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显赫如梦凋零,大荔清代石墓群,隐藏了一个神秘家族的故事

渭南市大荔县八鱼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得,村外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财东”墓园,他们小时候经常在那里嬉戏。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甚至成群结队钻进墓地里,从里面取出丝绸等陪葬品。村民们盖房子需要石材了,也会明目张胆地撬开墓室,从里面搬运出大批雕刻有精美图案的青石……


后来,有一户村民太过猖狂,竟把一座古墓彻底拆除用来修建房子,引起了村支书的重视,并将此事一路上报到省文物局,在陕西文物研究院的抢救性发掘之下,一个神秘家族的故事浮出水面,大荔“八鱼石墓群”也因祸得福成为文保单位,获得了保护。

三百年显赫如梦凋零,大荔清代石墓群,隐藏了一个神秘家族的故事

奢华石墓,媲美“三居室”

八鱼石墓群整个墓地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200米,总面积达204万平方米,探明有22座墓葬,大部分是清代的,离现在最近的一座是民国年间的,时间跨度超过300年。

三百年显赫如梦凋零,大荔清代石墓群,隐藏了一个神秘家族的故事

2001年,陕西文物研究院对墓地西南角早已裸露在外的5座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在面向游客开放的也就是这5座,尽管已经过修复,但还是能看出来遭受过十分严重的破坏。

三百年显赫如梦凋零,大荔清代石墓群,隐藏了一个神秘家族的故事

墓室使用的材料很讲究,为石质细腻的青石。结构也很独特,一块块雕刻精美的石材搭建出一个个地下庭院,有斜坡、院落、影壁、中庭、偏房、“卧室”等。竟然是一院一厅三室,大小约在四五十平方米,类似于现在的“小居室”。古人说“事死如事生”,看来墓主人原是想安宁舒适地长眠在这里以享万年的。

三百年显赫如梦凋零,大荔清代石墓群,隐藏了一个神秘家族的故事

三百年显赫如梦凋零,大荔清代石墓群,隐藏了一个神秘家族的故事

每座石墓和墓石构件上都雕刻书法绘画装饰图案,雕刻手法应有尽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减地刻、阴刻等被娴熟地应用在这里,所刻包括山水、人物、花草、动物等。

墓主人是谁?

这样一群“奢华”石墓,墓主人究竟是谁呢?经过研究墓志铭和多方走访,考古人员确定八鱼石墓群是清代大荔李姓富户的家族墓地。

这一支李姓富户疑似来自黄河以东的山西,因为一位名叫李图南(1720-1797)的墓主人在碑文中记述:“其先山西晋阳人也,后徙居关中。”晋阳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三百年显赫如梦凋零,大荔清代石墓群,隐藏了一个神秘家族的故事

李图南享年78岁,是家族寿命最长的一个。他所处的年代为乾隆盛世,整个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发达,许多城市,尤其是江南和沿海地区纺织、制瓷、制糖、造纸、铸铁等行业逐渐形成规模。李图南一生主要在广东一带经商,因其“生而精敏”,故“不数十年而盈宁丰裕”,成为李氏家族发展商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墓碑里面刻画出李图南“疏财仗义,轻财乐施”。每到了“凶岁薄收”,他都拿粮物赈济穷人。

过去的家族财富及精神都是累世传承的,绝大部分碑碣上都能看到,李氏家族的后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到2号墓主李树德时,已经有权有势富甲一方,可谓是大荔县首富。大约在1830年以后,李树德以优异成绩且“捐职”任兴平县“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李树德继续发扬祖上“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每遇到灾荒年间。他就要开仓赈济。墓志铭还记载,李树德喜好结交名士,每当有德望的长者临门,他总设宴款待,“或谈经论史或说古及今”。

乱世遭受灭顶之灾

两三百年来,八鱼李氏家族作为清代渭北地区较有影响的盛族名门,是大荔县的首富,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其商号遍布全国,以“万”字头命名,主要经营盐、绸缎、粮食等,号称“走遍天下,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

三百年显赫如梦凋零,大荔清代石墓群,隐藏了一个神秘家族的故事

然而,就和很多显赫的秦商一样,李家的好日子结束于1862年陕甘同治回民起义,巨额财富和与朝廷的密切关系,使李家成为起义军首选攻击目标,遭遇了第一次重创。数年之后的同治六年(1867),回民起义军重返陕西,李氏家族再次遭到了灭顶之灾。房舍院落被烧的孑然无存,多人在劫难中丧生。之后,李氏家族害怕再次遭受劫难,便举家出走,流落四散,显赫数代的李氏家族渐渐衰落,仅存的后人也表示无力保护自己的祖坟,不如交给政府去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