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做CTO,我要给他30%的股份?!(深度好文)

【请问:创业,怎么划分股权架构?】

一个老板的自述,以下是他自己的想法,但自己心里有没底。

我是创始人,给合伙人5%,而我也只有5%,加上我,核心合伙人有四个,我们只占了20%,另外那80%:40%给投资人,10%给团队,另外30%还是我们四个人的,怎么分?那就看我们的表现了,能者多得!

很明显,他不懂股权。如果没人指导,出主意,他就是在给自己挖坑、埋地雷。

合伙人第一条规则没弄清楚,搞明白,合伙迟早变散伙。

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做CTO,我要给他30%的股份?!(深度好文)

确定每个岗位的股权数量,应该分四步走:

1、设定公司的薪酬战略,了解同行的薪酬定位;

2、做岗位价值评估,推算该岗位未来创造的价值可以值多少股权;

3、采取行业水平与个人需求结合的模式;

4、预测下一年度可分配利润于现值之间的差异,将其转换成一个比例系数,用于日后的调整和计算。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股份的增值与溢价。

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做CTO,我要给他30%的股份?!(深度好文)

一、股权从哪里来?

股权有两种理解:

第一,比较通俗,就是10%、70%、90%,这是法律登记上的股权。

你占有公司多少法律上的股权,就代表这个公司里有多少比例是属于你的。叫创业股权。这个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这种股权举个例子,你我他三个人按照721模式合伙,虽然都有出资,占有20%的股权,但是对不起,这个20%,还只是在你名下而已。它是一种企业成长的股权,这20%是你的没错,但不是说你前期投入了,这个公司就必然成长到什么阶段,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都有它的成熟期,也就是企业只有在成熟阶段以后,这个20%才真正是你的。

第二,具体法律上的股权:

实打实的股权,在工商局登记的30%、60%等股权。

限制性股权。就是你一开始就出资了或享有了,但可能需要在付出多少年之后,才能达到兑现机制。或者企业发展过程中,你转让、质押和处理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这是限制性股权。

期权,就是期待性的权利。主要是针对企业员工,做一个激励核心员工、高管,各种VP的方案。

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做CTO,我要给他30%的股份?!(深度好文)

二、股权顶层设计怎么搞?

涉及到股权架构的基本原则,主要有5点:

公平,贡献和股权比例要正向相关。所以对于CEO来说,你需要清晰知道每个人每个岗位在各个阶段的不同,对于贡献和股权架构设置也就不能一刀切。

效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是资源,比如人的资源,产品、技术、运营和PR,甚至是融资;其次是这个架构要便于公司治理,特别是涉及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能够在议事规则下迅速做出比较高效、正确的判断。

最后结合第二点,这个股权分配架构需要考虑决策,就是要有一个老大,能让任何事情决策更加高效。便于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是控制权。

案例一:夫妻档创业的股权

【夫妻档创业,股权怎样设置?】

1、大多数夫妻档创始人的上市公司,夫妻的持股比例都是不均衡的,像当当,SOHO,这样保证了在经营决策上有一方做主导,不可能扯平了。

2、不管用什么样的分配方案,什么样的权利设置,从保护公司的利益来讲,最好是用契约的形式先定好。

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做CTO,我要给他30%的股份?!(深度好文)

案例二:史玉柱带队伍

【史玉柱自述:我是怎么带队伍的】①创业初期,股权一定不能分散,否则一赚钱,团队就分裂;

有利于资本运作,这个主要涉及两个层面:融资和挂牌IPO。

避免均等,很简单,避免55开,或者333之类的,这种结构非常糟糕。

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做CTO,我要给他30%的股份?!(深度好文)

三、股权蛋糕怎么切?

大都会问合伙人份额怎么分。任何一个事业不可能靠几个合伙人、几个“O”做起来,一定要靠很多伙伴、VP和高管,包含全体兄弟姐妹。

所以基于共同打拼这一点,考虑问题的思路就不再是怎么分,而是分给谁。一般来讲,,应该拿多少的期权值出来,比如数据统计,现在一般是10%到16%,或者到20%都有,而奇虎360拿出40%,应该说是比较慷慨的,换个直观的说法就是,他们公司现在随便一个高管或者部门主管都是千万级富翁。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是华为,他们说自己是全员持股,不过法律上讲的话只能叫全员激励。华为是用现金价值的方式来激励,而不是实打实将所有的公司员工都作为股东。

但这个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考虑股权这个蛋糕怎么切的时候,首先要照顾的是员工份额,留多少才能持续吸引后续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是需要提前分出来的,我们建议10%到20%都正常,15%、12%,在资本市场比较认可的是12%,但比较折中的方式有15%。

第二个需要考虑给新的合伙人预留。刚才说了,不是所有团队都能从刚开始的时候就找到齐整合适的创业团队,中间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联合创始人需要引进。一般我们会根据测算先预留15%,会相对合理一些。

所以扣除了以上预留的两部分,才是创始合伙人的股权份额。

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做CTO,我要给他30%的股份?!(深度好文)

创始合伙人份额分配

从企业刚创立就给它估值,哪怕是通过资本市场去估值。比如一个互联网项目,注册资本是100万,刚开始的估值是500万,去融天使的时候估值1200万,这种情况下你出资30万,就只能占6个点。这是第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要有一个老大,即CEO,对公司有更多担当和责任,特别在前期是为了决策效率。企业的发展与CEO的能力直接挂钩,所以CEO在一个创业项目一定要大股,始终能够控制住这家企业。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在合伙人股权分配上有一个明显的梯次。在刚才讲过的不要均等的基础上,实现梯次,这种梯次不是CEO60%,剩下的40%,还有三个人,每个人13.33%,这也不行。比如CEO老大、CTO是老二,然后依次各种“O”,按照20、15、10,或者15、12、8、5这种梯次,会在以后方便很多。

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做CTO,我要给他30%的股份?!(深度好文)

问:我们项目融资现在已经A轮了,需要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一个非常厉害的CTO进来,那该给多少股份合适?

:这样的问题,我一般都会先问这个人进来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能不能用钱来解决,接着才会看轮次。在北京,产品还没有就引起CTO,给人15%-20%是正常的;天使轮之后,产品已经有Demo了,那这个CTO可能要在股份上打五折了,原来15%,现在只能是8%、6%,或者5%;在A轮以后,就可能只给3%-5%了;如果到了B轮,可能就只给期权了。

所以这就是刚才讲到的,股权都是动态分配的,你要根据你的阶段不断做评估,因为你的融资阶段不一样,企业的估值也是不一样的。

建议:CEO给50%-60%都是正常的,但是联合创始人,不管有多少个,一定不要加起来超过30%,你还需要预留10%-20%的职权期,这算比较科学的股权架构结构安排。

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做CTO,我要给他30%的股份?!(深度好文)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数据归原作者所有。如来源标准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