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改革創新 川南臨港片區成爲瀘州發展新引擎

自貿試驗區是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2017年4月1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正式掛牌成立,以“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為精神指引,一年多以來,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不僅創造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鐫刻下了自己的時代精神座標。

近日,在川南臨港片區政務服務大廳,瀘州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辦事員趙欣睿欣喜地從商事登記窗口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子公司營業執照,整個過程從提交材料到拿證只花了一個小時。

趙欣睿說,目前瀘州市交投集團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幾乎每兩個月就會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跑自貿區進行工商設立登記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企業設立登記流程的再造和壓縮讓她省時又省心。

當前,川南臨港片區正在實施“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改革,通過9個專項攻堅組,對商事登記改革攻堅、公民個人事項辦理改革攻堅、納稅服務改革攻堅等10個方面,規範建立“最多跑一次”清單共1035項,涵蓋政務服務97%以上的事項。同時,為達到“分分鐘解決問題”的效果,川南臨港片區24小時智能政務服務大廳已正式運行。

川南臨港片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劉高告訴記者:“以前都是以部門為主,我們部門制定了我們這些辦事指南、需要的材料,你老百姓按照我們這個來辦,而現在我們以人民為中心,方便群眾,這樣對我們辦理的事項進行流程再造、事項梳理,當然我們實現的目標就是‘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 ”

不出瀘州,在川南臨港片區就能買到平行進口汽車,這是自貿區改革創新給瀘州乃至周邊城市群眾帶來的福利。今年4月,我市平行進口汽車產業從自貿區片區間聯動合作邁向創新自主進口新階段,市民在家門口購買平行進口車更便宜。

瀘州市億誠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智說,平行進口汽車在內陸地區的自主進口,進一步縮減了中間環節,降低物流成本,沒有其他中間商,銷售價格將進一步降低。

改革創新 自貿區成為地方發展的新引擎

2017年9月,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與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合作,實現平行進口汽車異地監管展示交易,成為全國首創的創新案例。今年以來,川南臨港片區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創新舉措,繼續培育平行進口汽車產業做大做強做實,首次實現平行進口汽車自主進口。

自運行以來,川南臨港片區堅持不懈地進行平臺建設,口岸功能不斷完善。今年4月19日,瀘州至上海外高橋“啟運港退稅”直航快班---民享號從瀘州港啟航,標誌著西部地區首票“啟運港退稅”政策落地實施。

首票“啟運港退稅”貨物是銳佳科技陶瓷工業四川有限公司發往新加坡的衛生潔具,該票貨物從向海關申報至海關放行僅耗時4分鐘,轉關單申報並放行後,海關係統即按日將數據自動推送至稅務部門供其辦理出口退稅手續。

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結合已開行的“瀘州至上海升船機五定外貿直航班輪”實施,具有“啟運退稅”、“公共班輪”、“電梯翻壩”、“快船運輸”、“貨物直達”等特點,是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落實國家政策、提升貿易便利化,實現區域協同開放的又一重要舉措。

為國家試製度、為四川建窗口、為地方謀發展、為群眾增福祉,這是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的國家使命。川南臨港片區這片“試驗田”裡,全面深化改革永不停步,一個又一個改革創新措施出臺,推動著地方發展,自貿區成為地方發展的新引擎。

推動改革任務全面落實 探索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

川南臨港片區掛牌以來,《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涉及瀘州141項試驗任務已推進實施138項;形成創新成果140項,“江上申報、抵港驗放”“保B與港口出口聯動”等18項制度全國首創,7項創新案例在全省推廣;瀘州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40億元、增長4.8倍;瀘州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6.4萬標箱、增長10%;新增註冊企業4301家,是原存量企業的5.7倍,同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地40個城市建立協同開放合作關係,有效帶動了瀘州及周邊開放型經濟發展。

對於川南臨港片區而言,這些成績的取得僅僅是正式掛牌一年多以來的首份成績單,改革的任務和節奏來不得絲毫鬆懈。下一步,川南臨港片區還將突出抓好制度創新,高質量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推動改革任務全面落實,探索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

記者 熊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