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階段成都重點發展產業有哪些?5+5+1 模式先走起

下一階段成都重點發展產業有哪些?5+5+1 模式先走起

新聞發佈會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0日訊(記者 劉佩佩 攝影報道)7月10日下午,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系列新聞發佈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佈會召開。四川新聞網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和關鍵所在,為此,成都市研究制定了《成都市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下文簡稱《攻堅計劃》)。《攻堅計劃》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積極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全力推動全市重點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加快形成一批過千億、過五千億、過萬億的世界級現代化產業集群,全面塑造城市發展新優勢。

細分“5+5+1”產業領域 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

據瞭解,《攻堅計劃》首先明確了下一階段,成都要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提出將加快構建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並進一步謀劃了“5+5+1”的產業細分領域。具體分為以下三個領域:

聚焦高端綠色智能 進一步提升先進製造業能級

成都將積極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圍繞建設“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著力發揮比較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和綠色食品產業為重點,全面推動產業集群成鏈發展,在產能規模、研發創新、標準品牌等方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到2020年,建成電子信息萬億級產業,培育裝備製造、醫藥健康萬億級產業,壯大新型材料和綠色食品千億級產業。

聚焦高價值高品質 進一步提升現代服務業質量

成都將圍繞建設消費市場引領、創新要素集聚、輻射帶動明顯的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引領轉型發展、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著力發展會展經濟、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文旅產業和生活服務業五大重點領域,全面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現代服務業質量提升,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到2020年,培育形成會展、金融、物流、文旅、生活服務5個千億級產業。

聚焦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 進一步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發展新經濟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基於成都比較優勢,把握全球大勢、搶抓歷史機遇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是增強成都城市競爭新優勢的動力引擎,成都市將堅持以研發新技術、培育新組織、發展新產業、創造新業態、探索新模式為基本路徑,深刻圍繞智能經濟、綠色經濟等六大經濟形態和智慧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等七大應用場景,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構建“人工智能+”“大數據+”“5G+”“清潔能源+”“供應鏈+”為核心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開放型產業體系,著力將成都建成最適宜新經濟發育成長的新型城市。

落實“七大重點措施” 推動“5+5+1”重點產業領域攻堅

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為加快推動成都全市“5+5+1”重點產業領域攻堅,成都以改革為核心提出“七大重點舉措”,並進一步將各項措施項目化、具體化、動作化,力求攻堅行動早日出成果見成效。“七大重點舉措”具體如下:

重塑產業經濟地理 推動規劃建設方式變革

成都將以主體功能區戰略為引領,加快推進“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城市空間功能佈局,著力實施“多規合一”,加快建立“多規合一”空間信息數據平臺,對城鄉空間形態、產業佈局、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進行全面規劃、系統設計。實施城市綜合精細運營,做深做細做優城市設計和配套政策設計,創新城市建設運營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價值。

實施重點功能載體攻堅,成都將圍繞城市空間具體功能,打造一批重要載體,推動重點攻堅產業差異化佈局。實施重點項目攻堅,以全市100個重點攻堅項目掛圖作戰為主要抓手,推進天府中心、天府奧體城、雲錦天府、獨角獸島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完善重大項目招引考核激勵機制。

打造產業生態圈 深化經濟工作組織方式改革

成都將堅持主題鮮明、要素可及、資源共享、協作協同、綠色循環、安居樂業的原則,著力打造電子信息、醫藥健康等28個產業生態圈。一方面進一步明晰細分產業發展路徑,加快繪製重點產業全景圖、重點產業鏈全景圖、重點產業生態發展路徑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表。另一方面以重點產業為核心構建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大力實施精準招商促進產業集群成鏈發展,加快建立產業生態雲平臺提高產業聚合力,以更開放的視野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

全力培育創新生態鏈 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變革

成都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以創新生態鏈促進要素資源聯動,著力實施新經濟應用場景供給計劃,前瞻性佈局無人駕駛等場景空間和新經濟展廳、人工智能測試場等應用場所,鼓勵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工業雲平臺等生產場景和實時定製消費、個性化旅遊等生活場景。

實施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深入推進實施“雙百工程”,力爭到2020年引育獨角獸企業累計超過2家,準獨角獸企業累計超過50家,種子企業累計超過500家。實施科技創新能力突破工程,積極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爭取更多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在蓉佈局,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開展企業研發後補助。

實施蓉城科技聚變計劃,加快建設10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和10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推動實現2020年全市校院企地合作項目正式簽約500個以上,落地實施300個以上,技術市場交易額超過600億元。實施軍民融合創新改革,全力爭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推動實現2020年軍民融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500億元,培育百億以上企業5家以上。

加快建設產業功能區 構築城市新形態

以促進產業落地落實、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圍繞產業功能區建設,加快實施高品質生活功能配套攻堅,到2020年,建成全市重點產業人才公寓及園區配套住房830萬平方米,建成一批個性化生活配套示範項目,重點打造20個具有國際化醫療服務能力的醫療機構,2-3所國際學校、120 所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

加快實施高質量生產功能配套攻堅,到2020年,盤活存量低效廠房、新建標準廠房不低於2000萬平方米、專業樓字不低於1500萬平方米,建成一批危廢物處理等先行建設示範項目以及專業化生產性配套項目。加快推進以利民為導向的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管理和動態調整制度改革,紮實推進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構建政府、企業、公共服務機構聯動的24小時便民服務體系,切實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建設“同享共治”的現代服務型政府。

激活市場主體活力 優化營商環境

以企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大力實施制度變革和制度創新。深入推進以效率為導向的國資經營評價制度改革,到2020年,實現國企資產總額達15000億元,淨資產收益率4.5%左右,資產證券化率30%以上。深入推進以成長為導向的企業扶持激勵制度改革,建立戰略性行業龍頭企業做優做強的激勵扶持體系,實施民營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

深入推進營商環境體制機制改革,堅持“非禁即入”原則放寬民營經濟市場準入,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化承諾制改革,推進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控制度改革試點,確保2018年底前,審批時間壓減至90個工作日以內。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建立全生命週期公共服務體系、一門式全方位綜合政務服務體系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生產配套服務體系,堅持營造公平公開公正市場環境。

創新資源配置方式 深化要素供給改革

成都將不斷優化提升要素資源配置效率,著力推進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人力資源協同,加快建設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創新“企業提需求+高校院所出編制+政府給支持”的聯合引才機制,實施“成都工匠”培育計劃、“技能成都”品牌培育計劃,大力推廣首席技師制度、高端人才“雙聘制”。

推進以產出為導向的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構建以“一圖一表”為核心的項目准入審查機制和適應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彈性供地機制,精準匹配重大產業項目。推進以績效為導向的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力爭到2020年,全市產業引導基金累計投入重點產業300億元以上,策劃包裝重點產業相關PPP示範項目50個以上,項目投資總計1000億元以上。

推進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做大做強區域金融要素市場,實施“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動計劃,力爭2020年全市直接融資比例達60%以上。

著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形成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

圍繞打造“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以全球視野建設國際戰略通道,統籌推進天府國際機場與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營,全面構建覆蓋全球的國際航空幹線網絡,佈局“48+14+30”的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加快打造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構建以成都為樞紐、聯繫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亞歐大陸橋。

創新“蓉桂新”“蓉桂港”陸海聯運模式,建設南向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以世界眼光打造投資貿易平臺,高質量建設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天府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著力構建貨物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的“大平臺”經濟。

加快以國際標準打造國別合作園區,聚焦中德、中法、中意、中韓、新川等國別合作園區建設,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合作生態系統,力爭到2020年,在蓉世界500強企業超過290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