华美,“虎”是形容他的诗文风骨遒劲)。

【雕龙】

(1)雕镂龙纹。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语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驺衍 之术迂大而闳辩, 奭 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 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 齐 人颂曰:‘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毂过 髡 。’” 裴骃 集解引 刘向 《别录》:“ 驺奭 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宋 陆游 《舟行过梅市》诗:“老来无复雕龙思,遇兴新诗取次成。”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才擅雕龙,文成倚马。”补注:奭shì:① 盛大的样子。② 红色。③ 恼怒。④ 突然或逐渐消散的样子。⑤ 姓。

(2)指经过精雕细琢,文辞优美。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如燕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于禁署而飞声。”

(3)指龙形花纹。 唐 李白 《怨歌行》:“鹔鷞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王琦 注:“ 萧士赟 曰:‘雕龙,谓舞衣上雕画龙文也。’” 唐 鲍溶 《赠李黯将军》诗:“ 细柳 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岩云入角雕龙爽,寒日摇旗画兽豪。”

【彩笔】即五色笔。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又见卷一 四支 第一章“五色笔”注。

【描鸾刺凤】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龙绣凤”、“描龙刺凤”。

【度金针】度:通“渡”,过渡、越过,引伸为传授。金针:比喻秘诀。度金针指把技艺的秘诀传授给别人。

(1)唐白居易有《白氏金针诗格》三卷,见《宋史·艺文志八》。

(2)(唐)冯翊子子休 撰《桂苑丛谈·史遗》载,郑侃有女采娘,七夕陈香筵,祈于织女,织女遗一金针,长寸余,令三日勿语,当奇巧,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果然更为精巧。

(3)(金)元好问《元遗山诗集笺注·卷十四·论诗三首之三》,诗曰:“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亦有人认为是(清)施国祁注元好问诗集时所作】

相关成语有金针度人、暗度金针。

【眺】从高处往远处看。

【涉】徒步地走过,一般指从水上经过。

【临】接近,来到。

【瑞雪】应时的好雪。

【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及时雨。(元)方回《次韵金汉臣喜雨》:“甘霖三尺透,病体十分轻。”(元)关汉卿《窦娥冤》:“做甚幺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交浅对言深】战国时范睢说秦王,有“交疏”、“言深”等语。交浅犹交疏,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很一般,没有深交。言深,推心置腹地说话。

【耻三战】传说春秋时鲁国将军曹沫,曾三次兵败于齐。后来齐桓公和鲁庄公盟于柯,曹沫用匕首逼住了齐桓公,终于索回了失去的国土。又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曰:白起小竖子耳!一战而举鄢郢(音烟影),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而王不知耻焉!”

【七擒句】传说孔明征南蛮,曾对其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孟获受到感化,最后归顺。

【顾曲】《三国志·周瑜传》载,三国(吴)周瑜善审音律,曲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唐李端《听筝》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大车行槛槛(音砍)】大车是上古载重的牛车。槛槛,车走的时候发出的声音。《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

【驷马骤骎骎(音侵)】也出典于《诗经》。《诗·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驷马,上古一车四马,叫驷马。骤,奔驰。骎骎,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紫电青虹腾剑气】紫电青虹,形容宝剑的光华。(唐)王勃《滕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高山流水识琴心】这是关于钟子期、俞伯牙的故事。参见卷二 十一尤第二章“钟子”注。据说一次伯牙弹琴,钟子期评论说,此曲“志在高山”;又弹,又评论说,此曲“志在流水”。琴心,琴曲的内容、主题。

【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见卷二 四豪 第三章“遭谗”二句注。极浦,犹言远浦,远方的水滨。

【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世说新语·任诞》载,晋王子猷(献之)雪夜访山阴戴逵,半途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卷二 四豪 第三章“回艚”注。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十三覃

宫对阙,座对龛。水北对天南。蜃楼对蚁郡,伟论对高谈。遴杞梓,树楩楠。得一对函三。八宝珊瑚枕,双珠玳瑁簪。萧王待士心惟赤,卢相欺君面独蓝。贾岛诗狂,手拟敲门行处想;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时酣。

  闻对见,解对谙。三橘对双柑。黄童对白叟,静女对奇男。秋七七,径三三。海色对山岚。鸾声何哕哕,虎视正眈眈。仪封疆吏知尼父,函谷关人识老聃。江相归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吴公作宰,贪泉虽饮亦何贪。

【注释】

【覃】⑴(tán谈):①深思,②姓。⑵(qín勤):姓。

【阙】皇帝居处,借指朝廷。

【龛(kān音刊)】供奉神、佛像或祖先牌位的石室或橱柜。

【蜃(shèn音慎)楼】东坡仕登州,作文祷海,而海市见。海洋上由空气折射而成的幻影,古人以为是蜃(一种大蛤蜊gé lì)气所化,称蜃楼。

【蚁郡】(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fén音坟)酒醉后梦游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守南柯郡。醒后,方发现槐安国乃是其宅南一棵大槐树下的蚁巢,而所谓的南柯郡,就是槐树向南的一个树枝。

【伟论】高明超卓的言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惟鲁直、文潜二诗,杰句伟论,殆为绝唱,后来难复措词矣。”明方孝孺《御赐训辞记》:“宏猷伟论,裨乎宗社。”

【高谈】⑴侃侃而谈,大发议论。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北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变白马,雄辩塞飞狐。”明许承钦《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蟹羹鱼炙行日夕,高谈话昔情逾敦。”

⑵不切实际的议论。晋葛洪《抱朴子·官理》:“昔卫灵听圣言而数惊,秦孝闻高谈而睡寐。”

⑶高明的谈吐;高尚的言谈。南朝梁萧统《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 恧(nǜ),惭愧。宋 秦观《送乔希圣》诗:“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尧禹。”清 吴伟业《哭志衍》诗:“高谈群儿惊,健笔小儒怍。”

【遴杞梓】选拔人才。遴(lín林),谨慎选择,选拔。杞(qǐ起)、梓(zǐ子),两种木质优良的树,古人以喻优秀人才。《国语》:“其大夫皆卿材也,若杞梓、皮革焉。”

【树楩楠】树,种植。楩(pián骈),木名,即黄楩树。楠,树名,楩、楠是两种木质优良的树,生在南方。树楩楠,比喻培养人才。

【得一】“一”是个哲学概念。《老子》中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的话。

【函三】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意思是:《周易》的“易”字含三方面意义:简易、变易和不变。

【双珠玳瑁簪】用玳瑁做的有两个珠子的簪子。玳瑁(dài mào音代冒),一种海龟,其甲可制作工艺品。簪,古代妇女用来绾头发的一种饰品。汉乐府《汉铙歌十八曲之十二·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萧王待士心惟赤】汉光武帝初起时,曾被更始帝刘玄封为萧王。他在镇压铜马、高湖等起义军时,收降许多人,并将首领封为列侯,以收买人心。所以当时有人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卢相欺君面独蓝】(唐)卢杞长得特别丑陋,史称“鬼貌蓝色”,代宗时为相,迫害忠良,盘剥百姓,干了许多坏事。人曰“蓝面鬼”。

【贾岛诗狂,手拟敲门行处想】唐诗人贾岛,一次在驴背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诗,开始想用“推”字,后改“敲”,仍觉未妥,不觉冲撞京兆尹韩愈。韩愈问明原因,想了一会,认为“敲”字好。这就是“推敲”一语的由来。

【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时酣】张旭也。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其书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颠,疯子。濡(rú如),沾染。

【解(xiè音泻)对谙(ān音安)】解,明白。谙:了解,熟悉。

【双柑】二蜜柑和一斗酒,为游春时所携带的酒食。后泛指游春。(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引《高隐外书》:“晋戴颙(音yóng),春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颙(yóng)⑴ 大头。⑵ 大。⑶ 〔~~〕①肃敬的样子;②景仰的样子;③波涛汹涌的样子。⑶仰望:~望。

【静女】仪态端方的少女。《诗经·邶(bèi)风·静女》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秋七七】殷七七,唐代道士,名天祥,又名道筌。尝自称七七,不知何所人。游行天下,不测其年寿。面光白,若四十许人。每日醉歌道上。周宝镇浙西,师敬之。尝试其术,鹤林寺杜鹃花为天下第一,周宝谓殷七七曰:“闻君能顷刻开花,今方重九,花能开乎?”七七曰:“诺。”即于掌中作幻术使花开。夜闻一女子曰:“妾为上帝司此花,不久即归阆苑。”此七七即代指杜鹃花。

【径三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此“径三三”即代指菊花。“三径”见 十四盐“三径隐陶潜”注释。原注:陶渊明种菊:“冶冶溶溶三径色,风风雨雨九秋时。” 未明该句出处。

【山岚(lán兰)】山中的雾气。

【鸾声何哕哕(音汇)】《诗·小雅·庭燎》有“君子至止,鸾声哕哕”二句。鸾,车铃。哕,①(yuě),呕吐;②(huì汇),[象]乐声,[形]深暗。

【虎视正眈眈(音丹)】这是《周易·颐卦》中的一句。眈眈(dān丹):注视的样子。

【仪封疆吏知尼父】在卫国仪地当官的人能够理解孔子。仪是春秋时卫国的地名。尼父即孔子。《论语》记载,孔子到卫国去,仪邑主管边境的“封人”要求见孔子,见过之后对孔子的学生说:你们不要为流亡而苦恼,上天将让孔子制礼作乐的。《左传·哀公十六年》载,夏四月己丑,孔丘卒,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yìn,愿意)遗(yí ,留下)一老,俾(bǐ,使)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函谷关人识老聃】守函谷关的尹喜能认出圣人老子。春秋末年,函谷关的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果遇老子骑青牛过关,后老子将所著《道德经》授于尹喜。杜甫《秋兴八首》诗其五中“东来紫气满函关”即用此典。聃(dān音丹):老子名李聃。

【江相归池,止水自盟真是止】江万里,名临,字子远,号古心,朱熹的再传弟子,文天祥为其再传弟子。《宋史•江万里传》载,江万里南宋末年曾为左丞相,后退居饶州芝山,闻襄樊失守,凿池芝山后圃,名其亭曰“止水”,人莫谕其意,后闻元军至城破,执门人陈伟器手,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共存亡。”偕子江镐及左右相继从容投水死。江万里先后创办了白鹭洲书院、道源书院、宗濂精舍等三所书院,一生奖掖人才,培养出了一批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杰出人士,另外刘南圃、刘辰翁、欧阳守道、邓光荐等都是他的学生。

【吴公作宰,贪泉虽饮亦何贪】《晋书·吴隐之传》载,(晋)吴隐之清廉,他到广州为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泉水曰贪泉,人们说,谁饮此水都会起贪心。吴隐之故意饮了贪泉水,并作《贪泉歌》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到郡后更加廉洁自守,终身矢志不贪。后世用此语表示行为正大,节操高尚。歃(shà音厦),用嘴吸取。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十四盐

  宽对猛,冷对炎。清直对尊严。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风台谏,肃堂廉。保泰对鸣谦。五湖归范蠡,三径隐陶潜。一剑成功堪佩印,百钱满卦便垂帘。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恬,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腰袅袅,手纤纤。凤卜对鸾占。开田多种粟,煮海尽成盐。居同九世张公艺,恩给千人范仲淹。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

  人对己,爱对嫌。举止对观瞻。四知对三语,义正对辞严。勤雪案,课风檐。漏箭对书笺。文繁归獭祭,体艳别香奁。昨夜题梅更一字,早春来燕卷重帘。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

【注释】

【宽对猛】《左传》载郑国大夫子产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宽,指仁厚;猛,指严厉。

【清直】清廉正直。《晋书·应詹传》:“清直之风既浇,糟粃之俗犹在。”唐白居易《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自鹿邑至巩县,皆以清直静理闻于一时。”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用违其才》:“沈思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

【云头对雨脚】云头:云彩上面。雨脚: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鹤发对龙髯(rán音然)】鹤发:是说人发白如鹤羽,指老人。龙髯:龙的胡须。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而升天,小臣扯龙髯而上,结果扯断了龙须。

【风台谏,肃堂廉】 风即讽,讽谏;台,台省;谏,谏臣。古谏官所居官署称风台。肃堂廉:肃堂即官署;廉,阶陛之侧隅(yú音鱼)也。此指廉正。《治安策》曰:“人主如堂,人臣如陛,众庶如地。”

【保泰对鸣谦】泰和谦是《周易》的两个卦名。保泰,意为保持安康。鸣谦是谦卦的一句爻辞,意思是以谦虚的品德为人所知。

【五湖归范蠡】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载西施归隐五湖。史记又云其浮海适齐,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三径隐陶潜】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晋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蒋防《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宋苏轼《次韵周邠(bīn)》:“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于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一剑成功堪佩印】战国时苏秦曾佩一剑说六国,后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百钱满卦便垂帘】(汉)严君平隐居成都,以卖卜自给,每日得百钱,即闭户垂帘而授《老子》。

【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本指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持鲜花示众,然众人皆面无表情、不解禅意,只有维摩诃迦叶面露笑容,世尊遂将心法传于迦叶。见《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后世以拈花微笑比喻以心传心、参悟禅理的样子。亦可喻为会心或默契之意。《镜花缘》 第一百回:“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 拈(niān音蔫),用手指轻轻拿着。

【淡泊对安恬】淡泊: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曹植《蝉赋》:“实淡泊而寡欲兮。”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安恬:⑴安然恬静。宋陶谷《清异录·酒浆》:“﹝法常﹞尝谓同志云:‘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明张居正《答楚按院雷信庵》:“楚民咸获安恬之利,公之造福于楚人,所宜世世而俎豆之者也。”⑵淡泊,不追求名利。《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相王宽厚谨恭,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宋梅尧臣《依韵和邵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嗟嗟勿复问,安恬固无媿。” 媿,古同“愧”。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九:“先文康公尝有诗云:‘平生趣操号安恬,退亦怡然进不贪。’”⑶满不在乎,坦然。宋叶适《晋元帝庙记》:“方王敦篡势已成,举朝不悟,尚安恬自若。”

【腰袅袅】形容女子腰肢柔软。

【手纤纤】形容手指细而长。《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凤卜对鸾占】凤卜、鸾占意同,见微韵"采凤飞"注。

【煮海为盐】煮海水为盐,相传此法始于黄帝之臣夙沙氏。见汉·宋衷《世本·卷一·宿沙作煮盐》。《汉书·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桀,白头举事。”

【居同九世张公艺】唐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祭泰山,幸其第,问何以能此,公书百“忍”字以进之。

【恩给千人范仲淹】范仲淹,人名。(公元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吴县人,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卒谥文正。范仲淹居官后,于姑苏城郊买良田千亩,建立“义庄”,以收养贫困的亲族。

【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见东韵“凤翔”二句注。

【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见前章“龙髯”注。轩臣:轩辕黄帝的大臣。攀髯:传说轩辕皇帝铸鼎成,龙降,骑之上升。其臣攀龙髯欲随之升天,未得。

【举止】指姿态和风度。《后汉书·冯异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察其举止。”

【观瞻】具体的景象和景象给人的印象;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例:以壮观瞻;有碍观瞻。《宋史·乐志》:“云车风马,从卫观瞻。”

【四知】见侵韵“杨震”注。

【三语】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晋太尉王戎问阮瞻儒家与道家的异同,阮瞻曰:“将无同。”意思是“大约差不多”。王戎听了很满意,就聘其为椽(官署属员,幕僚),时人称阮瞻为“三语椽”。后多用为幕府官员的赞美词。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宋·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勤雪案,课风檐】雪案、风檐,形容读书条件很艰苦,勤和课指学习。

【文繁归獭(音塔)祭】獭喜吃鱼,常将所捕的鱼井然有序地陈列岸边,如同陈列祭祀的供品,遂称为獭祭鱼。《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后形容罗列典故、堆砌成文。(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体艳别香奁(音连)】体艳指爱情或色情诗。唐诗人韩偓(wò音卧)喜欢写这类诗,诗集名《香奁集》,时人号为“香奁体”。香奁(lián音连),妇女梳妆用的匣子。

【昨夜题梅更一字】唐僧齐已作《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改为“一枝开”。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PS:“题梅”,亦有作“题诗”,何人可为一字师?

【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见豪韵“第二章“诗史”注。史名:杜甫感痛时事,发之为诗,人称为"诗史”。

【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见支韵第一章“五色笔”注。江淹,人名。(公元444~505)字文通,南朝梁河南考城人。出身孤寒,性沉静好学,仰慕司马相如与梁鸿的为人。曾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擅长诗文,风格幽深奇丽,与鲍照较为相近。《南史·江淹传》载,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老丈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一五色笔以授之。此后文思枯竭,人谓江郎才尽。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十五咸

  栽对植,薙对芟。二伯对三监。朝臣对国老,职事对官衔。鹿麌麌,兔毚毚。启牍对开缄。绿杨莺睍睆,红杏燕呢喃。半篱白酒娱陶令,一枕黄粱度吕岩。九夏炎飙,长日风亭留客骑;三冬寒冽,漫天雪浪驻征帆。

  梧对杞,柏对杉。夏濩对韶咸。涧瀍对溱洧,巩洛对崤函。藏书洞,避诏岩。脱俗对超凡。贤人羞献媚,正士嫉工谗。霸越谋臣推少伯,佐唐藩将重浑瑊。邺下狂生,羯鼓三挝羞锦袄;江州司马,琵琶一曲湿青衫。

袍对笏,履对衫。匹马对孤帆。琢磨对雕镂,刻划对镌镵。星北拱,日西衔。卮漏对鼎镵。江边生桂若,海外树都咸。但得恢恢存利刃,何须咄咄达空函。彩凤知音,乐典后夔须九奏;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缄。

【注释】

【薙(tì音剃)对芟(shān音山)】薙、芟都是斩除野草的意思。

【二伯对三监】二伯,西周时主掌国事的两个大臣,所谓“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三监,武王灭殷后,封纣子武庚于商都,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监督,称三监。

【国老】⑴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周礼·夏官·罗氏》:“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孙诒让正义:“国老之内,以老、更为尤尊。”《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国老皆贺子文。”孔颖达疏:“《王制》云:‘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然则国老者,国之卿大夫士之致仕者也。”汉贾谊《治安策》:“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

⑵掌教化的官。《孔子家语·弟子行》:“宜为国老。”王肃注:“国老,助宣德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国老王喜、廷掾郑笃、功曹邠勤等,咸曰宜之。”

⑶指国之重臣。(宋)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之二:“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晋书》:“﹝楚王﹞暐矫诏擅害国老。”

【鹿麌麌(yǔ音雨)】麌,鹿成群结队的样子。《诗经·小雅·吉日》中有“兽之所同,麀(yōu音忧)鹿麌麌”的句子。

【兔毚毚(chán音缠)】毚,兔跳动的样子。《诗经·小雅·巧言》:“跃跃毚兔,遇犬获之。”注:毚兔,狡兔也,喻谗人。

【启牍对开缄】启牍和开缄都是拆开信件的意思。牍,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木片或书信。缄,书信。

【睍睆(xiàn huǎn音现缓)】即莺啼的声音。《诗·邶(bèi音备)风·凯风》:“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睆:①明亮;②美好。(明)周清源《吹凤箫女诱东墙》:“黄莺睍睆,紫燕呢喃,柳枝头,湖草岸,奏数部管弦。

【呢喃(nínán音泥南)】燕子的叫声。(宋)刘季孙诗:“呢喃燕子语梁间。”(清)王国维《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词:“坐看画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半篱白酒娱陶令】陶令,即陶渊明。因为他曾为彭泽令,故称。白酒,白衣送酒的缩写。晋陶渊明尝九月九日无酒,无聊中便于东篱菊丛摘菊盈把,未几,望白衣人(官府差役)至,乃江州刺史王弘(一作宏)使人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典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另,篱指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枕黄粱度吕岩】见卷二 七阳第三章“客枕”注。原故事中的吕翁和卢生,后人附会成八仙中的钟离权度化吕洞宾(吕岩),所以这里说“度吕岩”。

【九夏】夏季,夏天。(晋)陶潜《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唐太宗《赋得夏首启节》:“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九夏则神耗气索,力难支体。”

【炎飙(biāo音标)】热风。飙:狂风。

【长日】指整天、终日。(明)陈铎(字大声)《粉蝶儿·富文堂宴赏》套曲:“闲将绿绮弹,静把《黄庭》注;兰汤新浴,长日一尘无。”(明)袁宏道《致兰泽云泽叔》:“身非木石,安能长日折腰俯首,去所好而从所恶。”

【风亭】亭子。(唐)朱庆馀《秋宵宴别卢侍御》诗:“风亭弦管绝,玉漏一声新。”(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之一:“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认暗香。”(清)黄景仁《感旧杂诗》:“风亭月榭记绸缪,梦里听歌醉里愁。”

【夏濩(hù音户)对韶咸】见卷二 二萧第二章“殷濩”句注。韶、濩,古代乐曲名。南朝(梁) 王简栖《头陀夺碑文》云:“步中雅颂,骤合韶濩。”注引郑玄:“韶,舜乐也;濩,汤乐也。”也以指庙堂之乐或泛指古乐。

【涧瀍(chán音缠)对溱(zhēn音真)洧(wěi音委)】涧、瀍、溱、洧,古代四条河流。《尚书·禹贡》有“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溱,⑴溱头河,水名,在河南省;⑵(qín秦)溱潼,地名,在江苏省泰县。洧,洧川,地名,在河南省尉氏县。《诗经·郑风》有《溱洧》篇,共二章。根据诗序:溱洧,刺乱也。或亦指赋情侣游乐之诗。首章二句为:“溱与洧,方涣涣兮。”

【巩洛对崤(xiáo音淆)函】巩,古地名,洛水流经其旁。巩洛,《史记·苏秦传》:“说韩宜惠王,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贩之塞。”崤:崤山,山名,又叫“崤陵”,其西有函谷关,故称崤函。崤函,汉张衡(字平子)《西京赋》:“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此处指崤山、函谷,均为险要之地。巩、洛、崤、函均在今河南省。

【藏书洞】指传说中的二酉山,四川酉阳县翠屏山麓的小酉山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读书于此。称为“二酉藏书洞”。

【避诏岩】指汉初“四皓”所隐的商山,“四皓”(详见卷一八齐 第一章“甪里”注),高帝召之不至,故称其隐居的岩洞为“避诏岩”。

【霸越谋臣推少伯】少伯,越国大夫范蠡的字。见卷一七韵 第一章“归湖”注。

【佐唐藩将重浑瑊(jiān音兼)】浑瑊,唐王朝著名少数民族的将领,曾从李光弼、郭子仪平“安史之乱”,以功为太常卿。德宗出逃奉天,浑瑊率家人子弟从,与朱泚(cǐ音此)拒战,全城倚重,德宗得以保全。瑊,似玉的美石。《山海经·中山经》:“其上多赤金,其下多瑊石。”

【邺下狂生,羯鼓三挝羞锦袄】狂生指祢衡。传说曹操欲辱祢衡,命他为鼓吏,击鼓为客人助酒兴。他不仅毫无惧色,反而脱掉衣服,敲起慷慨昂扬的《渔阳三挝》,以回敬曹操。《渔阳三挝》,传说中古代的鼓曲名。锦袄,指曹操。挝:①(zhuā抓):打,这里指敲鼓。②(wō窝):老挝。羯鼓,乐器名。源自西域,状似小鼓,两面蒙皮,均可击打。或称为两杖鼓。

【江州司马,琵琶一曲湿青衫】唐诗人白居易曾谪为江州司马,一次到浔阳江边送客,遇到一位流落为商人妇的琵琶女,为他弹奏了一曲,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为之流下了泪水。故作长诗《琵琶行》。其中最后两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遂以江州司马为白居易的代称。(元)无名氏《货旦郎》第一折:“你比着东晋谢安才艺浅,比着江州司马泪痕多。”

【笏】古代大臣朝见君主时所执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镌镵(juān chán音娟婵)】都是刻削的意思。

【星北拱】星指北极星,拱是拱托、环绕的意思。古人认为群星都围绕北极星而分布。《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拱之。”

【卮(zhī音支)漏】卮,古代一种盛酒器。古语有“川源而不能实漏卮”的话,意为漏洞虽小,如不堵塞则后患无穷。

【鼎馋】孔子的祖先正考父为宋大夫,其家有鼎名馋鼎。上面的铭文是:“一命而偻(lǔ音吕),再命而伛(yǔ音与),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zhān音粘,厚粥)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馋同嗛(xián),吃。

【桂若】桂树。若,杜若,香草名。

【都咸】传说中生于海外的神木。

【但得恢恢存利刃】《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说宋国有个庖丁,善于解牛,他的刀用了十九年,解过数千头牛,还好象新磨的一样。因为牛的关节之间是有缝隙的,而刀刃却很薄,让薄薄的刀刃通过有缝隙的关节,自然“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恢恢,宽绰的样子。

【何须咄咄(duō duō音多多)达空函】咄咄:表示惊讶的语气。(晋)殷浩得到桓温将推荐他作尚书令的消息,非常高兴,准备回信,又怕言语不周,把信取出放进几十次,结果却寄出了空信封。后桓温将其免职,他整日用手在空中乱划,连呼“咄咄怪事。”

【彩凤知音,乐典后夔(kuí音魁)须九奏】后夔,即夔,传说是舜的乐官,他奏起乐来,百兽起舞,凤凰也飞来。九奏,奏乐九曲。《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缄】尼父即孔子。相传孔子入周太庙,见有铸金人,三缄其口,背后有铭文:“古之慎言人也。”三缄,封闭多层。两句的意思是,圣达如孔子,也要学习金人那样守口如瓶,讲话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