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200 家县医院晋升三级医院 是喜还是忧?

本文首发医联APP(medlinker)

近日,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举行了三级综合医院揭牌仪式。今年 2 月,江苏省卫计委发出通知,确认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丰县人民医院等 5 所医院为三级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

据《中国县域卫生》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县市级医院超过 200 家晋升为三级医院,江苏省以 40 家高居榜首。

面对不少县级医院评三级的趋势,我们不禁怀疑是喜还是忧呢?

随着 2011 年医院等级评审的重启,全国各地医院掀起“争级上等”的热潮。业内人士认为,只要晋升到“三级”,收费标准可以更高,政策更优而购置更加高端设备,“三级”还意味着更大的平台、声誉,能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和病源。这股“争级上等”的热潮,是喜还是忧呢?

评三级应认清功能定位,慎重打乱布局

县级医院是县域的医疗中心,是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的龙头作用。一方面,应该努力解决县域范围内绝大多数的医疗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起对乡镇、乡村医疗的指导与把关作用。县级医院放开评三甲医院,使得三级医疗少掉了二级医院的中坚,这个特定的承上启下的关键层次医疗功能布局。想当初医院分级的目的,就是要把不同区域的医院,结合当地的人口规模,定位不同的功能,承接相应的诊疗任务。

若一味的创三级,则可能打乱整体的医疗机构布局,使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更加艰难。评三级虽然拥有一定好处,但也存在相应的弊端,因为有些地方的二级医院优惠政策则无法享受,如不同级别医院医保采取差别化支付。因此,在 2017 年 8 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解放军二六四医院、武警医院有三家三甲医院自愿申请降级,作为分级诊疗首诊医院,执行二级医院收费标准。面对不同的地域布局,面临不同的功能任务,县级医院评三级应当结合慎重!

评三级应当是水到渠成,而非盲目扩张

主动向三级医院的门栏迈进,说明部分县级医院的技术水平等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无论对本院医护人员,还是对当地群众,都有一定的好处。2011 年 11 月 30 日,在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明确指出,“冒进不可取”,卫生部允许符合条件的县医院通过医院等级评审成为三级医院,但不鼓励蜂拥而上创建三甲医院。评三级,这里所说的是“允许”,而非鼓励,部门层面并不支持。

因此,笔者认为三级医院可以创,但必须要切合医院的实际能力,自然发展壮大了,再升为三级医院,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现实是,如今医院创三级不少都存在着功利性,存在着拔揠苗助长的现象。尤其在部分地处偏远的县级医院,在之前的大扩张中造就了自己的超级规模,欠了一屁股债,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盲目硬拼,所以业内就有了“苦干实干一百天,拿下三级锣鼓喧”这样的笑话。

在当下不少县级的发展中,谋求规模的大和数量的多成了一种不良的现象。动辄 1500 张数量的床位起步,动辄国际顶级设备的上马,动辄数百万的科研投入,成了医院管理者之间引以为豪的谈资。要知道麻省总医院的床位不过 900 张,梅奥诊所的床位数不过 1200 余张。这些数量上的追求,真得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吗?真能给医院带来效益吗?亟需的人才引进不去做,医疗护理质量止步不前,各种安全隐患不去解决,对下的指导与扶持毫无动力,这样的医院管理明显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县级的发展不应只讲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目标追求也不该是“做大做强”,而该是“做精做细”。因为在县域内,即使放开让你发展,你能做得多大多强?盲目求大的恶果,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压榨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使医院陷入发展的困境。要进一步厘清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院的发展方向,应当是追求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练好基本功,把好质量关,更多、更好的去解决当地人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才能促进县级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