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说再见
在国民革命军的视角看,北伐是一挑三的战争。在全国来看,北伐是大混战中的一部分。
1926年,全国有五个顶尖势力,能够逐鹿中原,华山论剑。
他们是南方蒋介石、北方张作霖、东方孙传芳、西方冯玉祥以及中间的吴佩孚。
山西的阎锡山也有一定实力,属于裘千仞级别。
第一仗,张作霖和吴佩孚联手,重创了冯玉祥,冯玉祥想夺阎锡山的山西,被反击,逃到了蒙古高原。
惶恐中冯玉祥静下心来,确定了八字方针“援陕固甘联晋图豫”。就是联合阎锡山,占有陕西、河南。
第二仗,蒋介石、冯玉祥、张作霖,三家联合,击垮了吴佩孚。这其中以蒋介石出手最狠,出力最大。三家平分河南地界。
蒋介石出兵前的策略是:“打击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作为东邪的孙传芳,在这两仗中选择了旁观。蒋介石胜出后,孙传芳立即发兵西征,他的策略是:仿效明太祖朱元璋,西征打败陈友谅,平定两湖,然后发兵北伐,直攻北京。
第三仗,蒋介石重创孙传芳。
孙传芳被击败后,依然有很大的势力,他选择投靠张作霖。
第四仗,蒋介石+冯玉祥VS张作霖+孙传芳,互有胜负,拉锯作战。
第五仗,作为二等高手的阎锡山,突然出兵,袭击了张作霖的侧背。这是典型的高手过招时,被小人戳了腰眼。张作霖不得不收缩防线。孙传芳全军覆没。
张作霖退往东北,被日本人偷炸。张学良继位,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最后的胜利。
草墨之家
真的以为北伐只有从两广出发的那几几万人马吗?太天真了!北伐军的数量可远远不止那么几万,还包括了阎锡山的晋军和冯玉祥的国民军。
按照一些资料统计,两广出发的北伐军大概为8个军10万人马,蒋介石为总司令;阎锡山的晋军近30万人马;冯玉祥的西北国民军接近40万人马。这样算下来北伐军的总数不低于80万人。
我们再来看一下当时盘踞大半个中国的北洋三大军阀一共有多少人马。
东北王张作霖大概有35万人马,盘踞中原地带的吴佩孚大概20万人马,孙传芳的五省联军约20万人马。北洋三大军阀的总人马大概在75万左右!
因此除去武器的因素,北伐军和北洋三大军阀在兵力上其实是相差不大的。其实在武器上,各大势力之间应该差距不大,大家打了这么久,谁也没有把谁吃掉,可见武器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
明面上来说,大家看起来是势均力敌,但最终北洋三大军阀却是失败了,北伐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就得从两方面来分析:
从北洋军阀内部来说,大家谁也不服谁,一方有难,八方围观!
北洋军阀虽然同出自北洋一脉,但是内部不团结,袁世凯死后,大家打个不停,客观上给了南方革命军崛起的机会。
当北伐军开始进攻吴佩孚的时候,坐拥东南的孙传芳虽然和吴佩孚同属直系出身,但丝毫没有同门之情,他倒是乐于看到北伐军消灭吴佩孚,只要北伐军不要染指他的地盘就行。
同样,奉系的张作霖对于直系出身的吴佩孚早就看不惯了,现在北伐军要打吴佩孚,他是鼓掌叫好,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也就是说,首当其冲的吴佩孚要同时面对北伐军的南北夹击,迅速溃败。
当北伐军击败吴佩孚之后,兵锋东指孙传芳。这个时候的张作霖还是无动于衷,眼睁睁的看着孙传芳被消灭。
张作霖本来与北伐军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看到吴佩孚和孙传芳相继倒在了北伐军手下,有点害怕了。毕竟他的主力部队还在东北,于是准备回东北老家躲着。
如果张作霖能顺利回奉天,那鹿死谁手还尤未可知。但是很遗憾,日本人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继任的张学良远不如他老爹,很快就宣布东北易帜。
从北伐军的角度来说,始终是以多打少!
首先有一点,北伐军选取的北伐目标是只有北洋三大军阀,这也是当时国内势力比较庞大的三大军阀。
当时国内四处军阀割据,但是北伐军先是争取了一部分能争取的小军阀,典型的就是湖南地区的唐生智,然后再对北洋军阀动手。
北伐军很聪明,没有同时全面向三大军阀宣战,而是巧妙的利用了北洋军阀之间的不团结,首先南北夹击吴佩孚,打得吴佩孚收尾不能相顾,然后一路开始吞并吴佩孚的力量。说白了,北伐军越打越强大,而北洋军阀则是越大越弱小。
以蒋介石为首的北伐军,实际上也是一个军阀联盟,包括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人,但是大家还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打下中国这块大的蛋糕,至于蛋糕到手之后怎么分,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而北洋军阀的格局就差远了,他们只想守住自己那块蛋糕,最多也就是抢别人几块蛋糕,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把整个蛋糕一起打下来!
所以,最终想抢整个蛋糕的北伐军胜利了,只想守住自己蛋糕的北洋军阀失败了。然而,北伐虽然是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让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名义上的统一,但实际上又在最后分蛋糕的时候进入了新一轮的军阀割据!
小镇月明
北伐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北伐,而是一次各方力量你争我夺、纵横交错、几番角逐之后才获得胜利,所以,胜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北伐军力量其实十分强大
其实北伐军远远不止十万,如果说北洋军阀有90万之众。那么北伐军应该也最少保持在80万人左右(冯玉祥40万左右,阎锡山30万左右,蒋介石10万),而且队伍还不断扩大和收编其他军队。
大部分人在说北伐军的时候,都以为只有蒋介石的部队是北伐军,其实冯玉祥和阎锡山也是北伐军的组成部分。
冯玉祥和阎锡山“劣迹斑斑”,但是阎锡山本身就是同盟会身份掌管山西政权,即使后来依附于北洋政府,也从来都没有进入北洋军阀;冯玉祥的事情我讲过很多次了,1926年的行程我再说一次吧,冯玉祥3月份到苏联考察,5月份到达莫斯科并且加入国民党,7月份回国,9月份五原誓师,拉起了一支40万人左右的队伍。苏联给予冯玉祥的援助丝毫不比给广州的少。可以说,苏联支持冯玉祥就是要冯玉祥参加北伐。
第二,北伐军主力军实力强劲
北伐军的核心力量比较强大,这批军队都是以桂系和粤系军阀为基础,绝大部分士兵和指挥官都在黄埔军校经过培训,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作战理论都很丰富。地方军阀相对于北洋军阀更能打仗,北洋军阀一直就有淮军的“基因”,一打仗就跑,地方军阀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你若不能打硬仗,早就被淘汰了,后来在抗日战场表现比较好的桂系军阀和川军都是在复杂斗争环境中坚持到最后的。
而且这批军队拿的都是当时苏联援助的最先进的武器,可以说,同等人数交战,没有哪只队伍能打过当时的北伐军。
第三,北洋军阀内部不合,而北伐时机刚刚好
北洋军阀自从袁世凯死后为了主导北洋政府从1916年到1926年北伐之际,十年之间内斗不断,从1916年到1920年都是皖系的段祺瑞执政,到1920年直皖大战后,直系打败皖系,直系的冯国璋和曹锟相继执政,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大战时,直系又被奉系打败。在激烈的斗争中使北洋军阀不合,不能统一对抗北伐军,早在皖系执政时期,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就主张武力统一南方,但是由于各方矛盾,最后失败。
其中,三大系又不断分裂,奉系出现直鲁联军的张宗昌,直系除了吴佩孚又出现了东南五省联军的孙传芳。
到北伐的时候,北洋军阀就剩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三大主要军阀,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惨败还没有喘过来气,而孙传芳则刚刚称霸东南,还没有站住脚,在北伐的时候,北伐军采取了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最后打张作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而在北伐军打击吴佩孚的过程中,同为直系出身的孙传芳竟然不救,可见北洋军阀离心离德到什么地步。
当然,要说北伐军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我党的支持,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尤其是党员起了先锋模范的作用,算了编不下去了。
史论纵横
其实北伐军远远不止十万,如果说北洋军阀有90万之众。那么北伐军应该也最少保持在80万人左右(冯玉祥40万左右,阎锡山30万左右,蒋介石10万),而且队伍还不断扩大和收编其他军队。 大部分人在说北伐军的时候,都以为只有蒋介石的部队是北伐军,其实冯玉祥和阎锡山也是北伐军的组成部分。 冯玉祥和阎锡山“劣迹斑斑”,但是阎锡山本身就是同盟会身份掌管山西政权,即使后来依附于北洋政府,也从来都没有进入北洋军阀;冯玉祥的事情我讲过很多次了,1926年的行程我再说一次吧,冯玉祥3月份到苏联考察,5月份到达莫斯科并且加入国民党,7月份回国,9月份五原誓师,拉起了一支40万人左右的队伍。苏联给予冯玉祥的援助丝毫不比给广州的少。可以说,苏联支持冯玉祥就是要冯玉祥参加北伐。 第二,北伐军主力军实力强劲 北伐军的核心力量比较强大,这批军队都是以桂系和粤系军阀为基础,绝大部分士兵和指挥官都在黄埔军校经过培训,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作战理论都很丰富。地方军阀相对于北洋军阀更能打仗,北洋军阀一直就有淮军的“基因”,一打仗就跑,地方军阀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你若不能打硬仗,早就被淘汰了,后来在抗日战场表现比较好的桂系军阀和川军都是在复杂斗争环境中坚持到最后的。 而且这批军队拿的都是当时苏联援助的最先进的武器,可以说,同等人数交战,没有哪只队伍能打过当时的北伐军。 第三,北洋军阀内部不合,而北伐时机刚刚好 北洋军阀自从袁世凯死后为了主导北洋政府从1916年到1926年北伐之际,十年之间内斗不断,从1916年到1920年都是皖系的段祺瑞执政,到1920年直皖大战后,直系打败皖系,直系的冯国璋和曹锟相继执政,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大战时,直系又被奉系打败。在激烈的斗争中使北洋军阀不合,不能统一对抗北伐军,早在皖系执政时期,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就主张武力统一南方,但是由于各方矛盾,最后失败。 其中,三大系又不断分裂,奉系出现直鲁联军的张宗昌,直系除了吴佩孚又出现了东南五省联军的孙传芳。 到北伐的时候,北洋军阀就剩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三大主要军阀,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惨败还没有喘过来气,而孙传芳则刚刚称霸东南,还没有站住脚,在北伐的时候,北伐军采取了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最后打张作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而在北伐军打击吴佩孚的过程中,同为直系出身的孙传芳竟然不救,可见北洋军阀离心离德到什么地步。
心软是病i74125138
1926年到1927年的北伐战争,那可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战争。辛亥革命后,虽然清帝溥仪退位,清朝覆灭,但胜利果实却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当时的民国还是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各自为政,互相征伐,民不聊生。直到1924年,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1925年,以黄埔军校为主组成了国民革命军,也就是十万北伐军。
可是就这十万北伐军,在短短半年由珠江流域一直打到长江流域,先后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最主要原因是这些北伐军和以往不同,他们有着崇高的信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创立了黄埔军校,而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军校,他们个个怀着远大的报负,希望能够救中国,而北伐军里很多军官,他们都来自于黄埔军校,由此给士兵们带来极大的作战能力。
其二,和北洋军阀内部有关。广州国民政府在发动北伐战争时,时任总理的段祺瑞早已下台,北京政府的控制权落到了奉系张作霖手中,手握兵力35万,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而直系军阀吴佩孚占据两湖、河南,兵力20万,皖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芳占据长江中下游,兵力20万。虽然看似北洋军阀实力强大,但却各自为政,并不能形成一股绳,而相反,北伐军气势昂扬,他们先北上消灭了吴佩孚,后往东消灭了孙传芳,张作霖并没有出手,坐山观虎斗,只不过北伐军速度太快,一下子打到了长江流域,于是张作霖避其锋芒,撤回了老窝东北。
可是北伐战争正当鼎盛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了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青史回声
这是一次新式军队和旧式武装的较量,所谓新旧并非指的是武器和军制,而是武装部队中第一次有了“主义”的概念,北洋军只是当兵吃粮,北伐军官兵却知道为什么和为谁而战。
首先说明,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时可不是几万人,是整整十万大军,基本序列如下:
总司令 蒋介石
总参谋长 李济深(白崇禧代理)
第一军 军长何应钦,黄埔系主力,辖六个师共18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
第二军 军长谭延恺,陈诚未来的老丈人,湘军元老,所部四个师共11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
第三军 军长朱培德,滇军系统,下辖三个师步兵8个团,炮兵和宪兵各一个营。
第四军 军长李济深,粤军元老,下辖四个师13个步兵团和2个炮兵营,叶挺将军独立团在此。
第五军 军长李福林,这也是粤军系统,后来镇压广州起义的主力,辖两个师8个团1个炮营。
第六军 军长程潜,湘军元老,所部三个师9个步兵团,附炮兵两个营。
第七军 军长李宗仁,新桂系老大,所部八个旅共18个步兵团,炮兵两个营。
第八军 军长唐生智,湘军元老,所部共六个师22个步兵团,炮兵一个团。
另外在广东留守了七个警备区。
其次,北洋军阀的几股力量张作霖(张宗昌)、吴佩孚和孙传芳是不能拧成一股绳的,互相矛盾重重,吴佩孚就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被张作霖击败逃到两湖的;而孙传芳更是防着张宗昌和吴佩孚抢他的富庶地盘,所以在北伐军进攻时不能协调作战,从而被各个击破。
再次,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在基层部队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远超北洋军,尤其是营、连这一级别的基层指挥官素质。北伐军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全部建立了党代表制度,政治动员和宣传是北洋军根本不具备的优势。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叶挺独立团不过2000余人,却接连打垮吴佩孚两个师。
最后,是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阎锡山晋军的加入,他们两个率领近50万大军宣布效忠国民党参与北伐后,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转变。使北洋军阀最有实力的张作霖部面临三面围攻,不得不放弃京津逃往关外。
度度狼gg
啪!
惊堂木一响!
上回书说到这北伐铁军誓师平天下,各路军阀齐聚北京城!
常队长:这北洋军不过纸糊的老虎,愿诸君武运昌隆!
何应钦:北伐铁军过长江!
朱培德:今天双手缚苍龙!
叶挺:问天下,谁是英雄?
(有信仰的军队打旧军阀军队,黄埔的军官加训练有素的士兵打一堆乌合之众。)
吴佩孚:这西北老冯让我惊,三十万人入西京,昨天还是西北客,今日已是国民军!
玉帅惊,主力北上近北平,湖南湖北十万兵。
张作霖是林中虎,孙传芳是岭上狐。
二人这坐山观虎斗,江南江北无援军,这吴佩孚咋办?玩命!
(北洋军阀内讧多年,心思各异,而北伐军前期众志成城。)
北伐军势如破竹,先灭江浙再灭吴。
吴佩孚兵败如山倒,张学良屯兵京汉线。
“老吴老吴你让我过,这南军还需我奉军磨~”
“滚,我自己能打!”
这孙传芳哭爹喊娘上北京,路上碰上张宗昌。
“你来干啥?”
“当然是见大帅、、、我直鲁联军打不赢!”
这吴佩孚兵败如山倒,没人帮,这腹背受敌不要紧,还有那阎锡山趁火打劫,要你命。
(北伐军十万,但西北冯阎加起来有四十万部队,也自称国民军响应北伐。)
“眼看着北伐势大,各路兄弟可不能拎不清!”褚玉璞拍案而起满堂惊。
“你说说,怎么才算拎得清!”孙传芳丢了南京心不平。
“搞联合军!”
“那谁是主来谁是兵?”张宗昌问
“全听雨帅发命令!”
张作霖嘿嘿一笑“承蒙…各位抬举,俺老张今天就将了这个军!”
十五省联军安国军!
老吴已凉,老张心想驱虎吞狼,西攻冯阎南攻蒋,张狂。
(张作霖仍然想着坐山观虎斗)
你说北伐军他赢不赢?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解!
历史区的哈士奇
一只军队,要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关键的是要有“军魂”。
自袁世凯复辟未成,身死之后,北洋军分裂成三大派系和各地方军阀林立,为争抢地盘,追逐权力,扩充军力,展开了军阀混战,特别是直隶、中原一带,搞得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但因为主要派系头子,几乎都出自袁世凯小站练兵出来的将领,如段其瑞,冯国璋等,大多是熟人,他们之间的争斗,往往只争胜负,不争生死。打输了通电下野,打赢了粉墨登台。战斗虽打,但拼命相向却不多。坏了规矩的,往往会遭到围攻和报复。
比如孙传芳,他是直系军阀头子,和奉系争抢地盘,可以把杨宇庭打的只身逃离浙江,当他失败时却能跑到东北投靠张作霖。但他枪杀了俘虏的施从滨,十年后被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寻仇,刺杀于家中佛堂。
军队是军阀们的本钱,是不能硬拼消耗的,战事不利,或下野,或倒戈,或投降。总之保住军队实力,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那时侯四川小军阀林立,战事不断,但士兵却不会拼命,有“上午打仗,下午打麻将”之说。
北伐军则不同,北伐军是由一群有理想的军人组成,自广州革命政府成立,就吸引着全国各地有志于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青年,纷纷会聚广州,参军入伍。无论是信仰“三民主义”,还是信仰“共产主义”,大部份都有一颗报国之心。加之以黄埔前六期学生为主导的第一军,更是一只有信仰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是有“军魂”的部队。这样的军队碰到打惯了军阀式战争的北洋军时,大多如沸水泼雪,无往不胜!
加之北洋军阀所占之地,为扩充实力,强征兵员,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北洋军打仗不行,祸害老百姓却行。北伐军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却能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且军纪严明。故北伐军兵锋所指,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所以北伐军军力虽少,却能够摧枯拉朽般战胜北洋军阀的部队。
净月暖阳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密切合作,国民党负责作战,共产党负责发动工农支援作战。
1926年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总兵力共8个军约10万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北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消灭拥兵百万、盘踞中国各地、长年混战不休的从原北洋政府分裂出来的奉系军阀和直系军阀。
国民党人担任八个军军长,主要负责作战,共产党员则担任部分党代表,负责做群众工作。
北伐军进入湖南湖北后,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工农运动蓬勃高涨,有利的配合了北伐军的军事行动,北伐军从出师前的10万人扩大到近百万大军。仅仅8个月,北伐军就击破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占领南京。
北面,从原直系军阀中分裂出来的冯玉祥集团,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得到了来自苏联的巨大物资援助,随即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向内地进攻,与南面的北伐军配合作战。
不幸的是,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突然背叛革命,向刚刚还积极发动人民群众支援自己的合作者——中国共产党挥刀相向……仅仅3个月,屠杀了数以十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然而国民党这一倒行逆施对己方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失去了中国共产党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国民革命军在军事上也越来越陷入困境。二次北伐虽然迫使奉系军阀退出华北,却未能击破其主力。冯玉祥和晋系军阀阎锡山虽然服从国民政府,却只是流于形式,不到一年即与蒋介石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开战。奉系军阀后来在日本人压迫下改弦易帜,归顺国民政府,然而仅仅两年后东北就被日本人侵占。
总而言之,由于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援,国民党北伐军取得胜利并在黄河以南建立了相对巩固的统治。后期由于两党分裂,国民党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军事胜利,但却未能对黄河以北广大地域进行行之有效的统治,特别是东北,直到1945年抗战后。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有关近代军事史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
关于北伐军为什么能异军突起,突然就能对北洋军阀形成摧枯拉朽的攻讨之势,除了前面几位回答的朋友们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武器装备和军火供给。
1912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成立后,很快发生了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护法军政府,乃至出现南北分裂对抗的局面。1918年,由美国牵头提议,为了促成中国的南北和议,美、英、法、日本、葡萄牙、西班牙、巴西、荷兰、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等国,均对中国采取武器禁运,以此降低中国国内内战的烈度。
由此,从20世纪的20年代开始,北洋军阀实施上面临了一场空前的武器禁运,虽然通过走私等途径仍然偷运进了大批军火,但总体上北洋军阀军队的武装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然而在此期间,苏联在拉拢吴佩孚等北洋军阀未果后,与孙中山达成协议。从1924年开始,大批向广东国民党当局提供军火,据史料记载,仅在1925年夏秋,苏联就向广东运输了近3万枝步枪、1000支机枪、90门火炮以及大批的弹药物资。在此背景下,国民党开始编组国民革命军,以苏联提供的军火进行武装,再加上苏联派出的军事顾问团的协助训练,使得国民革命军的战力飞速发展。就在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前夕,1926年4月苏联又运输一船枪械军火抵达广州,计有步枪2万枝、火炮数门、飞机数架。
在北洋军阀武备进口受限的情况下,国民党为寻求军援、经援等利益而暂时性和苏联结盟,大批到来的苏联军事援助,无疑是后来国民革命军为什么在北伐战争中能一路凯歌不断的重要影响因素。