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小暖男兒子,小棉襖女兒?心理學家研究四十年後的建議

我們都憧憬自己的孩子們能擁有這麼一副溫暖的樣子:他們快樂開心,講秩序,愛學習,有自控力,有尊嚴感,自信而又生機勃勃,對生活充滿熱情,對工作滿懷激情。發自內心的愛人,自然的接受別人的愛,如同早晨時分那一顆十分溫度正好的小太陽,散發著讓人溫暖的氣息。

如何擁有小暖男兒子,小棉襖女兒?心理學家研究四十年後的建議

然而,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失望的發現,他的快樂似乎越來越少,總是有點無精打采,邋遢雜亂,成績落後,常常握著手機,打著遊戲,不分白天黑夜,充滿叛逆,學會攻擊,自私而又冷漠,朋友很少,不懂禮貌,不負責任,跟上司吵架,和愛人離婚。他的生活漸漸和溫暖兩個字越走越遠,也讓家長的心越來越冷。

那麼,這一切,究竟是如何轉變的,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離我們所期望的樣子,越來越背離,美國著名的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 安東尼-比格蘭告訴我們,其實一切的根源在於我們成年人,在於我們孩子所處的周圍環境。

不過,他花費了40年嘔心瀝血的研究,給我們總結了四點建議,如果我們按照他的建議,給我們的孩子創造一個滋養型的環境,那麼我們就能在很大的概率上擁有一個溫暖的孩子。

究竟是哪四點建議呢?

一、關注好行為,淡化壞行為

嬰幼兒階段的孩子,最希望的便是能得到父母或者周圍人的關注。

如果他的行為引起了父母的關注,那麼他就會持續,如果沒有人關心,沒帶來任何價值,那麼他就會放棄。

比如說,有的孩子很愛撒潑,在地上打滾,那很可能是他發現這個行為,帶來了他想要的結果,比如父母的妥協或者那怕是責怪性的關注。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保持好的行為,就要注意:

看到孩子的好行為出現時,給予及時的關注,欣賞和表揚,學校和社會也是如此,大力的宣揚好的行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看到孩子壞的行為出現時,就要避免對孩子出現的壞行為的給予過度反應,儘量淡化,讓他覺得這樣做沒有什麼意義,沒有人會關注。

如何擁有小暖男兒子,小棉襖女兒?心理學家研究四十年後的建議

二、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強迫孩子,要記住教育孩子的第一要訣是順應孩子的需求。

我有個特殊學校(教育有問題行為孩子的學校)的朋友,他跟我說,很多有問題的孩子是因為有一個控制慾極強的父母,他隨意舉了一個例子,讓我覺得很震驚:

孩子的家長來學校看孩子,孩子要用綠色的盆子洗臉,家長不同意,非得強迫孩子用紅色的盆子洗臉,對孩子極盡侮辱,直到孩子含著眼淚,委屈的去用紅色的盆子洗臉,他們才作罷。

孩子已經十四歲了,連按自己的意願來選擇用什麼顏色的盆來洗臉的權利都沒有,可想而知,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這個孩子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安東尼認為大量的強迫會給孩子帶來諸多的成長問題,比如:逆反,強迫他人,甚至反社會人格。被強制的痛苦體驗還會給孩子種下罪惡的萌芽:當他走入社會以後,遇到困難和矛盾,他也會採取強制的行為,迫使別人遵從他的想法,而這種方式在成人世界很難走得通,他會在社會上碰壁,甚至形成犯罪行為。

所以遇到和孩子的意願不同時,我們要用互相體諒,抑制衝動,幽默的方式緩和孩子之間的矛盾,那麼孩子長大以後,也將同樣會用這種方式和他人互動。

比如,希望孩子坐到某個位置,你已經說了很多遍,可是孩子還是沒有動,你也許覺得孩子是故意不聽話,但是卻沒有想到過,也許他這個年齡段,還真的沒有聽懂,於是呵斥他:“叫你呆到那裡去,耳朵聾了嗎?”這就是一種強迫。

那麼比較遵從孩子發展規律的做法應當是這樣,首先,走到孩子面前,保持視線平齊,給他充滿愛意的注視,然後給他一個選擇,“XX,你現在是需要媽媽幫助你,抱你才能去哪個位置,還是自己就能走過去呢?”

如何擁有小暖男兒子,小棉襖女兒?心理學家研究四十年後的建議

三、不要把大人的功利世界過早的灌輸給孩子。

孩子有一種能力,是我們大人很難具備的,他們能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情並樂在其中,而且不害怕重複,反覆嘗試,直到學會,他們也很容易發現周圍世界中有趣的事物,去研究,去觀察,並感到快樂和滿足。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發現孩子開始變得對生活和周圍的世界不那麼熱愛和關心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過早的對孩子灌輸成人世界“成功”的概念,亟不可待的要將孩子引向激烈的競爭。

安東尼指出這種功利思想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害。並且容易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抑鬱情緒。

我們應當在寬鬆的教育環境中,教會孩子掌握學習選擇和自主學習這兩項能力,有了這兩種能力孩子就能學的更好。我們要做的就是就是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順序,引導他發現必須學習的核心知識和技能,激發他的學習興趣,讓他感受到學習帶來的自身進步和快樂,他自然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意思,值得努力的事情。

如何擁有小暖男兒子,小棉襖女兒?心理學家研究四十年後的建議

四、快樂的立規矩

規矩不是越多越好,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要善於使用正面激勵和遊戲的方式。

安東尼提到我們對孩子的每兩句要求,至少要給予八句鼓勵。正面引導是被提倡的方式,同時對孩子的引導一定要詳細具體,以適合孩子當前的理解能力為準。

同時他倡導用遊戲的方式來定規矩並提出了一個“良好行為遊戲”方法。

比如面對課堂紀律不佳的情況,他是這樣來改善的:

1. 通過觀察找出孩子們願意配合的項目(如分組比賽),

2. 結合良好的行為作為遊戲規則並開始遊戲(如分組比賽看看那組是最專心聽課的)

3. 分階段獎勵表現出良好行為的學生(表現好的有5分鐘額外休息時間,如果所有團隊都表現良好,則再比賽10分鐘),以達到讓孩子配合的目的。

此外,他還提到了一個“技巧核”的方法:就是用非語言信號來刺激良好的行為。

口頭表揚有時候很容易被遺忘。而非語言信號有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

當孩子的行為值得表揚,就由父母或者老師寫一張含有鼓勵和表揚的便條給孩子。這種含有文字的紙條能讓孩子隨時再次重溫獲得表揚的美好感覺,從而對好行為的記憶更加牢固。

又或者當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可以隨機的抽取一個神秘獎品,讓孩子體驗期待和高興的感覺,來加強對好行為的記憶,鞏固孩子的好習慣。

對於需要提醒的孩子,安東尼提倡這樣做:

比如:

孩子上課走神了,老師不直接批評他,而是,打開或者關閉他座位前的一盞燈。這種不動聲色的非語言行為,能影響孩子的心理,比批評、責罵更為有效,更有利於孩子培養好的習慣。

而面對熊孩子,安東尼提議用計時隔離的方法: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先提醒然後告知如果再次出現,就會被計時隔離,再次出現時,帶孩子到一個你們互相能看見的角落,讓他等待一定的時間後,安慰並鼓勵他做正確的事。這個時間的長度,至少大於1分鐘,否則孩子沒感覺,一般遵循孩子幾歲就隔離幾分鐘,但也需要看孩子的個體差異。

不過安東尼強調即使計時隔離可以使用,但有傷害,並且多次使用後孩子會不在乎,所以應避免短時間內多次使用。

如何擁有小暖男兒子,小棉襖女兒?心理學家研究四十年後的建議

做到心理學家建議的這四點,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們必然能如小太陽般發光發熱,成為一個溫暖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