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源远流长,剧情荒诞不经的京剧《乌盆记》

京剧《乌盆记》又名《奇冤报》,故事可谓源远流长,成为京剧剧目后,一直是京剧须生唱工戏的代表作,长期以来,凡是以唱工见长的老生演员,无不将其作为拿手好戏。其剧情为:北宋年间,南阳商人刘世昌到外地买卖绸缎,结账回家,与仆人行至定远县遭遇大雨,投宿在窑户赵大家中。赵大夫妇窥其行囊沉重,顿起不良之意,设计将刘世昌主仆二人毒死,将尸体剁为肉酱烧成乌盆。恰逢草鞋匠张别古到赵大住处讨要草鞋钱,赵大未予钱,用乌盆抵账。就在张别古回家的路上,刘世昌的冤魂开始呼叫张别古,张别古大惊失色,前往城隍庙许愿。回到家中,刘世昌冤魂向张别古叙述了被害经过,恳求张别古带他去定远县知县包拯处申冤。张别古带乌盆去至包公处,最终包公查明案情,申雪了冤案。

故事源远流长,剧情荒诞不经的京剧《乌盆记》

故事源远流长,剧情荒诞不经的京剧《乌盆记》

包拯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宋史》中也有传,在中国民间被奉为刚直不阿、匡扶正义的清官化身,各种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都集中到了他一个人身上。有关包公的小说成为公案小说的发端和影响最大的一类。应该说,在中国戏曲初兴之时的宋元时代,就已经有了多出包公戏。《乌盆记》最早被搬上舞台始于宋元时期,南戏即有《包待制判断盆儿鬼》,元代无名氏所撰杂剧《叮叮当当盆儿鬼》是现存最早的剧本。故事主线已与京剧情节大体相同,只是人物与发生地有别。至于小说和讲唱文学中有关这一故事的版本也不少,而与本剧最为接近的,是清代嘉庆年间风行的小说《三侠五义》,其中第五回《墨斗剖明皮熊犯案,乌盆诉苦别古鸣冤》,在情节、人物、发生地等方面与京剧《乌盆记》基本一致。可以说,京剧《乌盆记》应该是由小说《三侠五义》改编而来。

故事源远流长,剧情荒诞不经的京剧《乌盆记》

故事源远流长,剧情荒诞不经的京剧《乌盆记》

《乌盆记》是一出著名的“鬼戏”。主人公刘世昌在被害死以后成了鬼魂,演员要面覆黑纱出场(黑头戏《探阴山》饰演包拯的演员也是面覆黑纱出场,说明是在阴间的活动),况且面部也不需要什么表情,只凭酣畅淋漓地演唱剧中如泣如诉的大段唱腔而彰显其好嗓子。演出此剧的集大成者当属近代京剧须生宗师、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他在此戏的唱腔方面有许多创新,清新婉约干净利落,最终将此剧改造成了谭派名剧之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扮演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指导员一角的谭元寿,曾经记述过其曾祖所经历的一段往事:清末,英国有一个艺术家访问团来北京,慈禧太后降旨,令谭鑫培参加会见,谭鑫培在会见时,即清唱了《乌盆记》中“未曾开言泪满腮......”那段著名的反二黄唱腔。当时,对汉语和京剧一无所知的英国客人在听完之后说,这段唱腔,听着好像是一个幽灵的哭泣和哀叹的声音。可见,这段唱腔的传神和表现力之强。

故事源远流长,剧情荒诞不经的京剧《乌盆记》

故事源远流长,剧情荒诞不经的京剧《乌盆记》

故事源远流长,剧情荒诞不经的京剧《乌盆记》

谭鑫培之后,承其衣钵的便是民国四大须生之一的余叔岩,演刘世昌于服毒后的挣扎,做工身段犹如春波细纹,层序井然,情绪意境不失紧张,处处精神,面面俱到,宛如水银泻地。余叔岩现存十八张半唱片中也有一段《乌盆记》的唱腔,为二黄原板“老丈不必胆怕惊......”,虽然不是反调,但是也能够以苍凉沉郁唱出,并且更为花哨,不失为经典之作。

再后来,唱这出戏最出名的是谭鑫培的嫡孙位列后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谭富英天生一条好嗓子,唱得游刃有余,酣畅淋漓,颇具乃祖风范。

故事源远流长,剧情荒诞不经的京剧《乌盆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